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主义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表现方法和创作理念的表现。早在18世纪,情感主义诗论便由约翰·丹尼斯提出,后来得到休·布莱尔和威廉·琼斯等人的发展。它反对新古典主义文论,并受到自然主义泛神论的极大影响,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集中表现为审美主体与自然的“神性”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曼 《文学教育(上)》2008,(23):126-127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后期在欧洲最先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它强调艺术本身的美。“美”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有关对美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到了19世纪的唯美主义这里,“美”的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着力梳理清这半个多世纪“美的艺术”的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3.
刘玉芳 《广西教育》2008,(20):15-17
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开始了一场新的思想与观念革命。这就是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一词最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叶出现。最初,只是文学史、艺术上的一个很不确定的分期概念。在建筑学中,它一般用来指代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建筑风格。到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学者开始在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人文学科中经常使用它。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产生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生存危机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教师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美国教师教育培养体制的形成发端于19世纪上半叶。1823年,美国出现了第一所私立性质的两年制师范学校。1839年,马萨诸塞州开始创办美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校。19世纪下半叶,在巴纳德(Henry Barnard)和曼(Horace Mann)的推动下,公立师范学校在全美各地纷纷涌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我国教育思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平民主义教育思潮。这一思潮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批判封建教育,要求打破教育为少数人所垄断的局面,使普通平民获得文化知识。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它是在进步青年要求新生活的急切愿望下,作为一种新社会,新制度,新生活的模式而出现的。由于提倡工读主义者的信仰不同,对工读的社会意义,目的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6.
《滁州学院学报》2018,(1):39-41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中重要的文艺思潮,在这一时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出现了大量以描写自然为主要题材的作家,从生态哲学的视角看,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书写,展现出自然的原初性、生态的和谐美以及生态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7.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近二十年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盛行于20世纪早期。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发展史上是一座蓄水池,前辈的教育思想汇集于此,又是启迪教育后继者的源泉。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对教育本质、教育与社会、教育目的、教学、课程、德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给后代留有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实践空间,对推动世界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班主任工作萌芽于15—16世纪的西欧.形成于18-19世纪的欧美国家。它是同教育教学组织中班级的出现一同产生的.是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我国的班主任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以及许多中高等学校的班级都设有班主任。  相似文献   

9.
试析十九世纪英国科学教育与古典教育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9世纪英国 ,以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生物学家和教育家赫胥黎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思想曾与以教育家托·阿诺德、宗教家和教育家为代表的古典教育思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科学教育在论战中的胜利不仅使得英国各级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艰难岁月,黄炎培先生突破几千年封建旧教育的束缚,积极倡导和兴办职业教育,历尽艰辛,矢志不渝,在职业教育理论上勇于探索,在实践上亲自实验,使我国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运动和教育思潮。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是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国民性是德意志民族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意识形态体现,在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表现,同时在整个德国历史进程中不断传承发展。考察德意志民族历史,在其国民性中始终贯穿着理性与盲从、软弱与残暴互相矛盾的表现。这种矛盾,同样体现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文章以德国19世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为例,阐述德国19世纪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19世纪先验主义思潮对美国文学的作用与影响,论证了这个时期美国文学借助先验主义思潮在解放思想、文化独立、社会改革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活动课程理论最早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现代教育的创导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约翰·.杜威依据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心理学观和社会观,在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有别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是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即把生产、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其历史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Corperation Education),这种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也就是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育人,学生参加一定的顶岗实践活动”的形式,其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这种教育模式讲究学校教育与现场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获取经验并提高素质,尤其适用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是英国教育普及大发展的世纪,被世界教育史学家称为英国的教育世纪。在产业革命的物质推动下和欧洲进步教育思想的精神倡导下,英国开欧洲教育普及之先河,各种儿童和成人社会教育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文化教育快速下移;国家通过教育立法、教育拨款、教育视导和师资培训等手段逐步加大对教育干预的力度,最终导致英国初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实现了5-13岁的国民义务教育,使英国一跃成为当时欧洲乃至世界上教育领先的国家。英国在教育普及中所推行的社会兴学、地方兴学、国家兴学、教育公益性与世俗性、教育立法、因地制宜等经验都为世界各国教育普及所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上逐渐兴起的一种国际化教育思潮。在教育实践领域,它首先缘起于世界特殊教育改革,后扩展至普通教育领域。随着其理念为世界各国所广泛理解和接受,全纳教育已成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全纳教育,人们的理解和论述并不完全一致。黄志成等学者综合国内外的主要观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振兴实业"是风行于清末民初的一股社会思潮,在福州也有诸多有识之士投身到实业,林炳章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分析,得出林炳章的实业认识及实践主要体现在实业与救国、实业与利权、实业与教育三个方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敏 《中国教师》2013,(19):58-61
一、德国教师教育概况 所谓教师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专业性或职业性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德国早期比较正规的教师教育体系,大约是从18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冯·洪堡担任公共教育部长以后,对德国的初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建立起一整套教师培养、考核和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新教育运动中,乔治·凯兴斯泰纳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在欧美各国开始流行的劳作教育思潮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凯兴斯泰纳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公民教育思想,他注重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在实践上,他倡导通过设立劳作学校来实现国家教育的目的,对劳作学校的创立和运作做了有益尝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作教育思想,适应了当时德国生产力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西方形成了各种教育思潮。但总的来说是基于两种哲学基础之上,即实用主义哲学和实证主义哲学。哲学基础不同教育思潮就不同,教育研究方法也随之不同。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前半世纪由于哲学基础的不同,各种教育思潮具有明显的独特性,这样教育研究方法也显出了单调性;后半世纪,社会的发展使得教育研究方法向综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