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反对把哲学家的作品和哲学家本人的生平联系起来,反而更赞同叔本华在写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时的那种状态——所有的那些东西,仿佛是自己流淌出来的;至于写作者本人,唯一的作用就是执起一支笔,然后服从某种伟大力量的驱使,把一切记录下来[1].他本人虽然被后世尊称为哲学家,但实际上完全无力去篡改自己写作的内容.这些写下来的东西,即使作者本人都不能左右,遑论任何俗世的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的写作者才配称为哲学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哲学有同样远景的教育哲学,才可能成为一种有可能对教育做出贡献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2.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学家,他本人的成长经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在当时即被传为佳话。蒋百里终生秉承"有知识的人才配谈经验,肯研究的人才配谈阅历"的理念,并以此来教育五个女儿。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家庭教育中要创造条件让孩子获得丰富的见闻,更重要的是教导孩子付出努力把见闻与知识结合起来,把见闻转化为阅历。  相似文献   
3.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现和发掘。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下三组选择有助于完成这项工作:第一组选择有关问题属性。通过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隐喻来使用,可以超越已有的种种意义界限。第二组选择有关问题领域。通过这种选择,"绿色教育"实现了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越,侧重点由内容主题转向了价值倾向。第三组选择有关发展定位。这种选择强调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教育"的立意高度,使其指向对整个现代教育的改进和超越。基于这三组逐步递进的选择,"绿色教育"有可能为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故事法在我国道德教育实践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故事法可以从亚里士多德、赫尔的德性论伦理学中寻找支撑,这种伦理立场也决定了在故事法之外还应辅以其他德育方法。从故事法的作用机制看,学生对道德故事的理解有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心理环节。为此,在运用故事法时,教育者应认识到学生在提取故事主题等方面的主动性,明确故事发挥作用的主要环节,借助高质量的儿童故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故事法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教师时间是影响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教师与教育改革者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文章提供五对概念,用以分析这些差异,并认为时间观念的不同是教育改革措施被悬置或受到教师抗拒的重要原因。为了推进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者应具备时间视角,在管理、利用教师时间的同时,注意理解教师独特的时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价值冲突是当代社会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事实。价值分析理论在分析价值冲突来源的基础上,重新连接了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其价值分析程序有助于价值冲突的解决。将这个理论应用到学校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7.
8.
<正>2010年秋季,我和另外几名青年研究者因一个校本研究项目来到这所小学。在开始进行研究工作之前,我与学校的管理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相互了解。我的一些研究理念,也得到了校方的认可。在接下来进行研究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得以自在地在这所学校穿梭,定点于具体学科开展工作,收集大量丰富的课例。同时,在参与学科组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数学教学的不同目标话说有一位名叫杰克的人,偶尔捡到了一盏古旧的油灯。在擦拭油灯的时候,杰克唤醒了被囚禁在里面的魔鬼。为了表示感谢,魔鬼答应杰克,可以帮他实现三项愿望。可怜的杰克并不知道这个魔鬼是个刻薄鬼。他高兴坏了,考虑了半天,提出要魔鬼帮他发现所罗门王的宝  相似文献   
10.
根据教师教育研究史上的主题转换,文章提炼出三组基本的心理建构,分别是行动/能力、信念/知识、身份/使命。针对不同的心理建构所进行的反思,表现出反思水平的差异。这构成本文的核心观点:教师反思存在水平差异。进而,文章倡导一种中间水平的反思,强调知识基础的作用,追求反思结论的一般化,同时分析了反思水平模型在教研过程的应用,甄别出一些教师反思常见的"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