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徐克天 《现代语文》2009,(12):21-23
《左传》中的宾语前置可分为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又可分为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和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本文通过分析《左传》中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对全书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宾语前置作为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历来备受前人时贤关注,就其类型、原因、分布、演变及历史渊源,古今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宾语前置句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在前人和时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考察《诗经》中宾语前置的具体类型,旨在穷尽式地探究《诗经》宾语前置和韵读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读了李东平、徐兆熊两位同志的《前置宾语举隅》(《语文学习》83年6期),深获教益。不过,文中有些例子似非前置宾语.古代汉语语法书,对什么是前置宾语,都详细介绍;至于什么不是前置宾语,却很少提到。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必要给它立个界说,以免把非前置宾语误解为前置宾语。本文先就非前置宾语问题谈点看法,然后再与李、徐两位商讨。 非前置宾语容易被误解为前置宾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被动句的受事主语,不是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名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口语使用情况,对研究先秦口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极为典型,本文概述了《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先秦口语,对我国现代语言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特殊动宾短语的宾语前置现象贾延柱,尹日高古汉语中动宾短语宾语前置现象已为人所熟知,然而,讫令为止,我们所见到的宾语前置现象的阐述,大都局限于一般动宾范畴之内,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宾语前置只属于一般动宾的语法现象,而与特殊动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6.
何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85-86,90
《国语》中的介词宾语的位置出现了前置现象.介词宾语前置主要分为:不用“是”和“之”复指,直接将介词宾语提前;用“是”和“之”复指,如“以”字前置宾语可以用“是”复指,“与”字前置宾语可以用“之”复指.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叫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在前、动词在后的一种语法现象,其目的是强调宾语。我们学习古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从语义的角度讲,要体会作者将宾语前置的表达意图;从语法的角度讲,要掌握宾语前置的基本规律,具备对它的分辨能力;从翻译的角度讲,要能将宾语前置句准确地对译为一般语序的句子。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常常出现宾语在动词之前的句式。这种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词序问题中的主要部分。宾语前置,即宾语不在原本应处于谓语之后的位置上,而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倒装句中宾语前置有六种类型。宾语前置不仅是一种明确存在的语法现象,而且有着渊源的背景和多样的形式,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此外与此相关的宾语位置变异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宾语前置的八种类型江苏建湖县上冈中学王乃宁,刘必祥,吴晓林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中学语文课本出现的宾语前置的类型共有八种。下面,逐一作些分析。一、代词作宾语的三种前置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在疑问名中,,动饲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  相似文献   

10.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宾语前置往往要靠一些助词帮忙,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介词在句法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介词的数量和虚化程度是不同的。介词主要由动词语法化而来,尤其是赋元动词。“以”、“用”、“持”、“取”、“捉”、“著”、“将”、“把”、“拿”、“使”这十个介词都是在连谓结构中由动词虚化而来,它们的宾语经常是工具成分,所以称之为工具义介词。这十个介词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中标记相同的成分,但是它们的出现时间、发展过程以及发展结果都不尽相同。“以”和“用”产生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直到清代后期才消失,而“用”至今还在广泛使用。“持”在西汉萌芽,“取、捉、著、将”出现在中古汉语阶段;“把、使、拿”在唐宋时期才出现,相对较晚。除了“用”之外,其他介词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是最终都没有在普通话中保存下来,“捉、使、拿”在方言中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12.
介词框架是指由介词和方位词、名词、连词、助词、动词、介词、准助词等词语前后搭配使用而形成的固定格式。汉语语法学界过去未进行过系统研究。文章以“在/当X时/时候”这样的介词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句法功能及框架前后项的隐现规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根据介词的不同,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可分为涵事"把"字句和"用"字句两种类型。前者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或分裂前移而生成,后者则只能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而生成。这两种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由于标记涵事的介词不同,其述谓成分、谓核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特征以及主宾语的语义类别都存在着差异;涵事介词短语与其他句法成分在句法、语义上的相互选择与匹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构句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修辞学角度归纳、分析,《水浒传》中介词避复的形式有两类四种:一类是宏观上的避复,即整部作品交替使用多个同义介词:一类是微观上的避复,分为三种:一种是当句避复,一种是宾语完全相同时运用不同的介词避复,另一种是用介词的零形式避复。  相似文献   

15.
“于”、“以”是西周铜器铭文中使用最多的两个介词,“于”介引处所、时间、主动者、事情的用法是“以”所没有的,而“以”介引共事、原因的用法同样为“于”所不具备。“于”、“以”在句中的位置以及省略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尽管两者用法有少量重合之处,但总体说来,“于”和“以”的意义、功能在许多方面相互补足。这种相互补足十分鲜明而突出,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汉语介词可以作为不同类型主题的标志,包括作为语域式主题、论元共指式主题以及论元式主题的标志。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介词激活其附着言语成分主题性的四种情况,然后讨论介词主题标志功能的语用、语义以及句法动因。本文认为介词作为汉语中最有争议的虚词类别,在不同语体中的功能表现很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重点讨论英语介词概括的典型意义,不涉及语义扩展隐喻意义。介词的静态投射关系由此tr,投射轨迹,lm三个相对静止的因素组成,介词的动态投射关系中,tr根据参照体做各种线性,改变投射距离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清华简(一)》共有12个介词,主要用来介引处所、时间和对象,也引进工具、方式和原因。出现在谓语后的次数略多于出现在谓语前的次数。介词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分工。  相似文献   

19.
以except为代表的排除类介词和以besides为代表的包括类介词的基本区别是:排除类介词的宾语被排除在涉及的整体范围之外,而包括类介词的宾语包括在涉及的整体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介词研究都集中于介词范畴和分类问题:时间和处所、对象、依据和原因,也集中于动词后的成分关系:时态助词、结果补语、数量补语、“得”字句等。本文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英、韩语母语学习者的“把”字句Neg/Aux的错序偏误,并从类型学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包括韩语及阿尔泰语系语言、英语的次序里否定词/助动词和动词(“PP+VP+Neg/Aux”或“Neg/Aux+VP+PP”)的紧密关系及在汉语里被介词破坏的现象(“Neg/Aux+PP+VP”),特别提出了基于汉语介词的“乱插队”特性的“拟人化”词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