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鲜族高中汉语教材由延边教育出版社汉语编辑室和东北朝鲜族教材研发中心共同编写。教材共五册,每册由“阅读”、“诵读积累”、“写作、口语交际”、“汉语知识”、“名著导读”五个模块构成,它与其他教材一样,也由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构成,其作业系统具有基础性、层递性、综合性和工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三套对外汉语中级写作教材范文的示范性进行考察,发现《发展汉语-中级汉语写作(上、下)》具示范性的范文只占87.9﹪,《体验汉语-写作教程(中级1、2)》平均每课的范文仅为0.23篇,据此对今后汉语写作教材范文的编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全国十一所民族院校合编的《阅读与写作》,是一部为高等院校民族班(包括民族院校预科班)编写的汉语文教材。教学实践证明,该教材从编写目的、体例编排到范文选编,习题安排等,都较适宜高校民族班的学生。它有几个特点:1.理论指导,佳作借鉴,相应练习的体例,具有很好的“引路”效果。高校民族班的学生普遍较缺乏系统而基本的汉语写作知识及能力。目前多数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多侧重于培养加强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4.
助读系统又叫提示系统、助学系统或导学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中就提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在语文教科书中,助读系统是指帮助学生学、教师教,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其实质内容就是对学习要求、重点和方法的提示,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对相关资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其中明确了少数民族汉语课程的性质:"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那么,怎样遵循第二语言的教学规律进行教学呢?根据多年的实践谈几点认识。一、汉语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汉语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为本,即教材内容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与文化背景。如,我区农牧区学生的汉语水平起点低,语境缺乏,因此,强化口语  相似文献   

6.
全华丽 《教师》2010,(28):73-73
一、阅读和作文指导相结合,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1)范文朗读,激发写作灵感。范文包括课本上的文章、作文大全中的优秀文章和学生中的佳作。要鼓励学生模仿,仿写是学生作文成功的一大秘诀。仿写就是让学生根据课文里的思路和写作方法去进行训练。如《故宫博物院》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来自于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范”的解释:范,模子,榜样。好的范文为小学生写作文做向导引路,帮助其将作文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虽然范文对初学者很重要,可很多教师都慎用范文指导,认为多数学生易被范文所吸引,束缚了思维,大幅度模仿,习作效果适得其反。学范文贵在学后会模仿求活创新。如教师能巧用范文,适时呈现,分析指导,一定会收效很好。下面就苏教国标版六上《习作四》习作指导课谈谈如何巧妙灵活地运用范文,提高习作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实验,把语文科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分别进行系统的文学教学和汉语知识教学。与之对应的有《文学》和《汉语》两套教材。范老师认为,这两套教材使那一届的学生受益终身。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教材,对那届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受益终身的文学课》中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范文《兰亭集序》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命的关怀。大陆人教版及台湾翰林版最新教材对此范文的编排设计反映了两岸不同的教材编选思路与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10.
周娟 《湖北教育》2022,(10):47-48
<正>“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围绕阅读主题收录了大量的同主题文章,不仅为学生拓展课堂所学知识提供了帮助,而且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范文。“语文主题学习”背景下的主题写作课,通常以课内及丛书配套的多篇文章引入,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这几篇文章写作共性的分析,提取契合学生写作实际的写作元素,打开写作思路,习得写作技法。下面,笔者以教材文本《背影》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老海棠树》《月是故乡明》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寄情于物”这一写法的提炼与运用。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如能很好地借助语文课本,紧扣教材的特点,巧设小练笔,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巩固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一、在模仿中练笔这是“随文练笔”最重要的形式。因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无论是语言还是构思,都有许多独到之处,是学生写作极好的范文。在学完课文以后,可抓住课文的特点,模仿其写作方法和具体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练笔。如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可仿课文的结构练笔《我爱故乡的》。学了《长城》一课…  相似文献   

12.
李克华 《云南教育》2001,(12):42-42
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 ,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九年义务教育《语文 》 教材 ,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了细心编排。   几年来 ,我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 ,按教材的思路 ,以“五读法”培养学生的阅读 能 力 ,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读“说明”。教材的说明类似一般书籍的“绪言” ,主要介绍全册书的结构框 架 ,教学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一读“说明” ,可使其明白具体的学习任务 ,领悟编者 的意图和师生在语文课堂上各自的地位 ,对把握全书的学习任务极有好处。   二、读“目录”。《教材》“目录”有…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一节高中信息科技的基础理论课,对于这样的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如:先是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教师归纳、总结等,按自己的要求将学生“格式化”,过分注重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体验过程,泯灭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此,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录。而苏教版教材将其定位为高中必修教材的文章,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思路结构上。课前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从文章结构人手,以作者的思路为切人点,论述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理清作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可见,理顺文本是教学《拿来主义》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从语言视角切人,浅析如何激活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15.
以“跟着史铁生学‘学会记事’”为项目主题,从为什么学、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为什么要这么学四个方面,分析并呈现统编教材七上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一课项目化学习设计,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实践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开展项目化学习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6.
犤教材分析犦《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第22课。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形象具体地描写了我家后院菜园里那口水井的古老,以及井水清、甜、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井的喜爱和对掘井人的赞美之情,告诉我们正是前人的辛勤劳动,才给后人带来甜美和欢乐。这篇课文的语言凝练清新,结构紧凑严谨,不仅能使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受到启迪,还能对学生进行段式的训练,是一篇很好的读写范文。犤设计理念犦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井》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7.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能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的文章。我们这里所说的“范文”,特指作文指导中选用的范文。作文指导中选用的范文不局限于选入教材的文章,它既可是名家名篇,也可是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还可是学生的习作和教师的“下水”之作。吴蘅先生在《革新主义之作文教授》一文中谈到:“范文之种类有,儿童自作文章之佳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主题学习”遵循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反三归一,质从量出”,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阅读与教材相匹配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教材与《丛书》共同指向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下面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辨与智慧”的教学为例,谈谈指向思维能力提升的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9.
曹瑞娟 《考试周刊》2013,(53):91-91
《新概念英语》是一套畅销全球的英语学习书籍,深受中国学生的喜爱。《新编实用英语》是一套以遵循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的为思路编写的英语教材,两者在编写思路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新概念英语》的设计体系,结合《新编实用英语》的课堂教学实例,以期高职英语教师更好地使用《新编实用英语》这本教材,最终达到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真正实现"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学为了用、学用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训练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形式上还嫌单调,一般的都是举办演讲会、进行口头作文训练等等。为了使口语能力训练形式灵活多样,为了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我让学生在“读”中学“说”。这里谈两点,供参考。一、读范文,学论辩艺术。在阅读鲁迅先生《文学和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两篇杂文后,我们先总结出这两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