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般来说,“财经”可以解释为economy(经济)、finance(金融)、business(商业)三种含义。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将电视财经节目分为三种类型:1.大众财经频道(经济频道):其内容不但包括经济信息、证券资讯和深度财经,还提供一定比例的生活服务和娱乐节目:2.专业财经频道:直接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频道,主要由证券资讯、金融评论、深度报道、案例解读、投资指南等专业财经节目组成;3.商业频道:专门提供市场或者商务信息的电视频道,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2.
财经类频道的类型分布。在我国省级以上电视台中,以“财经”、“经济”、“商务”或“资讯”命名的各类电视频道,结合财经节目时长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3.
胡林玲 《今传媒》2013,(1):45-46
在全球化的今天,货币代替枪炮成为战争主角,对经济话语权的争夺也愈加激烈。因此,为了获取全球化下需要的各种经济知识,财经媒体在宣传和普及经济知识、传播财经信息以及提供财经服务等方面都担负着重大使命。本文通过对财经媒体的传播效果研究——以《第一财经》服务性报道对受众的影响力为例的问卷调查搜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考察了广大受众对财经媒体传播影响力的认知,揭示了财经媒体在传播效果方面遭遇的现实困境,并以此为契机来重塑财经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受众对财经媒体的需求不断膨胀,财经媒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财经评论、财经专栏、财经评论专栏也风生水起。本文提出了提升网络财经专栏传播影响力的策略思考,主要有四个方面,网络财经评论人才,优化传播方式,加强专栏内容的权威性,加强品牌营销等。  相似文献   

5.
1949-1979年台湾经济发展初期,财经杂志起步,威权统治下财经杂志积极宣导国民党当局财经政策。1980-1987年台湾经济发展飞速,财经杂志高速发展。社会多元化,财经杂志谨慎批评国民党当局。解严后的1988-1999年台湾经济继续向前,财经杂志快速发展。变革时期,财经杂志用国民党当局意识形态建构台湾历史、相对中立、增加民进党报道。2000-2009年台湾经济转入低增长,财经杂志平稳发展。蓝绿对峙下,财经杂志相对平衡地报道蓝绿阵营。  相似文献   

6.
黄晶 《中国广播》2005,(3):64-6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是国内惟一一套覆盖全国的经济、财经专业广播频率。《天下财经》是经济之声的主打资讯栏目,每周一至五7:30~10:00,12:00~14:00,17:00~19:00播出。在谈话和娱乐类广播节目比比皆是的今天,《天下财经》以其快速密集的信息滚动播报、专业权威的财经背景分析在经济广播中独树一帜。《天下财经》栏目以20分钟为一单元,不断滚动更新各类财经资讯。实现“20分钟听世界”的随意收听理念。  相似文献   

7.
杜红 《声屏世界》2002,(7):19-21
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站在中国展望世界,还是从世界看中国,新闻媒体的受众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关注经济现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也自然会引起关注。今天,越来越多媒体、越来越多的个人每天聚焦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走势,全社会的财经敏感度普遍提升,与此相对应,财经报道正成为国内媒体当前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专业财经传媒:从面向企业家经理人的管理杂志到老百姓手中的证券财经类报纸,“财经”“财富”都成了热门字眼,大众媒体的财经版、广播电视的经济频道层出不穷。江西的新闻媒体对金融行业的新闻报道随着全社会对经济…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新财经报纸逐渐蓬勃发展,受到了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舆论监督作为现代化新闻媒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市场正常运行的维护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因此,本文对新财经报纸舆论监督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探讨。新财经报纸的舆论监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财经报刊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目前我国新财经报纸对市场经济的影  相似文献   

9.
财经新闻,通常有小财经与泛财经两层不同的涵义。小财经,也称为狭义财经新闻,指以投资者为核心受众、以投入产出为主线,通常反应证券市场和各类金融投资市场的新闻。以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产经新闻也常被包括在小财经里。泛财经,则在以上范围之外,进一步包括了消费市场新闻、民间理财、创业故事、财富心  相似文献   

10.
张光 《新闻爱好者》2011,(11):81-82
本文以我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网站(1财网、21世纪网、经观网)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刊网站视频报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财经网站的特点并借鉴《华尔街日报》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摘要:内地的财经、证券广播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在专业定位上始终摇摆不定,导致财经广播的发展徘徊起伏,没有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同哕弋文章对财经广播“低端通俗没品位,高端专业没人懂”的尴尬现象进行了剖析,并从三个方面作了阐述:财经广播应走专业化定位之路、财经广播通俗与专业应相辅相成、培养财经广播人才是走专业化之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我国三大财经报(《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网站(1财网、21世纪网、经观网)为例,分析我国财经报刊网站视频报道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财经网站的特点并借鉴《华尔街日报》网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财经证券类新闻是当前媒介关注的一个热点,如最近几年各类电视财经栏目明显增加,各家都市类日报的财经版面扩版显著,出现了第一财经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专门的财经类日报。但各家媒介财经新闻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第一次就中国财经传媒的发展所做的深度调研报告<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的摘要,从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构建的背景与意义、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现状、第一财经产业价值链的重构、第一财经产业链构建的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强势中国财经媒体的支撑,需要一个能向世界传递财经权威信息的话语平台.第一财经为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年开始,财经媒体的崛起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新亮点.<中国经营报><财经>杂志的影响增大,<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财富>等一批新兴财经媒体兴起,使财经媒体家族在传媒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显赫.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我国专业财经报激烈的市场角逐中,<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中国经营报>和<经济观察报>等四家新兴专业财经报纸,其总体广告市场份额已超过66%,已成为我国专业财经报纸市场格局中的第一集团军.[1]这四家新兴专业财经报骄人的市场业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自传播策略的差异化手段而获取的相应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林晖 《新闻记者》2007,(8):11-14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财经信息渠道终端的主导权、财经事件的舆论主导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决策和公众投资心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一边是西方主流财经媒体唱衰中国股市、力压人民币升值、鼓吹中国房市泡沫,一边是大量热钱涌入中国的楼市和股市,等待政策调控的效应显现再突然出手。这些现象迫使我们认真思考今天围绕财经资讯市场的竞争。●争夺关于中国经济的话语主导权和信息主导权是中国媒体的必然目标;以独立、客观、冷静的态度报道中国经济是中国财经媒体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把做强做大中国财经媒体,加强专业性和权威性放在关乎中国经济安全、促进决策科学的背景下考量。  相似文献   

18.
财经媒体市场与财经媒体的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一、对财经媒体市场的几个基本判断财经媒体市场今后走势如何 ?拿什么作为我们决策与运作的依据 ?分析各种情况 ,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基本判断 :财经媒体市场空间一定还很大 ,财经媒体市场的选择性今后会更强 ,财经媒体市场竞争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财经媒体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多地呈现为跨媒体竞争。1.空间很大的财经媒体市场可以断言 ,财经媒体市场空间一定还很大 ,财经媒体市场的成长速度 ,可能会比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要快得多。为什么这样说 ,可以从几个角度分析。其一 ,与以往相比 ,中国经济正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 ,…  相似文献   

19.
财经期刊经营的第三次销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英泽 《今传媒》2007,(8):1-33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一个全民理财、全民投资的新时代,社会公众对经济领域的信息需求日益旺盛,为财经类杂志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财经期刊在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原有的财经期刊当仁不让,新创办的财经杂志奋勇争先,加之国外传媒巨头纷纷登陆,我国财经期刊市场百花争艳,万马奔腾.在期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细分化、专门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下,财经期刊经营的商业模式(赢利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张涛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12,(12):1-I0003
目前,经济之声已形成以“进一步的声音”为标志语、以整半点“报时中国经济”为基本框架,以《天下财经》《央广财经评论》《交易实况》《天天315》《天下公司》《冬吴相对论》等为骨干节目的全新的国家级财经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