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参与是涉及学校治理结构变革的重要问题,家庭逐渐成为学校变革的要素和酵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一直以来是西方学校管理的主要实践兴奋点,是西方社会结构与社会文化变迁的侧影。不同国家与地区在学校变革的进程中,主要通过在法律权益方面保障家庭参与权、构建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不同层级框架以及建立家庭参与的组织机构三个层面推进学校治理结构与学校制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学校变革的主要趋势。为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努力推进学校整体性变革,欧洲各国纷纷通过立法保障家长的权利,多样化实践家校的联系,强化家长的消费者角色,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伙伴式协作关系。多元文化背景下欧洲家校关系的发展深受欧洲社会文化宏观变革、家庭学校机构关系中观改革、家长及教师自身认知态度微观行为等不同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泽林 《教育研究》2012,(8):155-159
联合国儿基会"爱生学校"发展规划项目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实施中,以学生发展为重心,确保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全面参与学校、家庭、文化、社会生活的权利,从校长治校、教师专业发展、弱势群体转变、育人环境改善、课堂教学变革、学校管理嬗变、家校合作推进等方面探索农村学校变革的路径。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规划实施中进一步做好提高校长学校领导能力,加深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合作,注重学校变革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能力,加快学校软硬件建设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协同育人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拓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能力,加强统整社会资源参与协同育人的能力,读懂学生以便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奠定坚实的基础等,充分发挥其在协同育人新格局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学红  刘辉 《教育科学》2005,21(3):10-13
由于社会的整体变革造成的家庭结构的变化,造成在现代家庭与学校关系上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直接参与并介入学校的发展中,并成为学校可资利用的重要的社会资本;而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因素对学校的影响,也日益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论文呼吁,为了营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建立家庭与学校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以积极互动的家校合作关系取代功利化、世俗化的家校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校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革的时代需要学校的变革,学校领导可以在个人、组织与系统三个层面引领学校的变革。个人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成为变革型领导、关系型领导和道德型领导;组织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抓手全面推进学校变革;系统层面的学校变革要求学校领导处理好学校之间、学校与国家地方之间以及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可采取的策略有区域联动、分权改革和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教育生态的价值取向和研究视角,学校变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学校生态过程,是学校生态流量和学校生态格局同时变化的过程.学校变革动力源自学校病理和学校愿景.学校病理是影响学校生态健康持续发展的关系失调.学校愿景是反映学校生态主体内心渴望,描绘学校改革目标的具体图景.学校变革过程可分为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变革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与核心是每个国家在进行教育变革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明日的学校教育"(SfT)作为OECD一个重要的国际学校变革项目,以未来思维构建学校发展的前景,以具体的变革思路指引和重塑各国学校教育的变革策略和发展路径.SfT项目的自身发展论证了未来学校教育变革的方向,也印证了在渐进式改革中体现整体性变革思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学校转型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变迁和路径选择的过程,整个过程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变革社会中的学校转型发展具有其内在逻辑,学校公共组织的变革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学校的治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校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国家教育权的行使、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教育治理职能的转变等对学校的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市场...  相似文献   

10.
田夏彪 《文教资料》2014,(4):96-97,125
教育对象为人,人的发展属性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整合。人的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时间上的终身性表明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必要性;人作为文化的存在反映了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教育学属性;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则影响着学校、家庭与社会整合的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