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药物用于手术后镇痛,具有方法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我科应用硬膜外腔保留管小剂量吗啡手术后镇痛10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镇痛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07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6±1.4),均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手术分类: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8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落术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呼吸、循环平稳。手术结束前5~10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2mg 氟哌啶5mg 生理盐水共8~10ml,保留导管回病房,以后在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与度冷丁混合施行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不同手术病人 5 0例 ,行硬膜外利多卡因麻醉 ,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行PCEA ,设定单次药量 5ml/次 ,锁定时间 6 0min ,镇痛液为 0 .5 %利多卡因 10 0ml+度冷丁 10 0mg +麻黄素 5 0mg。观察术后镇痛效果 (VAS法 )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全组病人均达到良好手术后镇痛效果 ,VAS评分 0~ 1分占 96 % ,2~ 3分占 4 % ,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 2 % ,无呼吸抑制和皮肤瘙痒。结论 :0 .5 %利多卡因和度冷丁混合应用于PCEA ,可取得良好临床镇痛效果 ,用药量小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镇痛业务的开展 ,同时也为术后镇痛病人的护理提出新的课题 ,我院自 1998年开展术后使用一次性镇痛泵 ,累计 145 0人接受术后镇痛。本文通过对随机抽样的 2 0 0份术后镇痛病例的分析 ,结合 80例接受一次性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病人的护理 ,现将镇痛期间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观察组 80例患者均为外科病人 ,骨外组 5 5例 ,胸外组 15例 ,泌尿外科 10例 ,年龄 17~ 75岁 ;其中全麻 31例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4 9例 ;镇痛时间5 0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估 ,评分 <3分 (镇痛优良 ) 76例 ( 95 % )。1…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的有效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6名急性心肌梗塞需行非心脏急诊手术的患者,年龄48~68岁,平均59岁.麻醉选择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术后镇痛.[结果]本组病人麻醉诱导、术中维持与苏醒期均平顺,围术期及术后无危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50~265min),住院时间平均45d(32~58d).[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是急性心肌梗塞非心脏急诊手术较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实验证明,高渗糖—布比卡因术后镇痛优于吗啡术后镇痛。但东莨菪碱—吗啡术后镇痛同样优于吗啡的镇痛效果。我院自1990年以来将硬膜外腔注射高渗盐水—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术后镇痛并与东莨菪碱—吗啡混合液进行比较,观察与评价该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与分组: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9-60岁,均为下肢手术。随机分成两组,高渗盐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开放复位手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6例髌骨骨折患者行开放复位手术治疗(年龄组15~49岁,平均年龄32岁)进行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有效的功能锻炼。结果:全部骨折己按期愈合,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到100%。结论:切开复位术是从根本上治疗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通过指导其功能锻炼,可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吗啡作为强效镇痛药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但由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常常给病人增加痛苦。为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减少吗啡并发症 ,我们采用吗啡与新斯的明合用的方法 ,临床效果确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80例择期子宫切除术或卵巢肿物切除术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 9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手术种类等基本相似 (P >0 .0 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0 .2、阿托品 0 .5mg。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见手术后镇痛方案。方法 :2 0 0例术后患者连续硬膜外给药镇痛 2 0h。结果 :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结论 :连续硬膜外给药镇痛只要位置准确、注意监测和给药适量 ,是术后镇痛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 地塞米松10mg 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 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择期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丁哌卡因-芬太尼镇痛组(Ⅰ组,n=10)、硬膜外丁哌卡因-吗啡镇痛组(Ⅱ组,n=12)和对照组(Ⅲ组,n=11)术后进行镇痛治疗,监测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1)Ⅰ、Ⅱ组病人术后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1),以Ⅱ组效果最佳。(2)Ⅰ、Ⅱ组病人术后呼吸平静,VT、MV、VC、FVC、FEVI和MVV等均高于Ⅲ组,Ⅲ组病人呈浅快式呼吸。(3)术后三组病人的PaO_2与SaO_2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A-aDO_2增大(P<0.05),七日内均不能恢复。其中,Ⅰ、Ⅱ组病人的平均PaO_2与SaO_2明显高于Ⅲ组(P<0.01),A-aDO_2亦较Ⅲ组小(P<0.01),而且上述指标的恢复Ⅰ、Ⅱ组较Ⅲ组快。结论:胸部硬膜外镇痛能够显著改善剖胸手术后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8例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前注重心理护理及腹腔镜恢复操的指导,术后加强饮食、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损伤少、痛苦小且恢复快等优点,围手术期护理对其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的手术指征,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方法:1996.6~2005.6月我院共施行普胸手术578例,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8例,占20.4%(118/578).现对11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术后出现或加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34例占28.8%(34/118);呼吸系统并发症29例占24.6%(29/118);消化系统并发症19例占16.1%(19/118);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占8.5%(10/118);经综合治疗均治愈出院.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7.6%、42.8%.结论:对70岁以上老年普胸病人围术期处理十分关键,因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的衰退及疾病本身的并发症相互叠加,风险较大;但只要手术指征选择合适,手术中间处理严密,围术期处理恰当,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施行普胸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目的是探讨海博水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当次治疗单、多部位结肠良性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其重要性。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行海博水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结肠良性肿瘤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护理及积极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显示:通过对ESD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ESD治疗,115部位行ESD治疗,术后便血1例,气腹2例,皮下气肿3例,并发症经过及时的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由此得出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海博水刀ESD治疗术的成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术后镇痛因其具有疗效确切 ,注重镇痛个体化等优点而倍受青睐 ,我院自 2 0 0 2年开始将术后镇痛术应用于临床 ,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使用经验。本文就术后镇痛的不同效果进行了分析 ,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使用术后镇痛治疗 6 0例患者 ,年龄 19~ 73岁 ,手术种类包括子宫切除 ,胆囊、胃肠道手术 ,肺、食道及前列腺手术等。1.2  6 0例均为静脉镇痛 ,14例使用持续型艾克孚镇痛泵 ,4 6例使用上海怡新产自控镇痛电子泵。配方为芬太尼 1.0mg加 0 .9%生理盐水稀释成 10 0ml,持续型为 2ml/h。PC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150例膀胱肿瘤术后并发症分类总结,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结论:膀胱开放手术与电切术术后护理应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50例ASA Ⅰ~Ⅱ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格拉斯琼组(C组)纳洛酮组(N组)和格拉斯琼加纳洛酮组(GN组).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术毕行静脉镇痛,评估手术后48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4%,低于C组的32%和N组的30%(P<0.05).结论:5-HT3受体拮抗药与阿片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对预防术后镇痛中PONV的发生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两类药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Wang(1)和Behar(2)将吗啡注入椎管内用于手术后镇痛、外伤性剧痛及恶性肿瘤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以来,我院自1982年~1986年应用硬膜外吗啡于手术后止痛共162例。为了客观评价该法的止痛效果及并发症,我们对50例手术病人进行双盲法对照比较,现将结果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剖宫产术产妇188例,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的分组方法,将使用自控镇痛泵的95例作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9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2h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症状与体征(恶心呕吐、低血压、皮肤瘙痒、腹胀)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12h镇痛效果显效率为31.58%,对照组显效率为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12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差异,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实验组好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我院妇产科804例手术中,剖宫产为136例,在妇产科手术中占16.91%,且有上升趋势。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院自1991年4月以来,采用高渗盐水(含 Nacl10%)硬膜外腔注入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发展 ,剖宫产适应症扩大 ,加强剖宫产术术中护理 ,能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稳定 ,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现将我院剖宫产术术中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 0 0 1.1~ 2 0 0 2 .12月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112 0例 ,年龄在 2 1~ 4 0岁 ,平均年龄为 2 8岁。初产妇 96例 ,经产妇 4 2例 ;足月产 95例 ,过期产 10例 ,早产 5例 ;双脑胎 4例 ;低体重儿 6例 ,巨大儿 12例 ;羊水污染Ⅱ度 16例 ,Ⅲ度 18例 ;新生儿Apgar评分 0~ 3分 5例 ,4~ 7分 16例 ;8~ 10分 98例。均行硬膜外持续阻滞麻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