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2.
若以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实施为界,教材演变的跨度大体可以分为义务教育前和义务教育后两个主要历史阶段。根据教材变化发展的特点,义务教育实施后的教材演变可以划分为“新大纲”“实验稿”“修订稿”三个时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颁布后,“新大纲”时期的“归一问题”“归总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 1996年北京市高中历史会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不变,一个微调”。 1.以“会考考试说明”和现行教材为基本依据的命题原则不变。坚持这一原则,首先是因为1990年修订版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某些内容已落后于教材和教学改革的实际,与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配套、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相一致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尚未颁行。其次,是因为“会考考试说明”兼顾了1990年修订版《历史教学大纲》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高中教材教学改革的现状,实际上发挥着指导  相似文献   

4.
一、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从1927年8月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间包括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反映这三个历史时期的小学历史课文现行教材有:中国史9、10、11、12、13、14和世界史第7课,根据《历史教育纲要》编写的补充教材有第28、29、30、31、32、33、34课,以上现行教材与补充教材共计14课。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武  相似文献   

5.
一、本单元的教材分析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大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小学历史反映这两个时期的课文有现行教材第4、5、6、7、8课和《历史教育纲要》补充教材26课火烧赵家楼、27课北伐战争,共7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传人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无产阶级也进一步壮大起来,在“五四”运动中,以一个独立的阶段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自己的力量和作用,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所以,1921年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前身是《现代小学数学》,《现代小学数学》是在1984年开始使用的一套教材,30年来,都是张天孝老师执笔编写的。始终由一个人执笔编写小学数学教材近30年,这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比较浙教版教材不同时期“圆的认识”的编写特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张天孝主编及其团队教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为我们更好地编写与使用教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的成就和失误》是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社会主义》篇目中的第二章。这一章是中国历史延伸部分的难点,也是中国当代史中难度较大的一个课题。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们对教学基点、教材处理、教学过程作了一些研究与设计。首先,面临教材头绪多,内容庞杂的难题,如何来组织与处理教材。本章有“整风运动”、“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胜利完成”,“政治思想方面‘左’的错误的发展”四个目。它既有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又有经济方面的内容。每个目中又含许多内容,既有伟大成就又有各种失误。如“经济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一目中含“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等内容。因此,要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现行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索单一,教材体系不完整,现实适应性不强。本文认为,高等学校通用的教材《中国近代史》应当集中体现“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而且这“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应当平行发展,互不替代,互不包含。只有这样的教材体系才能清楚地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9.
右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的名画。但在人民2007版高中历史教材与教师用书中.我们竟然看到了三个不一样的名字。《历史·必修三》26页导言说:“这幅图是16世纪初意大利的一幅著名画作——《雅典学园》”;《历史·选修四》31页说:“拉斐尔所画的雅典学院,中央二人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说:  相似文献   

10.
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现行主干课程《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体系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线索单一,教材体系不完整,现实适应性不强。本文认为,高等学校通用的教材《中国近代史》应当集中体现“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而且这“三个过程”和“两条线索”应当平行发展,互不替代,互不包含。只有这样的教材体系才能清楚地反映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是高等学校历史科(系)的必修课。主编宋衍申副教授受原教育部委托,编写了“中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本科《中国历史要介绍及选读》教学大纲” (北师大出版)后,同副主编苗泼,王景周邀集国内有经验的教师编写部教材。全书三十三万余字,全一册,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分为“历史要籍”和“文章选读”两部分; “历史要籍”部分又分“概”和“要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南朝与北朝》一章教材的内容较为复杂。主要表现有三:(1)南北分裂,王朝更替频繁,政权林立并存,难以记忆且易混淆。(2)这一阶段是黄河流域的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大融合时期,教材中出现的各少数民族的名称多而陌生。(3)这一阶段,由于王朝更替频繁,许多并不太突出的历史事件,要一一记牢其年代,很不容易。总之,这一章的内容,在“教”与“学”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根据上述分析,要使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牢牢抓住下列三个方面:(1)教师对南北朝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承先启后的历史地位应有足够的估计。(2)讲述南朝时,应以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老版初中《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教材第116页曾引用元人诗句——“千家万户夜灯起,机器轧轧满城市”(元人文集作“千家万家夜灯起。机声轧轧满城市”)来证明元朝时期成都地区丝织业的发达。现行的一些历史教材和教辅资料仍然沿用这一诗句作为史料。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设计指导思想: 1.人教版新编教材《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洋务运动”一课和统编教材“洋务运动”一课,在教材编排上,有很大变化。统编教材的章目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把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相联系。新编教材的课题是《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把政局变动与洋务运动相联系。怎样的编排更好,可以进一步研究,。但新教材是从一个新角度去分析这一段历史。把握好这一点,是讲好这节课的关键之一。 2.中国近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国各阶级各阶层寻求富强道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是这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全日制五年制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以下简称“上册”)的内容及教法谈些粗浅的看法。小学历史课本上册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上我们认为有以下一些特色:(一)红线穿珠,以点带面。教材不是采取习惯用的朝代更替体例,而是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红线穿起了一颗颗珠子。所谓“珠”,即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形成最具代表性的点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概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三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教材只穿了《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魏孝文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伊始 ,笔者有幸陪同领导听了几节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 ,发现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在某些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个史论结合的老问题。例如 ,我们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教师重点讲了“铁农具的使用”和“商鞅变法”。而且讲得很清楚 ,学生也听得很认真。领导 (非历史学科科班出身 )认为教得很好 ,问我有什么看法。我说 :“教师还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好比师傅传徒弟 ,十步留了一步。”领导不解 ,要我讲个究竟。我说 :我曾发表过《中学历史最难教的是什么》 ,提出了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7.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的特点《历史与社会》不仅是一本鲜活的教材,而且还是一本充满个性的教材,它有着较之老教材及其他一些教材所不具有的鲜明的特点。1.综合性强作为综合文科课程的《历史与社会》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要凸显其综合性。那么它的综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1)从课程结构来看,它分成三大主题: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这三大主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看似“形散”,但有着“神聚”之功,它是人文社会各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它是社会事件和现象在时间上…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三部曲”是茅盾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也是“左联”时期革命文艺在创作方面的重要收获之一。这三个连续的短篇,创作于1932年来——1933年初。这一时期,茅盾总结了由《蚀》——《虹》、《路》、《三人行》以及左联初期他创作的历史题材小  相似文献   

19.
要演好一台戏,剧本是一剧之本。要上好一堂课,教材是教学之本。由是观之,要提高学校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必须首先着眼于政治教材的改革。政治教材怎么改,涉及面颇广,这里仅就政治教材的通俗化问题发表一点浅见。 从历史上看,凡是内容健康、思想观点正确,又能辅之以通俗化的东西,就能行之久远。《史记》这部文史巨帙,现在大家都说好,可历史上有些人就不赞赏,责之为“间以俚语,时插杂言”。辛亥革命时期出了个邹容,十八岁写了部两万字的通俗政治读物《革命军》,全书的“俚语”、“杂言”无数,可是,它一问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学来我校实习,我在师院历史系和上海十年制试点中学历史联合教研组的同志的帮助下,上了一次见习课。选择的教材是初中《中国历史》第四册的《井冈山革命根据他的建立》一节。本文所要介绍的是这一节课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一这节教材的內容很丰富,头绪也多,中心问题是“井冈山草命根据地的建立”。“八一”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教材,都是紧扣着这一中心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