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的法律保护新闻记者担负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责,通过行使记者采访权来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的实现。记者维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当然应该受到法律更多的保护。社会公权力和公共价值利益取向要求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活动加以社会保护,这种社会对新闻记者的保护主要体现为法律层面。树立宪法权威,依法保障记者权利。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采访权实际上是老百姓知情权的一种媒介延伸,需要专门的法律来对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的边界、角色有一个界定。但是我国没有这样的法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舆论监督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少的力量,一定要维护记者合法采访的权益,否则,社会正义就无法维护。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专业角度而言,权利的来源决定权利保护的依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记者遇到人身伤害怎么办?记者尤其是媒体如何应对"新闻官司"等法律纠纷,请听一位专业律师的意见与思考。说到记者的权利保护问题,人们一般认为,还没有一部成文法对此作专门规定。实践中,不时发生记者采访报道受到阻挠,被毁坏采访器材,被打,被抓,甚至被通缉,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等现象,新闻单位因刊登批评报道文章而当被告的事情更是屡见不鲜,以致新闻工作者常常发出"谁来保护记者权利"的感叹。虽然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新闻法,因而针对新闻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和权利保护问题还没有新闻法意义上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这种权利保护规定不存在,也不意味着在法律上没有依据。事实上,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司法解释和相关行政  相似文献   

4.
新闻记者是公众的代言人,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不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就不能写出深刻的新闻报道,就不能担当好公众代言人的"角色"。记者需要具备法律素养,这是记者的社会责任使然。记者的法律素养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无论是对记者的新闻生命、对所在媒体良好形象的塑造,还是对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冉华  张楠 《图书馆》2023,(4):97-103
新时代的古籍保护利用备受社会关注,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这是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利用越来越普遍,却没有完善的体制和健全的法律配套,且图书馆在引进社会力量方面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因此文章认为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健全法律保障,完善工作体系,吸引各方面力量扩大合作范围,融合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古籍工作在社会各领域的协同配合,从而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1立法保护1.1间接立法。间接立法是指不是专门针对图书馆保护用户数据的立法,比如瑞典的《数据法》、法国的《数据处理、档案与自由法》、英国的《数据保护法》、美国的《电子通讯隐私法》、日本的《个人信息保护法》、韩国的《隐私法》等。我同至今没有对隐私权的专门立法,隐私权尚未取得作为一项独立人格权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7.
写下这个题目会引来一些人的非议:记者署笔名是记者的自由,更没有什么“讲究”的,笔名爱怎样署就怎样署,你何必瞎操心乱指责?笔者对此不以为然,而且认为此问题很有必要让记者同仁们引起重视。 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记者写新闻是不会特意用笔名的。但现在情况已发生了一些变化,记者写新闻用笔名已习以为常了。这是因为以写社会新闻为主,尤其是写批评或揭露性报道的记者,为了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常隐去  相似文献   

8.
吴琦幸 《新闻记者》2004,(11):49-49
在美国,媒体不受政府的监督,控制或者管理,美国政府没有办法监管新闻,但是它也需要宣传,也要和企业一样做公关和广告工作,它是通过各种方式去软性地运作媒体,以达到为政府宣传的目的。比如,在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上,除了总统,还有三大报、三大电视台的记者跟着。这就是它的政府运作。总统的一言一行通过随机记者传播出去。另外还有平时的总统演讲,每周在电视上演讲一次,每周六要在电台上广播一次,或长或短。没事3分钟,有事5到15分钟。这就是美国政府运作下的宣传,它已经变成一个制度了。美国政府或者国会都盼望着媒体采访,新闻记者会…  相似文献   

9.
普通读者看报纸,可能不会想那么多,比如哪条是教育新闻,哪条足时政新闻,哪条是社会新闻……而对于我们记者来说,新闻有着严格的分类,记者也因为跑的战线不同,有着“时政记者”、“产经记者”等各类头衔之称。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实践》2009,(12):80-80
记者不比别的职业更高尚。记者固然应当成为社会价值的捍卫者,但良知说,对其他职业人群,如教师、医生、公务员一样适用。记者也不比别的职业更低级。记者遭受暴力侵害的事情日后也难免,但“打的就是记者”一类叫嚣,则是对记者明目张胆的歧视和肆无忌惮的迫害。记者不应谋求宪法与法律之外的特权,但记者从事职业活动之时,也应当像其他职业人群一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布什的前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的脾气很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他的霸道作风从布什任命他为办公厅主任以来,就不断遭人诟病。记者们称他是“白宫大螃蟹”。半年前,在白宫玫瑰团,总统布什签署民权法案的典礼刚刚结束,许多记者的录音机都还没有关掉,苏努努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新闻记者在新闻传播领域履行岗位职责的时候是有采访权利的,但至今没有以专门的法律形式形成文字,而是散见于大量的法规、规章、政府文件及领导人讲话等,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记者权利,正是这种共识支撑着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运转。但这只适用于一般的、常见的报道活动,对特殊情境下的特殊事件、特殊对象,共识和约定俗成就显得软弱无力而让位于别的力量。在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就应该让记者采访报道,新闻工作者采访报道的权利应受到法律的保护。有的地方对记者采访报道限制很多,这不仅限制了新闻工  相似文献   

13.
举行记者招待会由来已久。19世纪上半叶,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他的总统任期是1825年到1829年。一年秋天,亚当斯正在流经白宫的波多玛河里游泳,河岸出现了一位女记者安妮·罗耶尔,要求采访总统。当时总统游得正高兴,没有答应记者的要求。罗耶尔是个大胆又倔强的记者,她不但没有走开,而且干脆坐在总统的衣服上,庄严地向总统发誓,如果总统不接受她的采访,她  相似文献   

14.
彭石麟 《新闻窗》2006,(1):44-44
出于吸引读者的需要,我们的记者是很乐意采写社会新闻的。所以报纸上,五花八门的社会新闻杂存,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5.
法律指导,是老百姓依法维权的需要,是弱势群体争取有尊严地生存着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需要。弱势群体没有掌握依法维权的手段,或者依法维权的途径被堵塞,那种权利被侵犯而无处申诉的怨气日积月累,就会激发成仇视社会的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16.
所谓记者保护秘密消息来源的特权,是指新闻记者享有的拒绝任何人,特别是政府机关或司法机关对其提出的要求披露其秘密消息来源及相关新闻采访文件或资料之权利。该特权在美国社会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渊源。同时,在美国,该特权又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争论。这些争论主要集中在其存在的理论基础、法律形态及实践表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如何理解记者的社会责任,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不管人们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而又统一的,那就是记者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有关记者社会责任感的论述也有很多,但是总起来看,大多谈及的是记者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即职业的社会责任感。我认为,记者不仅要具有职业的社会责任感,还应该具有职业之外的个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刘晨辉 《视听》2016,(1):109-110
在众多职业群体中,记者与其它职业群体一样,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但记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决定了个体记者的幸福不可能与他的本职工作分离。本文认为记者的幸福是一种职业幸福,是通过为受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承担起监测社会、守望社会的职能,最终得到受众的认同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9.
——记者手记:在报道朝韩首脑会晤的日子里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00年6月中旬在平壤举行历史性的会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媒体争相报道。新华社为了成功报道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在朝韩双方4月份公布  相似文献   

20.
郑静 《新闻三昧》2006,(4):39-40
“一个从来没有害过头疼的作家,硬要写头疼,是永远也写不好的。”前苏联作家爱伦堡强调作家应该进行社会体验的观点,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记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体验,是指记者应该积极投身社会,通过亲身实践来认识社会上的人事物件。积极进行社会体验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无不经过社会生活的历练。当今新闻媒体涉及社会深层关键问题并具有发现价值和扣动人心力量的报道很少,缺乏社会体验是一个重要原因。记者看似在跑新闻,实际上大都很浮躁,或穿行在政府机关、奔波于会场之间,或四处挖新猎奇。忙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