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哭穆青     
10月11日中午骤闻穆青逝世的噩耗,惊呆的我怎么也不相信这会是真的。就在9月16日,我还与穆老通了电话。他说已从北戴河回到北京,身体恢复平稳。并说已为我们正在撰写的红旗渠史稿口述了序言,就是长了些。他想把记录稿再精练精练。就在10月8日上午9时30分,我又与穆老的秘书通了电话。我问穆老身体咋样?秘书说没事,很平稳。还说“老头”给你们写的序言已修改整理好。我说这几天一直阴雨低温,等十天半月树叶红了,请穆老再来红旗渠畔拍摄太行红叶。秘书说,好。好。红旗渠畔拍红叶,是“老头”多年的心愿。隐隐约约,我还听到那边电话机旁穆老爽朗…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河南林州(原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20世纪60年代,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以气吞山河、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历经十年寒暑,用双手和钢钎、铁锤,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一举改变了林州千百年来严重缺水的自然状况,谱写了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3.
穆青人物通讯,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各行各业的人。但是,他笔下的凡人又都闪烁着非凡的光彩。穆青是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写人民群众的。 穆青笔下的人物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有铁人王进喜,有工人的旗帜赵占魁,有至死不忘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有植树老人潘从正,有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有改革大潮中的老支书阎建章……。这些我们相当熟悉的人物,曾经感染和熏陶了至少两代人,发现和塑造他们的人就是穆青。  相似文献   

4.
红旗渠大型水利工程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一个伟大创举.工程建设于1960年至1969年,正是国家发展遭遇极大困难的时期.在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1.5公斤蔬菜的艰苦条件下,林县农民凭着"一锤一钎"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开太行山",建成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相似文献   

5.
《采.写.编》2006,(5):F0002-F0002,I0001
红旗渠,原名“引漳入林”工程,1960年2月动工建设,源头在山西省平顺县。1965年4月5日,全长70公里的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长达1500余公里的红旗渠全面告竣。  相似文献   

6.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红旗渠》描绘了一幅林县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的壮丽画卷.修建红旗渠的规模是空前的: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共有3739.5公里.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原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7.
生于太行山。长于太行山,我对太行山这个襁褓自然爱恋。 小时候,我知道穿村而过的那条渠名叫红旗渠,大人们用它浇地后就可以收获沉甸甸的麦粒、玉米和稻穗,而我们小孩儿夏天也可以趁大人们午睡时偷偷眺到渠水里.快活好一阵子。  相似文献   

8.
久想拜读穆青的摄影作品,很高兴在复旦新闻学院资料室翻到一本《穆青摄影选》。 穆青的名声,主要建立在他的通讯、散文成就之上。如说百读不厌略嫌夸张的话,那么,《十个共产党员》和《穆青散文选》我已看过不下十遍或二十遍了,以后还会再看。穆青的文风,窃以为偏阴柔之美,无论是《金字塔夕照》、《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  相似文献   

9.
(续上)穆青总是说:“搞新闻事业不能论年龄,只要跑得动,就要跑。”他自己就是如此,退而不休,笔耕不止。以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热情与作风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生代。他说:“我写的十个共产党员,已去世了八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活着,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不止一次地自豪地说:‘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他希望到中国来的各国朋友都要去认识认识红旗渠."[1]众所周知,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于1960-1969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历尽千难万险,持续奋战而建成的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  相似文献   

11.
惊悉穆青同志逝世,我万分悲痛。2003年10月14日晨,我从西安尊德中学向穆青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1小时后,新华社办公厅来电答复,已将我献的花圈敬放在穆青同志的灵堂。穆青是原新华社社长,是我党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著名的记者。几十年来,他与全国著名的植棉模范吴吉昌有着深厚的友谊,作为吴吉昌植棉经验写作组组长,我曾是穆青与吴吉昌友谊的历史见证人。如今,两位老人已先后作古,往事的回忆,记忆犹新;深切的交往,终身难忘。一吴吉昌是从山西省闻喜县涑水河畔棉花地里走出来的普通棉农,这个普通的棉农,忧国忧民,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钻研精神,…  相似文献   

12.
勿忘人民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相似文献   

13.
走进穆青     
那是黎明的一刻,<穆青传>最后一个字终于落下了.望着窗外微微泛白的天空,我就像一个跋涉日久的登山者,为胸怀间所收获的这片从未如此深切领略过的世界久久地感动. 记得刚接手传记写作时,我忐忑不安,近乎一种胆怯.是新华社上上下下的鼓励和期望让我最终蓄积起力量.至今忘不了一句话:"穆青不是一个呆板的做官者,他是一位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你只要走进去,就会有收获!"  相似文献   

14.
(续上)穆青总是说:“搞新闻事业不能论年龄,只要跑得动,就要跑。”他自己就是如此,退而不休,笔耕不止。以不断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热情与作风激励着我们这些新生代。他说:“我写的十个共产党员,已去世了八个,只有当年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和辉县县委书记郑永和还活着,一直与我保持着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永不褪色的红旗7月6日,我们来到安阳林州。在这里,任羊成和红旗渠有同样的知名度。几乎没有费多少周折,我们就顺利地找到了住在城北红旗渠管理处院内的特等劳模任羊成。老人对倾注了一生心血和汗水的红旗渠感情颇深,听说我们要去红旗渠看看,他不顾高温酷暑,执意要陪我们一同去参观红旗渠。7月7日上午,任…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我到欧洲去看儿子。在北京等签证的一周,穆老又给我分出三个上午,主要谈“化大革命”时期。同时我与杨贵取得联系,到他家作了一次长谈,谈他修红旗渠时穆青对林县的采访和他对穆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是林州(原林县)人民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1960年2月开工,1969年7月竣工,全部工程历时近10年,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运行40年,创造效益17亿,其品牌价值达10亿。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为世人广为传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对当前乃至今后的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我有幸陪穆青同志在红旗渠和石板岩山区采访了两天,采写了《穆青情系红旗渠》现场短新闻(以下简称《情》),相继被《安阳日报》、《河南商报》、《大河报》和《新闻出版报》采用。同时,我也陆续接到北京、郑州、安阳、林州市一些读者朋友的来电、来信。应该说,大多数读者被打动是被在全国人民心中享有盛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穆青对红旗渠的深情所感染。但回顾一下该文的采写经过和体会,进而谈谈现场短新闻的特色,也应该是作者对读者和编发该文的诸报编辑和记者同行们的一种回报。 真实真情真意境 采写现场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及时编发优秀的现场短新闻,是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新  相似文献   

19.
红旗渠是林州(原林县)人民20世纪60年代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灌溉工程。1960年2月开工,1969年7月竣工,全部工程历时近10年,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运行40年,创造效益17亿,其品牌价值达10亿。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孕育形成了红旗渠精神,为世人广为传扬,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档案材料,对当前乃至今后的经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撼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不少新闻界同行打听:穆青现今干啥?我这个新闻界的“小字辈”,曾数次访问过穆青。1994年末秋,我去京城出差,又一次专程拜访了他。在穆老的办公室,他正在翻阅新近出版的《瞭望》周刊,见我走了进来,热情地打了招呼。我仔细端详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