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宁县方言中有一个动态助词“着来”,它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事件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出现在“着来”前的谓词需要符合[+持续性]的语义特征。在宁县方言中,“着来”的功能是叙述或询问参照时间以前某时正在进行的事件或持续的状态,文章具体分析了“着来”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曾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副词,文章首先考察了副词"曾经"的句法特征,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曾经"的语法意义,发现在组合中被修饰成分只有同时满足[+过去发生]和[+可被否定]两个语义特征时,它们构成的才是一个合法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正、在、正在”是一组语义极其相近的时间副词。它们的核心语义都表示事件的进行或状态的存续,但着重点不同“。正”着重于事件发生的时间位置“,在”强调事件所处的进行、存续之状态,而“正在”则既表示事件发生的时位,又强调事件进行时所呈现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事件语义学、范畴语法以及谓词逻辑等理论,对其语义进行形式化描述,更加验证了语义特征分析的准确性以及时态分析的可靠性,也向实现中文信息处理又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4.
"偏偏"和"偏"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表示转折。本文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从语义义项关联和主观性的角度考察它们的异同。"偏偏"侧重于表达主观评价,更多地表达说话人对施事者的态度和评价;而"偏"侧重于表达主观愿望,主要是施事者的主观想法。简言之,二者的区别为:偏偏[+主观评价]/偏[+主观意愿]。  相似文献   

5.
通过语料探讨分析"纷纷+V"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前人研究结论,对留学生造句偏误进行探讨。在句法结构上,"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的用法并不罕见,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用法应区分单、双音节两种情况。在语义特征上,副词"纷纷"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纷纷+V"结构主语全部有[+多数]义,大多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谓语动词全部有[+动作性]义,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具有[+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一、句末助词“得”“得”不同于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得”,在安陆方言中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在延续或存在。这一意义在普通话中用“着”表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了“着”的四项意义: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副词“正、在、正在”,句末常有“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加副词“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句法——语义界面入手考察英汉结果构式的Rpastp制约,旨在借助词义分野和语义互动探究其语义缘由。研究发现:第一,过去分词承继了根词的语义结构,并对其进行凸显和侧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义结构:隐性[+事件]义和显性[+状态]义,两者在句法相关性和Rpastp制约强度上存在差异;第二,Rpastp制约是语义互动和竞争的结果,通常,过去分词的[+事件]义与结果补语的[+状态]义存在冲突,其[+状态]义惟有在认知外驱力压制下完全状态化并超越[+事件]义后方能与结果补语的[+状态]语义相容,形成合格句;第三,英汉结果构式中Rpastp制约强度因语法化差异而存在不同,汉语表现为强式,而英语表现为弱式。  相似文献   

8.
"副词+的+X"结构是副词的一种超常用法,本文重点分析助词"的"在"副词+的+X"结构中的句法语义功能。副词作定语必须是带有标记的,助词"的"必须出现。它在句法上通过后附,将副词修饰化为指称性"X"的修饰成分,作定语。在语义功能上可以明确副词与"X"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对"副词+的+X"结构有促成作用,甚至影响成句。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共时考察中发现:"连连"是反映动作行为发生的短时高频率副词。语义可指向数量短语,也可指向动词谓语,或同时指向数量短语和动词谓语。其语义特征可描述为:[+频率][+反复][+持续][+间隔][+短时]。分布上,"连连"不受动词音节的限制,可修饰动宾短语。修饰准动宾短语时,数量短语一般倾向是个约量。  相似文献   

10.
对超前夸张"还X就Y"格式进行句法和语义分析。句法上,"还"和"就"为时间副词,"X"由"VP1"、"在+时间词"以及"AP1"等语类充当,"Y"由"VP2"和"AP2"两种语类充当。语义上,"还"的语义特征为[+持续],"就"强调"Y"实现得早或快,承接"X"。"X"和"Y"具有时间、地点和性状三个方面的非现实关系,此格式具有[+超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丰镇话里的"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描写晋语丰镇话里的高频动词“着”的三种分布状况及其结构“着·谓词” ,“着·名词”及独立成词 (含其变体“着着”与“着一着”) ,指出它在这些结构中的语义分别具有 [+致使 ]、[+处置 ]与 [+制作 ]、[+取予 ]等主要特征。基于这样的事实 ,我们认为“着”在该区并没有语法化 ,从而为它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提供一个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发现"在使用频率上高于"发觉",语法语义都有不少相近之处。两词具有瞬时实现特征,语法上的表现是不能带语态助词"的";可以引发对角色者具有影响力的意外因素,语法上体现为宾语语义构成。运用交叉理论分析二者重叠之义,在实践上很难进行。辞书释义应该反映语词实际,解释时应淡化"开始"因素,适当介入动作角色者,体现词义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4.
日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存在于动词、而且也存在于格助词之中。格助词"に"的多义性表现最为突出。利用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对"に"格助词多而复杂的功能和意义进行范畴化认知整合,证明"に"格助词的诸多意念功能意义都可以归纳整合在"存在点"、"起点"、"着点"的范畴之中,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に"格助词以"存在点"、"起点"、"着点"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5.
株洲市区方言中的"去哒"可以充当时体助词,表示过去发生的事件,也有结果性的用法,表示过去发生的行为引起了现时状态;可以充当表示想不起来的疑问语气以及表示责备的语气词;还可以用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极其高。在作时体助词和语气词时跟北京话中的"来着"相似,由时体助词演变为语气词是受到主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北海白话中的"冇"是具有否定意义的动词和副词,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文章从句法结构组合、语义特征以及句式、能修饰什么样的"体"范畴等方面,探讨"冇"的语法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副词"势必"进行语义分析,"势必"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在语义上除了具有揣测语气副词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动态性][+未然性][+较强理据性][-强主观性]的语义特征。从语义指向上分析,"势必"前指句子主语,后指焦点信息。分析"势必"出现的语义背景,"势必"倾向于消极的语义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9.
光杆动词"把"字句是现代汉语"把"字句的特殊形式,歌词中存在着大量的光杆动词"把"字句。本文对这些光杆动词从音节特征、语义特征、构词特征、句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歌词语言中光杆动词"把"字句的生成动机,认为从语篇衔接角度看是为了实现语音模式衔接,从语用角度看是为了进一步突出焦点,从语义角度看,是为了体现动词的[+完成]义和[+持续]义。  相似文献   

20.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其方言特征比较明显。"飞"和"多"是温江话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两个程度副词,与普通话中的程度副词相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拟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个副词作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