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青年科技人才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资助措施精准不足、青年科技人才评价不符合成长发展阶段特征、生活保障不足带来的压力过大等共性问题,影响了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剖析共性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完善加快青年...  相似文献   

3.
最近几年媒介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宣传,许多媒介都制作出了自己精美的形象宣传片。媒介形象宣传片作为媒介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现媒介自身美好形象的同时,也展示了媒介的自身定位与受众群,对媒介的发展和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博文 《大观周刊》2012,(38):194-194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其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国内形势和社会的变化发展都时刻影响着青年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青年群体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认同感。社区青年是社会管理的薄弱环节,一直以来,对社区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重视,成为社区青年容易产生社会问题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儿童的参与为儿童娱乐节目提供了重要的娱乐元素,但基于收视率和成人娱乐的掣肘,成人元素在儿童节目中大行其道,儿童本真形象缺失。儿童节目要展示真实的儿童世界,展示本真的儿童形象,必须摒弃儿童成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子毓 《东南传播》2021,(2):116-120
文章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的数据,运用有序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使用与中国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媒介接触中,空闲时间读书、读报纸和看杂志影响并降低青年主观幸福感,广播对青年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的影响程度具有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金琦  李静  王书亚  魏玫玫 《编辑学报》2018,30(4):429-431
青年编辑是传承技艺、推动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青年编辑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从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责任担当、居安思危和厚积薄发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仕妍 《新闻世界》2008,(11):24-25
青年心理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突出且严峻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化与观念的交流和碰撞的加强,使我国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同时使成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的青年有些无所适从,产生了青年心理疾患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一批用于心理调适的杂志。本文旨在结合青少年心理现状,梳理国内心理类杂志的发展现状,以《心灵世界》《心理月刊》这两本广州当地的心理类杂志为样本,浅析心理类杂志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9.
青年受众是大众传媒受众群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大众传媒最为重视的受众群体之一。对青年受众来说,大众传媒可称其为是他们的“师与友”。广大青年受众不仅将大众传媒视为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将其视之为消遣娱乐的最好方式。近年来,随着传媒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传媒都试图通过自身结构进行不断变革和调整以广泛适应受众、尤其是青年受众的要求以期达到在竞争中取胜的目的。尽管如此,传媒对青年受众的传播效果仍不太理想,如在传媒如何才能适应、引导青年受众,传媒与青年受众之间在传、受问题上还有多大差距,以及传媒怎样更好地为青年…  相似文献   

10.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众媒介在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同时,对青年的各种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对青年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教育的前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流动青年的异地分居问题,文章基于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视角,通过对10对异地分居的青年夫妻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着重探讨异地的青年夫妻在微信进行的维护婚姻稳定的积极实践及其微信使用对异地的青年夫妻的影响。研究发现:异地青年夫妻在传统沟通场景的消解和新场景的融合中代际需求和情感需求出现分化;青年夫妻通过微信进行家庭群体感的再建构和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个不同内涵。异地分居的青年夫妻通过微信提供的不同情境建立家庭媒介化亲密,赋予亲密关系更鲜活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为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和青年学术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借鉴。文章基于对学术共同体的广义理解,阐述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之间存在互促共进关系,分析青年学术人才作为学术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研究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并总结其学术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身份歧视、与学术共同体其他成员互动交流有限、学术培养有待加强等。据此,提出学术期刊支持青年学术人才成长的实践路径:强化平台作用,提供公平的展示机会;强化阵地作用,进行有效的学术引领;强化纽带作用,搭建顺畅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CGSS2015的调查数据,将人口统计因素、经济控制因素及媒介使用因素作为测量青年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建立有序回归模型后得出结论:青年的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婚姻与工作状况、年龄、社会阶层自我评价及健康状况等人口统计因素差异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经济控制因素中的人均文体支出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人均医疗卫生支出会减少其主观幸福感;衡量主观幸福感的媒介使用因素中,手机定制消息的使用对青年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与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且稳健,其它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受到经济与人口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课题组面向广东青年图书馆员展开调研,编制2022年度广东图书馆青年发展报告。广东图书馆事业已经形成较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青年馆员具有较强的职业认同和专业认知,能够取得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平衡,也对加强培训和提高待遇有一定的诉求。针对青年图书馆员提出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探索成长创新模式、打造学术能力提升品牌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婧 《编辑学报》2018,30(6):651-654
针对医学期刊青年编辑普遍存在的职业困惑,从职业规划与编辑成长的关系、职业方向定位、知识学习规划、业务提升规划等方面阐述医学期刊青年编辑的职业成长之路,提出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在不同工作生涯阶段中规划的具体方案。给出的职业规划内容及方案可供广大医学期刊青年编辑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3,25(3):304-305
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探讨青年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必要性,参会的问题及对策。认为青年编辑要从"要我参会"转变为"我要参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促进自己快速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电子媒介成长起来的网生代青年一直浸润在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文化景观内,技术的更迭、社会的发展也助推着青年文化不同程度的变迁。本文拟在B站青年宣传片《后浪》引发舆论争议的基础上,探寻青年人的文化身份定位及其背后存在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当代青年文化的解读,为社会文化和谐发展提供些许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戴文红 《新闻界》2007,(3):47-48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其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农民和城市居民当前在资源享用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媒介的农村传播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必须对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观念、行为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媒介传播的“瓶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和发表看法的重要平台。本文以"李某某涉嫌强奸案"为例,通过收集大学生在人人网上对热点事件的评论,借助调查问卷、走访形式,定性、定量分析,试图分析和定位青年学生在热点事件发酵中扮演的角色和影响,并最终从不同维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