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萨的天空     
正40多年间,我曾数十次到过日光城拉萨,每次看到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一种特制的清水洗过的宝石一样清爽。说话的声波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触摸到蓝天。有人在描述拉萨的天空时讲了这么一句话:"掬蓝天洗脸。"说得实在精妙。我则常常这样想,也许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拉萨天空的湛蓝才越发显得深邃、纯净。也许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它的湛蓝也更加鲜活、美丽。  相似文献   

2.
《司马光》是小学语文第二册课本中的讲读课文。我在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设计了多种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完成了教学任务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第二自然段时 ,我设计问题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师 :“他”指的是谁 ?生 :“他”指的是司马光。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第一自然段刚介绍了司马光。师 :你真棒 ,能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教学第三自然段时 ,我又这样设计问题 :师 :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 ,怎么会掉进大水缸里呢 ?…  相似文献   

3.
教学《田忌赛马》,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课文中有三句话:“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大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啊。”“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如何抓住这三句蕴含因果关系的话来突破难点呢?我设计了下面一幅电脑线段图:教学时,按以下步骤演示:第一步,出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这一句话,并演示此图,使学生凭线段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接着按上中下三等马的顺序逐一闪烁比较,从而得出每个等级的马的比赛结果。至此,学生便自然…  相似文献   

4.
方蓉飞 《小学语文》2013,(11):44-49
传统的第二学段作文教学理念与实践上弊端明显:一是教师的教学是基于“任务先行”的教学,因为“应试教育”,教师把作文教学当成艰巨的任务,为了得高分,用条条框框来要求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致使学生一升到三年级就对作文产生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5.
一、讲习作例文要使学生弄懂什么叫“一句一句讲清楚”,“一句一句写具体”。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习作例文是《课间十分钟》。我着重讲了这一课的第三自然段——爬竿。默读两遍之后,我让学生看看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学生很快知道,第一句话交待了地点和人物,第二句是这段的中心句,点明了同学们干什么,第三句着重写一个小同学爬竿,第四句写他爬到了竿顶,第五句写他爬到竿顶时的神态。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当一位学生读完“我们姐弟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一句,另一学生突然举手发言——生:这句话中有两个“种”字,第一个读“zhǒn%”我认为第二个应该读“zhòn%”四声。因为这儿的“播种”是“种植花生”的意思,是个动词,所以应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收学宜“小中见大”,即着眼须“大”,要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人格、熏染心灵、启迪智慧的意识,要有通过语文教学传承历史文化,打造民族精神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宜“小”,即相对于每节课来说,切入点要小,不要奢求面面俱到,要具体而微地根据教材的特点开展教学,把教学落实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一、立足宜“小”1,教学目标应紧扣“语言运用”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要抓住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来设置。这篇文章之所以是这篇文章,是因为它有特色,要明确抓住这篇文章语言最有特色的地方来设置。抓不住语言特点,语言学习的指向就不够明确,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余映潮老师教学《云南的歌会》时,他是这样开场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这样三句话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案例】 2003年7月,某镇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镇组织的交接班验收考试。其中,一个年级的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看图写话”,题目是这样的: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三句话。第一幅图画是:草地、马群、蝴蝶、花丛;第二幅图画是:柳树、燕子、稻田、小河、小鱼;第三幅图画是:蓝天、白云、小鸟、羊儿、草原、土丘、手执皮鞭的牧民。绝大多数学生很合题意  相似文献   

9.
学生即将进入三年级的学习了,凭我的教学直觉,他们学习语文困难最大的应该是习作。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四年级的“习作”,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与前任语文教师聊学生的写话情况,得到的信息是令人欣喜的。该教师为了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每周专设一节写话课来指导写话,这对于我引领学生快乐地进入习作殿堂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2002年12期发表了“鲫鱼循环系统的分析”一文,为广大教师理清这部分知识脉络作了有益探索。我结合教学实践,先从整体上把握“鲫鱼循环系统”,概括成四句话:一个心脏、两次交换、三种血管、四个概念。指导学生学习和记忆,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能当堂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雪儿》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中讲述了“我”为受伤的信鸽“雪儿”疗伤并精心照料它,直到它能飞上蓝天的事。教学这样一篇课文,我紧紧围绕两个话题让学生探究:雪儿是只怎样的鸽子?“我”和雪儿有着怎样的感情?我在课前向学生出示了这两个问题,请他们自由读文思考,然后再到课堂上小组讨论,最后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课堂上,我与学生就文本内容展开的对话,让我一遍遍地回味,我向往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学生已经从一名低年级的小学生向中年级的学生迈进。因此,小学三年级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重要,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在三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如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13.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立足于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使我提高了教学技能。2005年6月初,我参加贵港市上课比赛,我上的是一年级阅读课文《荷叶圆圆》,荣获一等奖。我先指导学生朗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要读好这句话应先感受到荷叶的美。我通过课件出示荷叶图,让学生感受荷叶的美,再让学生把“圆圆的”“、绿绿的”这两个词语读好,从而领悟到作者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们理解到小水珠的晶莹美,议一议小水珠为什么喜欢把荷叶当成摇篮?让学生演一演小水珠,感受躺在荷叶上时…  相似文献   

14.
一、学会说话,奠基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之初,教师要结合低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学生每天练习说一句简单的、完整的话。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则要进行写好句子的训练,有些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尝试写多句话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写好  相似文献   

15.
张爱民 《江西教育》2004,(15):67-67
某地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了该地组织的一次考试。其中.一年级语文试卷最后一题“看图写话”.题目是这样的: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按照“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三句话。第一幅图画是:草地、马群、蝴蝶、花丛;第二幅图画是:柳树、燕子、稻田、小河、小鱼;第三幅图画是:蓝天、白云、小鸟、羊儿、草原、土丘、手执皮鞭的牧民。绝大多数学生很合题意地答出:马儿在草地上吃草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燕子在稻田上空翻飞或小鱼在河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小学生》2010,(8):30-30
小学低段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升人二年级后,如何能进一步呵护他们的写话兴趣,使写话成为一种乐事,而不是负担呢?我在备课时,注意到了教材中“交流记事本”这个教学环节。小小记事本优点很多,一是篇幅小,包装五颜六色,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形式灵活多样,可以写童话,可以写见闻,可以写小诗……三是携带方便,内容上可长可短。于是我尝试着在二年级的写话教学中,充分利用小记事本,通过有效地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地走进作文,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整个小学的语文教学,张志公先生认为“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成功的,小学三年级以后语文教学大部分是失败的。”三年级以前的目标比较明确,就是识字。三年级以后的语文教学到底做什么,大家很茫然。现在提倡小学三年级以前的语文教学加强识字量,语文和数学不要同时加在学生身上,1———3年级多学语文,少学数学;三年级以后,数学可多增加一部分,语文相应减轻,这样是比较合理的。识字教学可贯彻玩中学的原则。我看了一堂语文课,是从每个学生的姓名上来识字的。开学时,互相认识,比如我叫陈钟梁,陈,耳东陈,不能讲推陈出新的陈;钟,钟表的…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教小学低段语文,我发现一个较具普遍性的现象:学生到三年级初学作文时,往往出现教师指导难,学生写作难的“爬坡”、“低谷”情况.为此,我在教学中除了认真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外,还开展了有目的的语文课外活动——“剪贴写话”.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剪贴写话”活动的有效进行,能有助于避免三年级学生作文“爬坡”、“低谷”现象,是一条顺利通过命题作文的捷径.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我们在呼吸》是本单元第一个主题。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