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头一: 学习小学科学六年级《铁钉生锈》一课时,师生共同讨论了"铁钉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之后,要求学生把几种对比的实验方法填写在实验报告的过程中.一位学生问到:"老师,可以用画图表示实验方法吗?" 镜头二: 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建桥梁》一课时,当学生介绍自己家附近的桥梁时,突然说到:"老师,我能上黑板画吗?" 镜头三: 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时,在去室外观察蚂蚁之前,老师问道:"同学们对蚂蚁熟悉吗?你知道蚂蚁是什么样的吗?你能画一画蚂蚁吗?"  相似文献   

2.
四年级下册第六课是新凤霞写的《万年牢》。学习这一课时,有个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在第四自然段‘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一句中,‘甩的’的‘的’字应该是双人旁的‘得’字,我认为是书上出错了。”我认真地看了此段,当时发现学生的质疑不无道理,可是教科书会轻易出错吗?我及时表扬了他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并请他给老师留一天的思考时间。  相似文献   

3.
二年级的熊老师上识字课,她问:"同学们怎样记住‘虹’这个字呢?"一男生举手说:"由一个‘虫’字旁加上一个‘工’字。"另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虹’字是虫字旁呢?"老师听到学生的疑问,笑着说:"问得好,下课我们再一起找答案好吗?"老师就这样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了。  相似文献   

4.
<正>在教学《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6页)之后,学生意犹未尽。一位学生说:"我的直觉是,一边挂得重,和中间靠得近,另一边挂得轻,必须离中间远一些才能把这头拉下来,达到平衡。"细细品味,这与数学的反比例,以及美术的构图均衡不是殊途同归吗?的确,六年级下册数学《反比例》(人教版第47-48页)、三年级下册美术《平平稳稳》(第6-7页)都与"平衡"这一主题有关。能  相似文献   

5.
"我怎么没感受"。这是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手》时,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盲。课伊始,老师让学生欣赏《春天在哪里》,然后提出:"现在已是春天,春天是美好的,春天给大地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谁愿意来将你观察到的说一说?"几位同学站起来发言。  相似文献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上册《塞翁失马》中有一句"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第160页,2007年3月第2版)与课本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译此句为"人们都来安慰他,他却说:‘这难道不是福气吗?’"(第272页,2007年3月第2版)其中直接将"其父"翻译为"他",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2008,(19)
6月15日下午2点30分,在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低年级部,《教育》旬刊记者向一位刚从教室里跑出来的小学生问道:"你认识郑老师吗?"小学生一回头:"那个用‘悄悄话’教学的郑老师吗?知道啊!她是二年级(3)班的班主任,就在楼上上课。"  相似文献   

8.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出自西汉后期刘向所著《新序·杂事》,选入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时,在探明寓意之后,有学生向我提出了疑问:"老师,叶公画龙怕龙是表里不一,是不是喜欢老虎的画家就不怕老虎呢?否则,是否也属于表里不一呢?"我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2007,(22)
语文老师在培学生讲"把"和"被"的区别。突然一位学生问道:"老师,‘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答:"当然不能!"学生很困惑地说:"可我妈妈就常把这两个字连用,每天早上她都对我说:‘把被子叠起来!’"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参加了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在会上我有幸听到特级教师朱德江的"小数点搬家"一课,深受启发,觉得这是诠释和践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一节值得借鉴的好课. "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的学习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课伊始,朱老师利用讲述"小数点搬家"的故事,创设情境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什么发生了变化?"重点让学生体会"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为探索规律提供了认知起点.接下来引导学生"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主体,朱老师以"0.01→0.1"为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小数点移动一位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兰亭集序》教学,只剩一个"课堂质疑"步骤了,我习惯性地问:"大家还有别的疑问吗?" 话音刚落,语文科代表站了起来. "老师,刚才解析精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时,您只重点强调了‘一’、‘齐’的用法,我觉得‘固’字也很重要,而且如果按照课本注释‘本来、当然’讲,有点不通,不如解作‘确实’、‘的确’更为通顺."  相似文献   

12.
<正>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有趣的情境,有趣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开端,让学生主动愿意去学,这样才会有高效课堂。例如在上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学科学《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上课前我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戴着手套,握住一支笔(铁的),左手握着,放开笔掉下来,右手握着,放开笔"黏"在手上。"神奇吗?"孩子们惊奇不已,"老师我知道,因为你的右手手套里有吸铁石!吸铁石可  相似文献   

13.
正胡适的《我的母亲》(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简称"人教版",下同)中有这样一句话:"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其中,"穈先生"的注释发生了两次变化。2002年12月第1版是:[穈(mén)先生]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穈",爱称"穈儿"。后来,课本修订改为[穈(méi)先生]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穈",昵称"穈儿"(2008年7月第3版)。这则注释有两个变化,其一是将"爱称"改  相似文献   

14.
上三年级《矛和盾的集合》那一课,我让学生背诵最后一段:"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我问:"这句话里的‘长处’怎么理解?"王良镜说:"就是一个人的优点。"黄兴镇说:"和它意思相反的是‘短处’!"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又讨论开了。今天的讨论是聪聪出的问题,他说:"常听见电视广告里说‘发型秀’,其中的‘秀’和‘秀发’中的‘秀’意思一样吗?""应该是一样的吧。"芳芳马上接嘴道,"‘秀发’就是美丽、漂亮的头发,‘发型秀’就是美丽、漂亮的发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相似文献   

16.
正量词语文课堂上老师问道:"量词有时是不能随便省略的,哪位同学能举个例子?"小强马上抢答:"比如‘他给我一支枪’,如果省略掉量词‘支’,那我的命运就不一样了!""到"错了教室里,老师正在点名。"张三?""到。""李四?""到。""王五?""到……"很显然,这三声都是来自于同一个人。顿时,教室里气氛凝固到冰点。老师面色铁青,一个健步冲向窗台,喊道:"王大爷你能等会儿再指挥倒车吗?"  相似文献   

17.
你相信吗?人可以变成"怪物"。如果不相信,请听发生在我们课堂上的故事。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课《我像谁》一课,就重点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遗传和变异。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还让学生准备了全家福照片、小镜子等,为研究自己  相似文献   

18.
孺子可教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么捣蛋?"学生:"我叫王小呆。"老师:"对老师说话要有礼貌,必须加上‘先生’这称呼,知道吗?"学生:"是,我叫王小呆先生。"  相似文献   

19.
正3月14日晴自从我们上了《科学》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老师表演的一次"气功"。刚开始教我们《科学》课的是林老师,林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一天,又到《科学》课了,只见林老师拿着两本书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他大声地对同学们说:"今天这节课,先让同学们来看我露一手‘气功’给你们开开眼,怎么样?"同学们齐声欢呼着大声喊着:"好!"然后,个个目不转睛地瞪着讲台上的林老师。林老师拿出两本书,说  相似文献   

20.
正【案例】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片断:师:于老师写课题时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知道是什么吗?生:(齐)双引号。师:(在课题上补写引号)这里的"番茄太阳"加上双引号表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