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国家和企业把信用证作为最常用的结算方式。但作为一种结算工具,并没有完全消除其中的欺诈风险和机会,同时信用证的独立原则,使银行只对有关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这些导致欺诈行为频繁发生。面对欺诈风险,我们必须仔细研究信用证欺诈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入手,分析了信用证欺诈的形式,进而提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栋 《华章》2007,(12):108-108
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但在审查单证过程,银行只对单证作表面的审查,而不审查交易中的货物,由此使得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引起的诈骗案件屡屡发生.本文从信用证欺诈产生的原因,信用证欺诈的防范,以及在发生信用证欺诈后的有效救济等反面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欺诈滋生的温床,在确保信用证独立的前提下需要对信用证欺诈进行规制。我国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信用证欺诈的例外原则做出了规定,但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结算工具,由于信用证独立抽象的原则,银行只审单而不管实际的货物,导致国际贸易中利用信用证进行欺作的案件屡屡发生.因此,各国纷纷采取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来进行补救,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滥用则会损害合法受益人及善意第三方在信用证项下的利益,因此,对欺诈原则应适当地适用,以发挥其最佳效用.  相似文献   

5.
信用证的欺诈例外原则,作为对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一种适用上的例外,已成为一种惯例并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首次从立法上规定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是美国《统一商法典》第5篇,本文在对该法典第5-109条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的规定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这些规定对完善我国信用证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欺诈及其法律救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案件屡屡发生,但多数国家在立法上并没有就此做出专门规定。信用证欺诈有多种表现形式,独立抽象性原则是信用证欺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国际贸易中若严格遵循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势必为欺诈者大开方便之门,危害动摇信用证制度的存在价值。因此,一些国家通过立法和司法判例确立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以弥补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的不足,防止信用证欺诈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结算已成为国际结算中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贸易结算方式。但是,该结算方式存在—定漏洞和缺陷,以致使信用证诈骗犯罪屡见不鲜。根据刑法规定,信用证诈骗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主要有: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单据、文件进行诈骗;使用作废信用证进行诈骗;骗取信用证进行诈骗等方式。对信用证诈骗犯罪需要通过银行和司法等途径进行有效地救济与防范。  相似文献   

8.
雷丽清 《考试周刊》2008,(24):232-233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国际贸易中必然涉及到信用证的使用.因此,应该重视信用证的概念,并且要清楚地了解国际法,以及我国刑法对信用证诈骗行为的法律规范,为有效地打击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行为提供法律依据.本文主要对刑法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中"骗取信用证,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行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对信用证诈骗罪作了专门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信用证诈骗存在多种具体表现形式 ,如委托人与信用证收益人、信用证开证申请人相互串通等 ,其犯罪特征符合信用证诈骗罪构成要件。信用证诈骗产生的原因在于信用证的单据交易特点、独立性特点、跨国性特点等。由于犯罪活动的复杂性 ,信用证诈骗中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证由于其自身的独立性特点使得信用证欺诈现象不断出现,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此类现象的发生,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主要是依据2006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通过对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银行拒付的条件以及信用证欺诈判定的实质性标准,据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SWIFT信用证是国际信用证的最主要形式。信用证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法律文书,因翻译不当致使制单错误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的事件屡有发生。长句翻译是信用证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其英语长句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子信用证安全性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人们对交易效率的不断追求,电子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将日益明显。但另一方面,电子信用证的应用对传统的以纸面为基础的信用证制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章运用比较、实证、逻辑的方法,对国际贸易中电子信用证安全性的法律问题作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政府信用总是贯穿在政府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之中。从空间视角看,政府信用表现在一切公共管理活动之中,政府均应遵守信用原则,主要包括政治信用、经济信用、文化教育信用、医疗卫生信用等方面;从时间视角看,政府信用表现在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之中,主要有信用决策、信用执行、信用监督、失信补救和惩罚机制等内容;从政府信用的保障机制看,主要有依法行政,严格履行政府职能,按流程办事,信息公开等。  相似文献   

14.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信用证融资的风险管理展开论述,以信用证本身、融资担保以及监管政策三方面为切入点讨论信用证融资项下相关风险的产生及合理规避,从而提高企业运用信用证的实效,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承担信用证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项下的海运提单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征性交货条件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使进口商承担较大的贸易风险,这种贸易风险突出地表现为提单风险。从法律角度来看,目前有关信用证结算和海上运输的国际惯例并不能约束这类风险。进口商需要在实际业务中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来避免自身风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还停留在道德层面、信用信息处于封闭状态、信用法律规范缺失以及现行法律制度障碍是制约我国征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应加快立法,以法律的手段规定征信机构的法律性质、信用信息的开放、征信机构的法律义务及责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在ATM(自动取款机)上取款行为的性质认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属于盗窃性质,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行为属于诈骗性质,应当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本文通过对银行客户服务终端和用户密码法律地位的分析,认为应当将ATM视为银行的电子代理人,冒用他人信用卡在ATM上取款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刑法修正案(五)》主要针对妨害信用卡管理行为和信用卡诈骗行为作出补充规定,进一步细化了利用信用卡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使得法律更具可操作性。《刑法修正案(五)》的出台为打击目前严重的信用卡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立法解释也并非尽善尽美,并没有解决法律上存在的所有问题,应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