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2.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回""次""趟""遭"这四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量词,重点分析这四个常用动量的起源和演变,观察其使用情况,考察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汉字与它记录的词,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其中的异体字,在使用过程中有分有合,情况相当复杂。本文以“沉”与“沈”、“間”与“閒”为例,探索这两组字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动因,提示阅读古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释“店”为:①客店,②商店;释“铺”为:①商店,②床铺,③旧时驿站。根据词典的释义,二者在“商店”这个意义上是相同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商店招牌上基本都是“×店”“×铺”,如“杂货店、服装店、文具店、百货店、理发店、洗衣店、药店、书店”“肉铺、杂货铺、烧饼铺、面条铺、当铺、绸缎铺”等。笔者20年前接触到的店铺,都是小而阴暗、货物品种少、档次低的在室内出售商品的经营场所。  相似文献   

5.
寺、庙、祠都是祭祀活动的场所及从事祭祀活动的人员的住所。在封建社会,这样的建筑很多,不仅各州、府、县有,许多乡镇乃至荒远地区也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7.
“黎民”和“百姓”两个词现在通常指一般的人民大众。由于我国历史的发展沿革,称呼人民大众的词语很多,现摘举几例,以供大家参阅。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敌人。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云  相似文献   

8.
"抱歉"道歉"和"对不起"都表示心中不安,怀有歉意的意思。留学生常常分辨不清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和使用方法,因而往往会混用这三个词语。文章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辨析,从而分析它们在语体选择和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并探讨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9.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很有名的寓言,叫“庖丁解牛”。庖丁刚开始“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经过三年磨炼,“未尝见全牛也”。他已然能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砉然响然,奏刀黠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自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相似文献   

10.
王亚娟 《文教资料》2010,(34):116-117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教的过程,又是学生学的过程,正确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角色和地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有许多含有相同语素、在意义上对称的词语.如“男人”和“女人”、“好人”和“坏人”等。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意义上并不完全对称的词语,如“新房”和“旧房”、“大人”和“小人”等。  相似文献   

12.
徐小萍 《考试周刊》2011,(16):130-131
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知识表达、思考和做事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学效果。本文从英语课堂活动、英语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的英语学习开展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探讨,以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力求达到"活""新""实"等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数学教学就是组合问题的过程。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是思维活动的三个过程。更是认知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进而应用问题。而发现问题的关键又在于问题的潜息点与思维的主动意识能否接火。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会,才能使学生认知水准具有一定的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之源泉。因此在教学上应变重点的“启发”为重点在拉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发问上。下面以圆的一般方程为例,浅谈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5.
何静 《湖南教育》2007,(6):15-15
1.还给学生“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想,这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发展探究能力.如教材中出现的“通  相似文献   

16.
马莹石 《考试周刊》2010,(33):122-123
在日语中,"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都有表示目的的用法,它们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项较难掌握的语法点。本论文对"ために"、"ように"、"しに"、"のに"表示目的时的异同点作一简单的分析与总结,旨在给日语学习者一些帮助,并希望可以给日语教育的同行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7.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其中的“氽”和“氽”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相似文献   

18.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9.
《小学青年教师》2004,(9):33-33
正:备尝bèicháng误:倍尝bèicháng错例:倍尝人生的艰辛。辨析:“备尝”,受尽。“备”,尽,全。不要理解为加倍地体验而写成“倍”,因为这里不存在倍数关系。正:备受bèishòu误:倍受bèishòu错例:倍受凌辱。辨析:“备”,尽,全。备受凌辱即是受尽了凌辱,备受折磨即是受尽了折  相似文献   

20.
如果指示代词“那么”、“那般”、“那样”的前面有摹状喻词“像”与其搭配使用,就组成了能表达比喻义和对比义的比况结构。从句语功能讲,“那样”结构与一般比况结构相似,“那么”和“那般”结构则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