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璇 《湖北教育》2007,(11):41-4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朗读教学在语文的教学中至关重要。什么是朗读呢?据字典解释,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其实朗读教学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用得非常广泛了,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经典,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当代,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当晨光熹微,他就在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和积累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呢?我们学校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思维,陶冶情操.朗读教学在阅读课上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首要任务,而读则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学生语文教学朗读训练的现状、学生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作用和学生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方法三方面做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2014,(Z1):87-88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朗读,学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文章内容情感传递离不开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要将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在朗读训练中,朗读的形式应该灵活多变。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朗读训练。语文课文文章优美,语言丰富,是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最好的教科书。朗读作为语言最主要的内容,要想学好语言,必须从朗读开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现在已有很多语文老师开始从朗读对学生进行培训,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尽如人意。课堂中学生虽能积极参与却效果不佳,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时没有抓住文章的中心,只是为阅读而阅读,使语文教学越来越"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7.
王心君 《教学随笔》2014,(10):20143+143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对于文意理解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有效措施。语文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训练学生的语感,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品味、内化语言,从而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温淑萍 《成才之路》2009,(29):42-43
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语文教学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朗读的训练往往最容易被忽略。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现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谈几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促进学生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朗读的训练尤其重要。在平常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和训...  相似文献   

11.
情感朗读,就是把所有视觉的书面语言,转换为听觉的有声言语的活动。情感朗读对于阅读教学至关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情感朗读弱化的表征情感朗读是学习语言知识所必须  相似文献   

12.
田月红 《学语文》2010,(1):55-55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还可以陶冶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不失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但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加强  相似文献   

14.
朗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而且还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哪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仍以讲解课文为主,并没有对朗读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在教学中切实加强朗读训练。本文就结合实际来谈谈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的核心是语感。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素质。朗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朗读教学的必要性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要求的第一位。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18.
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9.
语文知识和语感能力的关系是特别密切的,获得语言知识离不开语感,培养和提高语感也离不开语文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学习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感相结合。培养语感,应让学生在朗读训练中感知文字,在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特别是在素质教育提出之后,语文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应注重学习语文的能力的提升。叶圣陶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应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此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