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玛格丽特·米切尔通过《飘》讲述了南北战争后的社会变迁,这部作品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了亘古的爱情、彰显了不屈服和敢于挑战的硬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最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如同历史题材的作品一般对战后美国南方人的价值观转变做出了论述。本文以《飘》为研究对象,对《飘》中所体现出的美国南方人价值观的转变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飘》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于1936年6月问世的长篇小说。米歇尔以她的家乡佐治亚州为故事背景,以同情黑奴的南方农奴主观点描述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南方家族的兴衰经历,探具美国南方浪漫传奇小说传统,适合一般美国读者的兴趣,自出版后一直风行,销售一千万册以上,且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是美国文坛中最畅销的一本小说。1937年,《飘》被搬上荧幕后,广爱好评。影片开始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3.
《飘》,在研究领域备受冷落,是因为其传达了不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它对旧南方文明的缅怀,对新南方秩序的迷茫却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无论从文化文本性,还是小说文本性来研究,《飘》都是一部经典的通俗小说。  相似文献   

4.
在《乐观者的女儿》这部小说中,韦尔蒂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通过第三人称内视角和外视角转换的方式,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南方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及家庭的变迁,为读者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南方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飘》是一部以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为背景的浪漫爱情故事,精细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同时,作品也展现了当时美国南方广阔的生活画面及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崩溃的全过程,反映了南北战争给南方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方面带来的巨大而  相似文献   

6.
《飘》是一部出版于1936年的美国小说,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的一部作品,在1937年获得普利策奖。《飘》通过南北战争这一事件,以亚特兰大和塔拉种植园为背景,描述斯佳丽、梅兰妮、阿希礼、瑞德四个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南方人民在这场战争中的遭遇与命运,也反映了残酷的战争导致了主人公们性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飘》真实地反映了南北战争给美国南方人带来的巨大伤痛,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及其历史意义的反思,但却忽略了对北方人和黑奴的描写。根据巴赫金的复调理论,《飘》是典型的独白小说,整部作品缺乏复调性对话,南方贵族是小说唯一的主体,作为客体和"异己"的北方人和黑奴处于缺席状态,根本没有和主体对话的权力。  相似文献   

8.
张悦 《考试周刊》2012,(54):22-23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传世之作,她成功塑造了斯佳丽这个与众不同的南方女性形象:突破传统追求爱情,为生活和事业奋斗,是新女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飘》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动乱的社会现象。在南北战争造成的社会变迁之中,主人公斯嘉丽经历了三次婚姻,在著作《飘》中揭示了她在这三次婚姻中性格变化的过程。《飘》从外界南北战争下的动乱因素以及主人公斯嘉丽本身内在的性格特征这两个点来对她的婚姻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婚姻观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自由、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不退缩、褒贬相加的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对《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及小说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飘》以亚特兰大及其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纠葛和人生遭遇为主线,生动地描述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为最有魅力的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是多元的、复杂的。这种性格在她的三次失败的婚姻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冷山》是与《飘》齐名的美国南方小说,这两部作品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战争和爱情为主线,两个女主角都在乱世中找到真爱,然后分别,重逢,再分别,从上层社会的淑女变成勇敢坚强的成熟女人。两部小说中都充满了浓厚的南方情结。就其中的家园意识和回归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南方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人们对土地的眷恋在小说中的反映,以及战争的残酷和对生活的执着等这些互相交织的因素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丹 《考试周刊》2009,(33):30-33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著名女小说家玛格丽特·米西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成名作。她生于亚特兰大市,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飘》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她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1949年,她不幸死于车祸。她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太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飘》是美国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所著,作者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写乱世中佳人的命运,写飘然而逝的美国南方文化。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也深受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作者成功刻画了一个个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5.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作品以美国十九世纪淘金热为背景,以一只生活在南方并且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狗布克为主人公,讲述了布克被狗贩子贩卖到北方拉雪橇,最终在荒原之上野性复苏,回归狼群的故事。不同于以往研究者从生态学和形象学来分析作品,本文主要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并探讨它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飘》是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我们主要从文学创作背景和人物性格两个角度入手,对美国南北战争有了客观与主观的认识,并通过对主人公斯佳丽、白瑞德性格特点研究,来分析他们的性格中的闪光点,及这本书的精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小说《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方的生活,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作者赞扬了她们的博爱无私和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追求,充分肯定了她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由此揭示了妇女应该打破世俗的限制而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小说《飘》中的斯佳丽如何由一位南方淑女变成为新女性的过程,斯佳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博大的人文关怀和深切的自立期待。  相似文献   

19.
《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着重描述塔拉农场主的女儿思嘉丽在战前战后的生活,同时通过思嘉丽与艾希礼、瑞德等人的感情纠葛为线索,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壮观而又生动的南方社会的生活画面。其中处处体现了作者玛格丽特的女性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女性,玛格丽特和书中主角透露出的女性思想和美好品德对当今时代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傅东华先生所译之《飘》是美国畅销小说GonewiththeWind的最早译本。长久以来 ,这部译著饱受译学界的非议。本文旨在从宏观的视角 ,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傅译 ,找出该译作的宝贵之处 ,分析影响其成形的客观文化因素 ,并藉此对翻译批评标准的现代新思路作一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