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耿守忠  杨治梅 《收藏》2007,(1):134-135
在变体邮资票品中,印刷变体是比较多的,有漏色变体,套色移位变体,复印变体,折白、双面印等。在鉴定变体的真伪时,首先应鉴定它是真变体,还是用真品变造的假变体。对于用真品变造的“变体”,  相似文献   

2.
姜运南 《上海集邮》2004,(11):29-29
对于第8期刊出的《JF56粘印》,笔者虽未见其实物,但从印刷知识出发,认为这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这个粘印封是人为制造的赝品。 粘印是因为连续印刷时,偶而漏放了纸张,油墨印在了传送纸张的滚筒上,后续放入的纸张,就在背面沾上了图案。  相似文献   

3.
杨波 《集邮博览》2012,(8):49-49
粘印,又称“沾印”、“吻印”,因邮票背面沾染而形成的趣味品。邮票印刷中成品层层叠放,因油墨浓重未干。正面的图文会沾染相邻一张的背面。同样的道理,在邮资信封中也会出现粘印现象。  相似文献   

4.
邮票与油墨     
一、荧光油墨。集邮者常见到的 荧光邮票,就是用荧光油墨印刷的。 荧光油墨是能借助可见光和紫外线 发出荧光的一种油墨。印刷出的印 刷品色彩鲜艳,效果甚佳。荧光油墨 采用荧光染料,其耐光性不好,不适 宜印刷长期放置于室外的印刷品。 荧光油墨的颜料浓度尽可能高,印 刷的墨膜厚度也尽可能厚些,才能 提高荧光效果。  相似文献   

5.
早期双色邮票用两块不同印版分别印刷。通常先用一种色印出边框,再用另一种色印中心图案。此时若将印有边框的纸张放反,便产生中心倒印,也可称之为边框倒印。这种错体票  相似文献   

6.
靳琮杰 《收藏》2007,(8):118-119
在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会2006年年会上,泊头在近代雕印史上的地位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被誉为近代雕版印刷重镇。  相似文献   

7.
东山 《上海集邮》2008,(5):42-42
图1,解放初期(1950年前后)上海解放日报社经邮局许可特制的寄件人免贴邮资“零寄整付稿纸邮简”,共八折,正反面都印有折叠线,背面空白。正面第一折以铅字预印收件人名址,左上角方框内印“零寄整付/邮电部上海邮局许可证第二号”,其余各折印联系函和方格稿纸(黑色)。邮简尺寸74×167mm,展开尺寸167×586mm。  相似文献   

8.
我收藏有一张1955年4月杭州邮政局印赠的邮政用邮宣传折。这张宣传折高12cm,宽8cm。一折四面。正面印有“国内邮资简明表”,表下印有邮资收取说明。背面印有“杭州邮局寄发国内重要城市信件所需日程表”和说明。折内页左面印有“杭州邮局及支局名称”和办理邮政业务范围;右面印有“杭州邮局所属邮亭名称”和办理邮政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9.
不干胶是指用纸品加工厂预制的专用复合纸,在纸的背面涂上一层不干胶,粘附在容易剥离的防粘纸上而形成的纸。不干胶印刷则是使用标签印刷机的印刷,印刷机使用卷筒纸,一次输纸、收纸,可以完成印刷、烫金、上光(或复合塑料薄膜)、模切、收卷废料和裁切等工序。印刷后用刀线轧印,剥去空白多余部分,在防粘纸上留下一定形状的印刷品,使用时将成品揭下来,粘贴到商品或包装物上即可。  相似文献   

10.
笔者藏有中华民国元年印有黄帝像图案的中国银行兑换券一枚。该券横式,票幅15.5×8厘米,正面主色调为绿色。上边自右至左横书“中国银行兑换券”币名,币名左右有同一的红色号码,下边框内印“中华民国元年印”字样,中间竖印“壹圆”面额字,在面额字右侧有一个椭圆形的风景图案,左侧为黄帝像图案,四角有斜形的“壹”字等,印刷比较精美。  相似文献   

11.
一个偶然机会,笔者获得了一组正反两面都有图案的JP45,其正面图案正常,背面图案却是反印的。这一组邮资片共5张,颜色一张较一张浅。 邮票上偶然也有这种情况,称为透印,是油墨透过纸张形成的印迹。然而硬卡纸的邮资片无论如何也透不过去的。起初,由于我对印刷常识知之甚少,以为可  相似文献   

12.
《上海集邮》2002,(5):5-5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国球。中国邮票上乒乓球运动题材也是最多最早的,50年代就开始上邮票。作为单项运动在五六十年代上邮票是比较少的,那时邮票题材比较单调,每年只发行几套邮票,当然生产能力也有限,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厂,邮票是在印钞票的北京541工厂和上海542厂印刷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进邮政服务工作,沈阳市邮政局特印制了 "邮政用户意见函"专用信封一枚。此封与其他省市印 制的邮政用户征询回函封有两点不同。 一、沈阳市邮政局印制的这枚专用信封是自贴式 信封,信封信纸合二为一。用户填好封后表格,按封上 预先印好的虚线折叠成常规信封,即可投递。而且,信 封的背面未见印制单位、印量及印刷时间,很不规范。  相似文献   

14.
孙琪 《集邮博览》2013,(5):79-79
"测试钞"是一个外来语,英文名为"Test Note"。"测试钞"是由纸币印刷公司印制的,为了对外宣传技术实力或者用来推介新型防伪技术。"测试钞"具有钞票中的防伪功能,如雕刻制版、凹印技术、固定水印、特殊安全线、折光潜影、隐形图像、接线印刷等防伪技术。通常"测试钞"在印钞厂或者专业印钞公司印刷时,一般都会在票面上的某个特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柴阳县邮政局启用一种邮资符志,规格为2.2×3mm,有背胶,红色印刷,分上下两部分,上格印“邮资符志”4字,下格为金额“0.20”,配上邮资片原有40分邮资,正好是明信片资费。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个自行车王国,废旧的自行车内胎垂手可得,如果我们将它稍作加工,即可变成体育教具。制作方法:把废自行车的内胎按其自然折印纵向一剖为二,成4~5厘米宽的橡胶条,再横剪成8~10厘米的块状。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日本 《邮趣》2月号刊登 评述新中国邮票印刷的专文 今年2月号日本《邮趣》杂志用首要位置(第1-5 页)刊登了日本版《新中国切手(邮票)目录》的编者之 一本间宽撰写的《中国邮票印刷情况》的专题文章,并 彩色精印了我国5种小型(全)张和28枚邮票。全文分  相似文献   

18.
刘盛全 《收藏界》2011,(10):73-74
阜昌钱,是北宋末年刘豫被金人扶植为“大齐”皇帝时铸行的一种货币,计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小平称元宝,折二称通宝,折三称重宝,每种钱文分真、篆二体。阜昌钱币存世罕少,稀世难寻,不管哪一种钱币,据说都有赝品。  相似文献   

19.
亲和与残酷     
演奏大家悠扬的古琴曲中.少女当场泼墨挥毫.雕版印刷专业人士当场写样、刷印,祝愿大家“马到功成”,杖头木偶也长袖善舞.向各位到场嘉宾表达主人的殷切情意……  相似文献   

20.
郑挥 《上海集邮》2006,(4):23-24
网上拍得19世纪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 BOURG民信局邮资片, 原件为对倒印刷的双连片,中间有裁切线,单片140×90mm,米黄色硬卡纸有如我国的普4片。右上方邮资图印有铭记和邮资;左上方印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图;中上方片头印两排法文,意为“斯特拉斯堡民营信局明信片”;中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