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县新闻是市报版面中的组成部分。在重庆市不少地方,区县的工作重心是发展农业经济,富裕农民群众,稳定农村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从这点上说,区县新闻就是以"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为主要报道题材的新闻,它是重庆市报纸版面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报刊发区县新闻,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词共现网络的方法,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析。《三农中国》的主热点话题领域为"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和"农业气象信息";次热点话题领域为"扶贫攻坚""对农政策"。分析发现,该节目基本满足了农民受众的农业经济信息需求及对农政策信息需求,但是对农民信息需求度较高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等问题关注不够,缺乏针对农民工受众群体的信息资讯传播。  相似文献   

3.
张晓东 《青年记者》2012,(35):61-62
研究目的截至2011年,中国农民工总量已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并称"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①由此可见,对于农民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1~2011年《山西农民报》"新闻.打工"版的内容为样本进行量化分析,试图勾画出《山西农民报》关于农民工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闻窗》2006,(3):1-1
最近,看到贵州日报发表的两组报道。一组是4月5日的一个专版:《走进故乡的春天——记者回家纪事》,7位从农村走出来的青年记者重返家乡,感受那里的发展变化,聆听父老乡亲的心声,从一些侧面反映最实际的家乡面貌;另一组是4月25日开始发表的专栏:《聚焦“黔军”——务工农民两地书》。共见报15次,围绕农民工问题。深入采访我省一些劳务输出地现场和农民工的家乡。  相似文献   

5.
在大多数综合类报纸上,农业新闻在大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很少能位居头版头条的显赫位置。在这些报社,农业线成了“冷线”,搞农业报道的记者不仅少,而且频繁更换。因此,记者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情况,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深度有份量的新闻稿件。但是,在《南方农村报》这样一份“专业为农民服务”的报纸里,农民、农业、农村的新闻就是绝对的主角。  相似文献   

6.
今年六月份,笔者到广西参加中国地市报的一个会议。期间,有幸见到了桂林日报社毛登峰社长,并获赠了两本书:一本是《民间良方》,一本是《民间验方》。这两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选自桂林晚报2009年4月后"民间良方来稿选登"栏目,以及为之针对性、互动性配套的"寻医问药"、"用方反馈"栏目。而这些方子,又大部分来自民间,是当地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关于农业和农民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一些虫视台还陆续成立了专业的涉农节目。笔者所工作的秦皇岛电视台就有一档专门的涉农节目——《走进乡村》。笔者在《走进乡村》节目部任记者、编辑。为了让电视报道更真实、更客观’、更贴近农民,更能真切地反映农村实际,笔者在与农民的采访、沟通和对农民的拍摄上,着实下了点儿功夫。  相似文献   

8.
要把自己当农民。记者要深入到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把自己当成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熟悉农村,关注农业,热爱农民。很多记者一年到头生活在城市,对现在的农村什么样子、农民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都不太清楚。有的记者对二十四节气一窍不通,一些基本的农业常识也没有。要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9.
农民和我     
我是农民的儿子,当记者十六七年,对农村一直比较关注。特别是近几年,逐渐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就尽可能多地反映他们的愿望和呼号,也断断续续地替他们打了一些官司。 某村电工偷电,电业部门拉闸惩罚全村。记者发现时,停电时间已从春到秋近一个生产周期。农民生产生活损失很大。我们采写的消息《一人偷电 众人陪绑》在省市报显要位置发表后,省电业管理局领导当天赶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转变,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也正向着新型的现代农民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农民、农村和农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面临新形势,作为基层新闻部门只有切实做足、做深、做活"三农"文章,只有凝心聚力办好农村节目,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政策送到农民心坎上,把技术  相似文献   

11.
虽然媒体都在热切地关注“三农”,许多电视台都开设了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新闻专栏,各级电视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也取得一定的社会效果,但社会并没有很好地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让农民群众可以倾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因而也使新闻报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来抓。在这举国兴农的形势面前,农业报道应该自觉地增强社会服务意识,这是农业发展和新闻事业发展对农业新闻报道提出的要求。吃透政策精神进行正确引导农村新闻报道要充分体现为社会、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就要求从事农业和农村报道的记者必须具备相当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目前,我国的农业整体水平发展还相对滞后。在此种条件下,要求农业战线记者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农民对…  相似文献   

13.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作为黑龙江省内的主流媒体,生活报近期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报道堪称深度报道的典范之作。如《政协委员走工棚》,以政协委员的视角。亲历农民工的生存空间,体察农民工的辛苦。报道发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一些相关建筑企业立刻行动起来,很快解决了民工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民工们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好时机下,《生活报》又适时推出了《关注民工幼童成长》的报道,作为这个报道的延伸。这充分体现了《生活报》作为主流媒体的大视角和大深度。  相似文献   

14.
张弘 《新闻三昧》2007,(10):16-18
2006年工人日报社经济部推出的《2006:九省市农民工求职地图》系列报道获得了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三等奖,应该说,这是经济部全体同仁和九地记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组系列报道之所以能获奖,主要是它把关注农民工求职的报道和为农民工服务有效地结合起来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夏县电视台《乡村四季》栏目创办十年了。十年来,栏目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特别是农民朋友的喜欢。如何办好地方台农业节目,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栏目所倡导的服务宗旨:关注农业、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关注农业。既然定位农业节目,就必须围绕"三农"这个主题。首先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三贴近"的主旋律,使之成为党对农村方针政策宣传的主阵地。我们栏目开辟的《时事窗》,就是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方针政策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一亿三千万农民工,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对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发展影响极大。近几年来,媒体加大了对这部分人群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往往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开掘不深,深度不够,缺少像当年毛泽东同志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夏衍的《包身工》这样有分量、有说服力的重量级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对新闻人物的恒温关注 发表于2006年8月29日河南《京九晚报》6版、获第21届(2006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34名孤儿的幸福和一名农民党员的责任》,此文中的农民党员王泽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豫东大地上的一位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18.
是不是“冷”了下来?同前些年农业报道的热乎劲相比,近年来的农业报道似乎沉闷了下来。有部分记者悄悄地转移了报道目标,广大农村读者的目光开始露出疑惑。1992年,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千万不可忽视农业》,指出一些地方出现的不正常的苗头。如果以新闻报道题材的角度来看待,似乎新闻媒介也该提醒一下了:让我们把农业报道进一步搞上去!以致,有同志呼吁:《要警惕新闻宣传中的“农转非”现象》。但也有同志认为,近年来农业报道的领域更广阔了,内容更丰富了,比如像全国地市报好新闻的《县委书记与5个苹果》、获中国新闻奖的《荣城…  相似文献   

19.
在实、鲜、活、适上下功夫──谈办好县市报农业科技专版董国栋许多县市报基本上都开设了农业科技专版或专栏,或称《科技兴农》,或谓《农科之窗》,或曰《农民之友》等等。笔者从事这类专版的编辑已有10余年,体会到要使它真正受到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欢迎,必须围绕...  相似文献   

20.
笔者原为地、市报记者,近几年相继离开报界,但“改行未敢忘笔耕”,并一直关注着地市报的发展。今年贵刊开展如何办好地市报的征文讨论,想借此谈谈一孔之见。现在,一些地市报在日常发稿中,不是报道一些大企业,就是报道“有实权”的部门,要不就是报道财大气粗的万元户。今天为某厂长树碑立传(发长篇通讯或不论不类的报告文学),明天为某些万元户歌功颂德(也多是署名文章),后天为某些企业的产品叫好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