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探讨会展外宣材料的英译问题;目的论把翻译视为有目的的活动,强调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从而扩大了翻译研究视野,以宁波地区大型会展网站汉英翻译为样本,在目的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会展外宣材料的文本功能、翻译目的以及翻译要求,同时对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做出了评判性评价,并提出了改进建议,进而总结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外宣新闻翻译是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语言等层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及传统翻译理念对“外宣翻译者”的影响,导致外宣新闻翻译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在目的论引导下,翻译人员将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关键媒介,以翻译目的作为外宣新闻翻译的主要平台,从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论见解及思想底蕴传达给西方友人。结合目的论的内涵,探析新闻外宣翻译的基本原则,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许多困难,翻译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其三大法则,结合外宣翻译中的实例,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主张翻译原则和策略完全由翻译目的所决定。在"目的论"视角下对"黎族三月三节"外宣文本英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文本英译必须结合外宣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语言结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增译、减译、转换等具体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胡晓姣 《海外英语》2014,(10):151-153
旅游经济之发展,对旅游外宣文本的翻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登旅游外宣部分英译本中存在的失误实际系脱离目的论指导所造成。旅游外宣文本翻译应以目的论为指导,发挥译者之主体性,通过译者的自觉适应和选择,合理选用妥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金凤  顾小燕 《教师》2016,(5):61-63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目的论",强调目标文本的功能(即"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为旅游外宣口号的翻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本文从"目的论"所包含的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探讨海南旅游外宣口号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以"中国·上海"这一网站为例,笔者发现网站外宣翻译现存的两点问题:语言错误和可读性差。同时提出目的论指导下从事网站外宣翻译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站的对外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关照下的外宣翻译——以"中国·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以中国·上海这一网站为例,笔者发现网站外宣翻译现存的两点问题:语言错误和可读性差。同时提出目的论指导下从事网站外宣翻译的几点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网站的对外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晓红  李艳 《考试周刊》2013,(28):33-34
品牌宣传的目的是吸引目标消费者,引发美好联想,激发购物欲望,引发购买行为。"功能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借鉴产品品牌的翻译成败,弥补外宣品牌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目的,其一传递信息,其二吸引游客来华旅游。文章以目的论为依据,从词汇、句子、语篇、文化视角分析舜帝陵景区旅游资料英译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参考译文,旨在为今后旅游外宣资料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政治外宣英译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西方人对中国政策方针的认识和中西方的互动交流,其利害关系,不言自明。故本文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目的论出发对其中典型的翻译现象进行解释,尝试挖掘目的论指导外宣翻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对外宣传翻译目的就是获得最佳社会效应。要实现前者就应明确相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信息突出、经济简明的效果。因此,翻译时译者须对文本信息的关联性和价值作出判断。本文通过案例剖析,就外宣翻译的目的一交际策略原则与原文信息性质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文章指出,翻译目的论和交际论在所有外宣文本翻译中都有其价值,把握关联性信息及其价值是达到外宣翻译目的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的外宣翻译目的在于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由于我国缺乏从事文博翻译的专业人员,博物馆的外宣翻译存在不少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信息的传递和中外跨文化交流。在翻译目的论视域下,文章以信阳博物馆的公示语、城市文化和古代文物介绍三方面的外宣翻译为例,指出博物馆外宣翻译常见的失误,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文化的国际交流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从传播学视角对仰韶文化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提出在功能派目的论指导下,坚持读者至上、译有所为的原则,润物无声地实现外宣翻译中文化身份的构建,真正实现仰韶文化对外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6.
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政治外宣材料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翻译外宣材料,为使受众认同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应了解译文预期目的,关注译文受众,精心设计修辞话语.在此,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与西方修辞受众思想的契合点为基础,结合具体政治外宣翻译案例,从外宣资料本身所含的政治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等三个层面探究政治外宣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7.
张利杰 《文教资料》2011,(23):46-47
企业外宣网页作为一种特殊的宣传方式具有服务国外受众的特殊性。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了部分中国企业外宣网页在语法、文体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从事企业外宣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的核心理论,主张目的决定手段,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应受译文的预期目的所制约。外宣资料的主要特性就在于它的宣传和传播性。因此,在翻译这种文体时,尤其要要体现它的特点,凸显其潜在的交际目的。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结合实例分析,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的英译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选取沧州市政府网站英文版为例,对政府网站翻译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政府网站外宣翻译在语言、译入语习惯以及文化三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相关管理部门对外宣翻译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译者进行外宣翻译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进而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红 《文教资料》2007,(4):157-158
企业外宣资料的语篇类型、预期功能等决定了企业外宣资料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的翻译标准已无法适应其灵活性。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企业外宣资料英译中灵活运用翻译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对中、英企业外宣资料进行对比,探讨企业外宣资料英译时为了达到译文的预期目的,可以采用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