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前,劳动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把“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就业的压力一直很大,因此,对劳动就业的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农民进城务工管理得力与否也成了关系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由此引出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3.
近些天,宜宾县李场镇祥湾村村民肖皇虎很忙,自从2003年11月22日在镇上看了成教中心学校播放的"枇杷的栽培与管理"的录像片后,他就购买了1 000多株枇杷苗,用录像片里介绍的技术进行栽种,不懂的地方还及时向成教教师请教,活路干得非常顺手.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很多农户都用新技术种了枇杷.  相似文献   

4.
扎兰屯市富裕村虽然听起来是"富裕村",实际上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贫困村.截至2008年末,该村人均耕地不足10亩,均为没有灌溉设备靠天吃饭的旱地.由于人多地少,农牧业收入低且不稳定,许多家庭生活贫困,只能靠常年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5.
谨防「技术骗子」坑害农民□贾文科张彩菊随着“科教兴农”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越来越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掏钱学本事,花钱买技术,已成为当代农民的新风尚。然而社会上的一些“技术骗子”抓住农民迫切需要学习农业技术和了解农业信息的这一心理特点,打着传授技术、有...  相似文献   

6.
从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累和一个快乐的农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上篇农民在山坡上开垦了一片梯田,用来种稻谷。农民白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努力劳作,累陪着他;晚上,农民在油灯下编织斗笠、箩筐,累陪着他;逢上赶集,农民大汗淋漓地背着粮食、斗笠、箩筐去街上,累依然陪在他身边。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累的内心也充满着甜蜜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三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农民教育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有利于广开门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枣阳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全市18个镇的农村(居委会)建立了126个“农民图书室”。目前,该市的“农民图书室”大部分场地宽敞、设施齐全,都配备了图书杂志、电教设备、科普光碟、娱乐器材等。为了加强管理,每个“农民图书室”都建立了严格的图书和其他学习资料等的借阅(用)制度,并安排专人具体负责,农民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借阅(用)。“农民图书室”已成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致富信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播种机”。在这里,组织者利用阅览室、科技夜校、广播、聘请专家讲课、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农…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因自身表达能力的缺乏,长期以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直处于被代表的地位,也因此丧失了主体性身份。历史上农民主体性身份的取得通常以“否”的,即农民以对自身身份放弃的方式取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的政策对于重新树立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共建和谐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诠释新型农民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关于"新型"农民的概念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一个比较全面而简洁的定义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学校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徙等都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其中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新型"农民应当是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和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所适应的技能水平的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使得农民能够接受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1.
“读书兴农”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举措,也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民主法制等方面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若要使此项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要素的综合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种说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无论在封建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从理性农民假说和现代产权理论的观点看,这种说法都是不科学的。对于现代农民来说,“收入”才是“命根子”。因此,破解“三农”问题,必须冲破传统土地“命根子”说的束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14.
农民是封建社会人口的主体,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农民具有勤劳、朴实、善良、敢于斗争的美德,又有愚味、保守、落后、甘于贫困的意识.这种"农民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现代科技文明社会格格不入,障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之有必要对"农民学"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沙男子彭焕新,拥有广西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海南一家大型期货交易所的副总经理,年薪20万,同在公司的妻子年薪10万.2007年,彭焕新看新闻得知"迷你型"红薯的种植消息,于是带着妻子毅然回乡种红薯.  相似文献   

16.
被称为"网上农民"的广西百色市汪甸乡农民王宗康,去年7月与朋友合伙买台电脑上了网 ,成为当地第一个利用互联网推销农产品的人.然而在最近的4个月里,王宗康一次网也没上过.王宗康说他"下网"的原因是网上骗子太多了.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土地私有制,形成了中国农民特有的较为复杂、稳固的性格心理、思维方式、风俗民情.剖析、观照"农民意识"成为中国现代历史上一种鲜明而独特的文学现象和文化观念.鲁迅和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了解农民的作家,他们塑造的一系列农民形象,构成了民主革命以来中国农民命运的发展史和灵魂演进史.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04年12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中国农村发展论坛2:中国农民权益保障”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是国家软科学基金资助的重大课题“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的组成部分。来自中央及地方的官员、法律工作、新闻工作、科研工作及失地农民和农民工代表近90人参加了论坛。与会代表紧紧围绕着“中国农民权益保障”这一主题,方针,就农民的权薷状况和如何保障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