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冰 《金秋科苑》2013,(2):54-56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012年11月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世界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所带来的灾害也是令人触目惊心。作为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旅游业,正面临着旅游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压力。目前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旅游研究逐渐增多和深入开展。然而,有关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大多没有考虑极端气候的作用,而极端气候事件对区域旅游业具有巨大影响。通过介绍极端气候事件的涵义及影响机制,分析了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中国旅游业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1961-2013年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王玉辉  吕晓敏  叶永昌  汲玉河 《资源科学》2015,37(12):2501-2513
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本文基于东北三省1961-2013年71个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选取了“欧洲地区极端事件统计和区域动力降尺度”(STARDEX)项目提出的57个极端指数中的8个核心指数,分析和揭示东北三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空间格局及变化,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东北三省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制定应对气候风险的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年和四季的高温阈值、低温阈值与最长热浪天数均随时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霜冻日数随年际表现为下降趋势;②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易发生极端高温事件,北部易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同时北部亦是年和春、秋霜冻日数的高值分布区,且高温热浪的天数相对较长(高温热浪的季节);③年和秋季强降水阈值随时间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春、夏和冬季强降水阈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和春、夏、冬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亦随年际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秋季强降水比例和强降水日数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和春、秋、冬季的持续干期呈现下降趋势,夏季呈现上升趋势;④东南部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夏季与春季、秋季为极端降水事件易发的季节,极端事件增多,且向西部蔓延。年与四季的持续干期的分布均呈现西长东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静 《中国科技纵横》2014,(15):231-232
本文利用新津1971-2000年近3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该地区年极端气温(高、低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夏季极端高温和冬季极端低温的变化特点,得出以下结论:新津30年的年平均温度为上升趋势,但不明显,且没有突变发生。年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自1973年开始有一次突变现象。冬季极端低温为升温趋势,而极端低温日数为减少趋势,两者都没有突变。夏季极端高温为升温趋势发展,但不明显,高温日数为增多趋势,夏季极端高温没有明显的突变,而夏季极端高温日数在80年代的日数减少趋势很明显,为一突变现象,具体开始时间为1971年。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休斯敦8月13日电(记者张永兴王宏彬赵晓晴)美国赖斯大学气候专家罗纳德·萨斯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气候变化是今年席卷全球多地高温极端天气的主因,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将面临更多极端天气的威胁。萨斯说,自1850年以来,全球气候一直在缓慢地发生变化,但是自1980年以来,变化速度不断加快。萨斯说,自1950年至今,高温纪录屡次被打破,而低温纪录被打破的情况则开始减少。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并不意味着极端低温天气会随之而来。虽然一些地区的冬季仍然会非常寒冷,但今后大家将会经历更多的暖冬,暖冬同样会对农业生产和老百姓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8,(1):7-7
干旱不仅仅只会“烘烤”干涸皴裂的土地,近期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干旱还会加剧目益严重的二氧化碳危机。主持该项研究的荷兰威治奈姆大学专家沃特·彼得斯指出,通常人们都认为温室效应会引起极端气候,相反,极端气候也是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增加的重要原因。该项科研成果刊登在英国《科学生活》网站上。  相似文献   

7.
黄磊 《百科知识》2010,(18):4-8
2010年,世界上多个地区出现了破纪录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这些极端事件给多国人民造成了大量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年初,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极端严寒和暴风雪天气;春季,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严重干旱,  相似文献   

8.
选用祁连地区托勒、野牛沟和祁连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的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地区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除最高气温和冷夜日数没有检测到突变点外,最低气温在1995年发生突变,霜冻和结冰日数分别在1990年和2000年发生突变,暖夜和暖昼日数分别在1994年和1998年发生突变,冷昼日数从1997年发生突变。在近56a的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周期。祁连地区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即极端气温对气候变暖具有很好的响应。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即其未来总体变化趋势将与过去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I0005-I0006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地球物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尘埃能保持温度寒冷,它在最后一个冰川时期,是让大地保持冻结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推测,当今地球两极的快速变暖可能与缺乏尘土有关。这篇刊登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文章指出,过去的气候模型在试图解释南北两极极端气候的原因时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暖     
《百科知识》2007,(12X):I0001-I0004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幅度已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将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将导致极地冰原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地区和沿海陆地,大量的物种消亡,极端气候频发,沙漠化加剧,疾病流行等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指出:2007年是世界极端天气不断打破历史记录的一年。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情景下,高温热浪、极端降水、极端干旱和风暴潮事件在"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区域均呈增强趋势,严重威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极端气候事件风险识别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评估尺度粗且单一、应对策略薄弱等问题,围绕极端干旱、极端降水、高温热浪、风暴潮4类代表性极端气候事件,建立了多尺度极端气候风险评估技术体系,完成了千米、百米和十米尺度的风险评估工作,实现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4类极端气候风险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主要影响因素的把握,为更合理、有效地应对灾害,减少和转移灾害风险,减少人身和财产损失等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不仅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很大的危害。该文分析了郑州40多年的高(低)温等气象资料,得出极端温度事件呈上升趋势;极端高温事件年频率增加、极端低温事件年频率减少。冬春两季向着暖冬和暖春的趋势发展;夏季则向着凉夏趋势发展;秋季的极端高(低)温事件变化不大,但秋寒和"秋老虎"发生的概率有可能增加;寒冷期和炎热期长度显著减少,这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3.
高永刚 《资源科学》2012,34(11):2170-2180
利用黑龙江省73个气象站1967年-2007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 基于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强度模型方法, 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夏与秋季总体呈增强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增强更为显著。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与冬季总体呈明显减弱趋势, 其中冬季减弱趋势较显著;②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秋两季呈减弱趋势, 夏冬两季呈增强趋势, 其中秋季减弱较显著, 冬季增强较显著;③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夏秋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春冬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三江平原地区、牡丹江地区北部和哈尔滨地区西北部;④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春秋两季从西到东递增, 夏季中部地区较强, 冬季中部与东部地区较强;四季综合强度影响较重区域为大兴安岭最北端的漠河县、小兴安岭地区、三江平原东部边缘局部区域和牡丹江半山区。  相似文献   

14.
腾讯科技讯(悠悠/编译)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一些科学家指出,如果人们认为夏季过于炎热,冬季过于寒冷,那么地球远古时期极端气候则让我们对当前的环境气候感到欣慰。在6亿年前,伴随着地球气候的平缓,地球上出现了一些复杂生命形式。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极端的季节气候将调节温度,从而决定是否生命大量出现、勉强维持或者消亡。目前,科学家表示,外星生命不可能存活于类似天王星高倾斜轴的星球上。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11-31日青海省海西州出现的极端低温连阴雪天气不仅具有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等特点,而且无论是降雪量还是降雪日数均在一半以上台站中属百年一遇。本文对这次气候极端事件的特殊性、异常程度、天气与气候背景、大气环流状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这次灾害过程的预报效果及气象服务、应急响应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海洋灾害呈现加剧趋势,如1998年夏季的长江特大洪涝、2008年黄海海域绿藻的大爆发、2009年冬春季西南五省市的连续大旱等,对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旺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5,37(10):2086-2098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山西18个台站1961-2013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与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温度和降水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在前30年呈平稳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变化迅速。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霜日日数(F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冷持续指数(CSDI) 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夏日指数(SU25)、作物生长期(GSL)、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则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除普通日降水强度(SDII)和持续干燥指数(CDD)外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降水总量略有减少,但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却有所增加。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剧出现在90年代初不同,表征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极端降水指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70年代。在空间尺度上,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冷、暖系列指数表明晋南地区最高,晋北地区最低。与降水量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也呈南高北低的规律,最近一个时段的强降水事件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当今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影响越来越大。2008年12月,“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我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检测和预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北京启动。该项目由国家气候中心承担,联合中国科学院和相关部委的五十多个单位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57年至2007年淮北平原气候变率及气候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新田  刘桂建 《资源科学》2012,34(12):2356-2363
运用1957年-2007年淮北平原23个气象站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平均值和变率等方面分析了淮北平原近51a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①近51a来淮北平原春、秋、冬季及年气温增温趋势显著,尤其是春、冬季;降水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气温和降水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②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其变率随时间而变,目前均处于大气候变率时段,要注意高气候基本态和大气候变率结合易导致的高温、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③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异常低温(寒冬)和异常高温(酷暑)出现频率高;80年代呈"凉夏"特点,极端气温事件较少;90年代以来持续"暖冬",异常高温(酷暑)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90年代以来降水极端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但前者以少雨(干旱)为主,后者以多雨(洪涝)为主。  相似文献   

20.
北极融化,地球随之进入冰河期,象征高度现代文明的美国纽约瞬间变成了冰封的城市,人们纷纷被冻死在雪地里……出现在美国影片《后天》中的这一幕,正越来越频繁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澳大利亚、巴西洪灾,美国暴雪,阿根廷干旱,极端天气席卷全球.实际上,不光今年,不知从何时起,异常天气在全球大肆"发威",持续干旱、超强飓风、暴雪以及猛烈的冰雹袭击,都在告诉我们气候形态正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 极端天气背后是什么原因?它们之间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