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家庭中的劳动教育目前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学界对于家务劳动的实际效果还缺乏分类考查。本研究通过中国六个省市小学生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家务劳动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以及学业成绩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家务劳动是“教育型劳动”时,可以对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教育型劳动”的家务劳动频率,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可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效应。以上研究结论表明,要发挥家务劳动对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积极效应,需要考虑家务劳动的教育性及其参与程度。换言之,只有当家务劳动被用作教育儿童的一种手段时才更有可能发挥积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家务劳动仍由女性主要承担,女性因承担较多家务劳动影响了职业发展、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家务劳动的价值虽在我国《婚姻法》中得到肯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未能有效适用.为此,应通过相关立法确认家务劳动的价值及其评价体系、扩大家务劳动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和补偿请求的行使期间,增加对具有财产期待权一方对他方家务劳动的补偿之规定,以完善家务劳动在夫妻财产分割中的确认与补偿,这不仅关系到法律的公平正义,更关涉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婚姻导向.  相似文献   

3.
我是家庭小主人──南阳市第十五小学“值日小家长”活动纪实赵建成“张敏同学在家学习比较自觉,但对家务劳动很少过问……”“李军同学在家务劳动方面表现较差……”……面对着一份份内容大同小异的《家务劳动调查卡》,五(3)中队辅导员赵老师紧皱双眉,陷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快速转型期,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面临着多重困境。男性离婚的随意性,对女性当事人情感伤害比较大;农村家庭暴力再次复制了父权统治、男强女弱的基本格局;“男主外女主内”的固化性别分工使得农村妇女在家庭往往扮演照顾者角色与家务劳动承担者角色,妇女负担较重,发展机会被限制。应对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困境,需要家庭私域的革命与公共领域的变革,从而提升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卫风·氓》有一句:“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各种资料对此句中的“靡室劳矣”解释不一。课本的注释为“家里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而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册479页)的注释为“没有家务劳动.意思是丈夫还爱自己,不使自己从事家务劳动。靡,没有,室劳,家务劳动”。“靡”、“家”、“劳”的解释无多大区别,两个注释的意思却截然相反。此句该作何解释呢?  相似文献   

7.
据调查,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不仅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少,而且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也比国外的中小学生要少。至于学龄前儿童,参加家务劳动的就更少了。现在不少孩子从小在家里过的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适当参加家务劳动是很正常的,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新三字经》上说得好:“家务事,乐担承,洗碗筷,扫门庭。”可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参加家务劳动的观念是越来越淡薄了。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有种教育资源往往容易被家长忽视:那就是看似简单平常,而实际上对孩子非常有意义的家务劳动。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好处多多家务劳动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很多成人认为,家务劳动主要是一种体力活动和家庭琐事,是较少智力含量的简单活动。其实,对于幼儿来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鼓励儿子参与家务劳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和他签了家务劳动合同,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比如饭后洗餐具、做清洁、洗袜子,然后以付“工资”的形式给他零花钱。后来,儿子上了初中,  相似文献   

11.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吴藻是清嘉道年间才媛中的佼佼者,通过分析梳理其关于词的创作论、境界论、风格论以及鉴赏论,探求以她为代表的大部分江南才媛的词学观,可弥补明清江南才媛传世的词作品颇丰,而相关文论思想却欠缺整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首创的“静剧”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戏剧创作 ,把象征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标志象征主义戏剧流派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创作实践升华为理论 ,是他戏剧理论的一个特色。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挖掘“静剧”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特质 ,从而考察其“静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契合及戏剧创作对“静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眉户戏又称“迷胡”、“曲子”,形成于清朝乾嘉盛世,由山西、陕西黄河两岸的民歌小调孕育而成,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地方小戏,它的特点是曲调悠扬动听,简便易学,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经过对地方大戏、民歌、流行音乐、西洋音乐的吸收借鉴,眉户戏至今仍然有广阔的舞台。历史上,眉户戏一直名不见经传,文献中没有关于它的任何记载,这给日后的研究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对它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方才全面展开,研究者主要着眼于其源流发展、艺术特色、剧本三个角度,尤其着力于对眉户音乐的搜集整理,但与该剧种自身发展的丰富性相比,现有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歌舞戏转踏与《调笑》在宋代关系密切。《调笑》是宋人写作转踏最为常用的词调,转踏从南宋开始式微,《调笑》词保留了作为转踏歌辞的痕迹,同时又有变化。关于《调笑》和转踏的离合这一具体问题,如果以歌舞戏为本位,得出的结论似乎是《调笑》离开转踏单独发展,离散了音乐先天赋予它的形制,割裂了与音乐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戏剧性;而如果以词为本位,得出的结论或许就是《调笑》接受了转踏赋予它的某些特征,为词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即使在后世已经不再与歌舞相融,也启发了词体的某些新因素。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正恰恰从反、正两方面显示着《调笑》与转踏离分之后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戏曲语言美理论研究开始于元周德清 ,发展于明王骥德 ,大体完成于清人李渔 ;近人王国维“自然”、“意境”说出 ,理论研究开始向近代形态转化。戏曲作品语言美主要表现在 :南北异制 ,各呈范型 ;曲白兼美 ,交相辉映 ;本色文采 ,合则双美 ;风格异趣 ,尽展才情  相似文献   

1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whether flexible and fluent thinking skills, two important elements in divergent thinking, can be enhanced through creative drama process.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on 30 subjects, 15 in 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5 in a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sisted of 9 females and 6 males. All subjects were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25. Flexibility and fluency were assessed through “circle drawing” and “alternate uses of objects” sub-test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an initial pre-test. Th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tended a 10-week creative drama course, 3 h a week. A week after drama process was completed, a post-test was applied to both groups. Determining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the one-way MANOVA analysis with a 2 × 2 design was appl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eative drama process can help enhance the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fluency and flexibility, in adult groups.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作为一本千古名剧,一直活跃在明清舞台上。在明中前期它主要以其本来的北杂剧面貌被搬演,最初是演出全本,到万历年间开始出现折予戏的演出。到了明中后期及清代,传奇勃兴,因“北曲不协南耳”,杂剧《西厢》不仅被改编为弋阳腔、昆山腔、徽州调、青阳腔、泉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演唱,而且其部分曲词和宾白也被进行了改编,《西厢记》北杂剧的面貌渐渐被其传奇的新面孔所代替。《西厢记》之所以在明代被重新发现,并在舞台上盛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题与明代风情剧所表达的青年男女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倡情”主题极为契合。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在当代戏剧文学作品中也表现频繁。从戏剧角度呈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女性意识,从性别角度来审视戏剧创作对当代女性主义戏剧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重在揭示当代戏剧中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揭示当代戏剧中表现出来的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及特点。戏剧创作应当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应当抛弃陈旧的性别角色定位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建构女性意识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特殊的戏剧类型,青楼剧有其独特的渊源、兴起和发展。其兴起不仅与元代社会市井都会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关系,且与戏剧艺术的魅力紧密相联。它虽在元末走向式微,但其影响仍存,尤其在明清时期的戏剧里,依然可见其或显或隐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