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三农"方面的报道,多数媒体还存在弱化现象。如何搞好"三农"报道?河南《周口日报新农村版》从把握报道重点、创新版面设置、转变报道理念入手,加强策划,精心运作,循序渐进,使"三农"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夏永辉 《新闻前哨》2012,(11):41-42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连续9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反映了它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中之重"地位。对各级媒体特别是省级党报而言,"三农"报道一贯都是领导重视、读者关注的重要题材。将专业性比较强、远离市民生活的"三农"报道做得鲜活、可读又有深度,既是媒体从业者的本职要求,也是报纸万千读者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所谓"三农",基调是农业,基地是农村,核心是农民。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问题并积极解决"三农"问题的形势下,作为新闻媒体,如何抓好"三农"报道,让"三农"问题唱主角,真实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推动作用,为  相似文献   

4.
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如何才能赢得农民的信任和支持,怎样才能成为农民的知心朋友?这是摆在每一个从事"三农"报道记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谈到"三农"报道,人们常常想到前些年一些记者热衷于每年报道春种、夏锄、秋收、冬闲的"四季歌"。现在,农村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的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报道手段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三农"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连续几年中央颁发的一号文件都紧紧围绕"三农"工作这个大主题,确立了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三农"报道面临着新的课题,也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新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三农"报道的支撑点,立足农村、服务农业、心系农民,切实为农业的改革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农民的致富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一、着力加强"三农"报道的导向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农民日报》专注于"三农",服务于"三农",以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言论引领"三农"舆论导向,以创新性、提升性、典型性经验报道展现时代的风云激荡,以微观的、感性的、鲜活的实用版面贴近一个个普通农民的切身需求,发挥了"三农"报道挑大梁和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媒体上有关"三农"的报道越来越碎片化、边缘化。"四季歌"的老调子虽然还在唱,但关注度下降了;一些反映"三农"弊病的问题性报道,零零星星见诸报端,却因为与当下的受众隔得远,反响平平;还有的典型报道,标题老,故事旧,更不被待见。新时  相似文献   

10.
段新勇 《青年记者》2009,(14):41-41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让﹃三农﹄报道唱主角石家庄日报编辑部石家庄日报在整个宣传报道中始终把搞好“三农”(农村、农业、农民)报道放在重要地位,让“三农”报道唱主角。善于发现并及时捕捉到有时代意义的好新闻改革开放以来,石家庄市部分县(市)区不仅乡镇企业飞速发展,而且在农业产业...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中央高度重视三农的背景下,关于三农问题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形成了高潮迭起的三农报道热现象。在网上搜索三农信息,可以得到上百万条。然而,细细考量三农报道的热现象,就会发现它只热了一头。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并没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三农”问题报道已经成为海南省媒体最热点的动向之一,同时也是广大新闻工作者遵循“三贴近”原则.认真践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但是如何在“三农”问题报道方面取得突破性的创新,以期对广大农村的同志达到宣传、鼓动、批评、激励、促进作用,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农业、农民”历来是以农村读者为主的市报的宣传重点。随着农业升温大气候的日益形成,研究“三农”报道,搞好“三农”报道,提高“三农”报道的质量显得愈加重要和迫切。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体会到,要搞好“三农”报道,运用辩证思维方式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杨海清 《青年记者》2010,(14):60-60
《临沂日报》立足市情,始终把"三农"作为主要报道领域,不但在一二版要闻版上有较多篇幅的"三农"报道,并专门开辟《新农村》专刊。作为《新农村》专刊的编辑,笔者认为,做好新时期的"三农"报道,要做足以下三方面文章。  相似文献   

16.
“三农”报道是新闻媒体关注“三农”问题的主要表达方式。但是“三农”问题的复杂性特征,常常使新闻工作者感到诸多困惑。作为媒体报道的终端表现形式,文本制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三农”报道的社会效果。在整个制作流程中,“三农”报道思维的运用、受众对象的区分以及报道结构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好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台,在农村有着最为广泛的受众,做好"三农"报道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各级各地电台,"三农"方面的报道却显得十分缺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各级各地电台应该高度重视,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改进和加强。转变观念是前提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过程中,由于受成本、利益驱动,相当数量媒体所办节目中出现了"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现象。"三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媒体对"三农"报道不重视,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县级电视台记者,长期采访在农村这片沃土上,感受到县级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是农村,最多的受众是农民,最有潜力的行业是农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县级电视台"三农"报道如何跳出老框框,贴近农村实际、增强可视性,是县级电视台面对的新课题。笔者试就县级电视台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三农"报道,从三个方面加以浅谈。一、提高认识,找准"三农"政策切入点,展示农村新貌县级电视台作为基层媒体,新闻记者要吃透"三农"  相似文献   

19.
施晔 《传媒观察》2012,(9):48-49
对在"三级办报"中处于最基层的地市一级党报而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非但不是应景之举,而且是党报"接地气"、"抓活鱼"优良传统的回归,是重新构筑党报"三贴近"原则的重大创新,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是深刻理解新闻工作者的根基所在、价值所在的有效途径。"走转改",为强势推进"三农"报道,进而完成从范式到内容的再造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实"三农"新闻的基本情况,对目前"三农"报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