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贴在背后     
我怀孕已经九个月了,出门越来越不方便.昨天是我母亲的生日,丈夫出差去了,我只好一个人上街去母亲家. 步行两分钟之后,我来到了车站.公共汽车还没有来,后面有人轻轻拍我的肩膀.我转过身,一位漂亮的姑娘指着自己身后的长椅说:"大姐,你坐吧!"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九四六年春考入无锡国专的,当时,迁到广西去的无锡国专本校还未迁回来,为了争取时间,所以唐文治校长决定先在无锡原校址实行春季招生。这时,距抗战胜利还不到半年,但国内形势已很紧张,内战一触即发,不过对我这个一直生长在农村,连无锡城里都未去过的人来说,对时局根本一无所知,连"共产党"也是此时才听说的,可见我当时闭塞到什么程度。我现在回忆起母校来,真正怀着无限的感激之情,可以说"生我  相似文献   

3.
成功的秘诀     
"我研究了那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他们的心得体会我都可以倒背如流,可为什么我还没有成功呢?"有个人老是这么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去向那些成功人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了他的问题却这样回答道:"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成功昵?"  相似文献   

4.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5.
上海南市区馆4千多平方米的新馆工程即将开工,我请区委书记李伦新同志届时来剪彩,我的话还没说完,他就摇起头来。他说,现在到处喜欢拉领导去剪彩,我看不必要。这次我不去讲话,也不去剪彩。南市区82万人民盼望九年之久的新馆终于开工,应该请南市区各  相似文献   

6.
好像并不是很久之前,明儿还常要我开车带他去市立图书馆,找些比较冷僻的书查资料;现在他交报告只须坐在电脑前一"上"一"下"--上网、下载,就大功告成了.至于我的丈夫,更是早就免去了进图书馆的麻烦(当然,找不到人的时候,他也就不能用"上图书馆查资料去了"作为藉口).自从有了"网路"这样东西,在我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前,电脑似乎就成了他们父子俩的虚拟图书馆.  相似文献   

7.
刘君 《网络传播》2009,(9):96-96
前不久,单位来一个学通信的实习生,坐在我西边的座位上,由我带她。她来的第二天,东边和我隔了一个工位的同事,通过MSN问我,“晚上我请大家吃饭,请代问一下新来的实习生去不去”。我给实习生耳语了几句。“你们离这么近还MSN啊?”她半自语的嘀咕着。不久,她也开始和我MSN了。  相似文献   

8.
仿佛还在昨天,邓云乡先生带着我去上海福州路旧书坊淘书;仿佛还在昨夜,我在邓公的"水流云在书室"的淡淡书香里安眠。孰料逝水无情,蓦然回首却发现,邓公仙逝已经10年了。  相似文献   

9.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  相似文献   

10.
7月上中旬,我随本报国内政治部主任吴昊和青年记者罗盘,到内蒙古边防部队采访。15天行程,印象深刻,收获甚丰。回京数日,《内蒙古边防部队纪事》五篇稿子陆续见报,我们还带来了数篇"计划外项目"。有同志问我此行感想,我说:"还想再去1" 边防部队欢迎我们内蒙古边  相似文献   

11.
慈禧观戏     
一凡 《湖北档案》2009,(8):37-37
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光环,其实骨子里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普通人相同的爱好--看戏. 慈禧看戏有许多癖好.首先是避讳.慈禧属羊,所以带"羊"字的<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唱,唱词中更不准出现"羊"字.<玉堂春>里有一句:"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为了避开"羊"字,伶人陈德霖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有一个著名的武生王福寿跟人合伙开了间羊肉铺,本来和唱戏毫无瓜葛,可也照样犯了忌讳,慈禧从此不再赏赐他,吩咐说:"不许给王四(王福寿)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我呆在家里足足看了七天的电视.遥控器在我手里也受尽了折磨,按键被摁来摁去的磨损了不少,甚至经历了几次差点粉身碎骨的遭遇.七个日日夜夜,从中央台到省市地方台,这个晚会,那个晚会的,许多栏目使出了浑身解数,准备了一篓子"五一"特别节目,千方百计地争夺观众的眼球,节日气氛非常热烈的.可是我搜索来搜索去,怎么就没有反映农民生活、农民爱看的节目.难怪农民会有意见:"劳动节期间正是我们的春插农忙时期,电视台却吆喝着人们去旅游,去怎么玩,吃五谷杂粮的电视人咋忘了咱农民哟!"  相似文献   

13.
传媒技术日新月异,昨天还满坑满谷的铅字,锌板,突然之间成了稀罕"古董",捡字、画版样,对许多青年同行来说竟成了"天宝遗事".我到报社工作时,中国报业已经光荣地从"铅与火"时代迈进到"光与电"时代,按说没有怀旧的资格,但因为属于"报社子弟",打小就在编辑部和工厂里串来串去,耳濡目染,了解了些旧日的掌故.  相似文献   

14.
"自由行"为香港带来很多利益,但对于一般市民,不一定感觉到这种利益与自己的关系铜锣湾是个奇妙的地方,最贵的东西和最便宜的东西都可以在这弹丸之地找到。内地人爱去,香港本地人也喜欢。"顾客推门进来,他还没开口讲话,我只要看一眼,就是知道谁是香港人,谁是台湾人,谁又是从北京、上海来的。"2月11  相似文献   

15.
(一)采访前的准备报道国际会议我已经不是第一次,但这次报道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心里还真有些打鼓。距离会议开幕前的一个月,会议的安全问题就已成为国外新闻界关注的热点。媒体报道说,会议期间将有来自世界各地近20万人前往热那亚示威,许多示威者甚至做好了流血的准备:美国悬赏500万美元捉拿的"恐怖主义分子"本拉丹也将去凑热闹,并扬言要刺杀美国总统布什。随着会议日期的临近,气氛愈加紧张,随着外国媒体添油加醋的渲染,热那亚会议还未开始,其安全问题就被炒到了炽热状态,加之多年来对意大利黑手党形成的恐怖印象,我感觉不是去报道会议,而是去  相似文献   

16.
正小野很小的时候,从她奶奶那里学会了一套评判标准,那就是,害虫和益虫。有天我正吃饭,她突然从旁边飞身而出,口中大喊一句"害虫,打死",然后一只飞蛾就被她拍死了。我大吃一惊,说:"我去,小野,这是不对的。"这句话的结果就是,小野又学会了一句"我去"。她说:"我去,是奶奶说的。"这是我一直想和她探讨的一个观点,但我想了很久也没找到合适的措辞。为此我和我的母亲还争辩过:"对于那些虫族,所谓的有害与有益都是相对于人类而言,但你让小孩子有了这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贴上标签即可捕杀的想法,并不利于她的身心。"我母亲反驳道:"那蚊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媒体系列谈之七]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邵教授,您好!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原本是行而上的哲学命题.我们现在面对新闻媒体出现的很多问题和困惑,有时也不禁会反思"我是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69年我离开了抗州,激情满怀地奔向北大荒.临上火车时,我的书包里带着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行李中还藏有一些在文革中被斥为"封、资、修"的文学书籍.但我的脑子里,却灌满了诸如:"一个有出息的文学家,要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等伟大领袖的教导.  相似文献   

19.
我是大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没有具体的"新闻口"分工,报社的同事都说我是"报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咱又是经过1O年军队特殊训练的转业军人,平时吃点儿苦,受点儿累自然不在话下,心里还时刻准备去一线"战斗".为了这个目标,我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20.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