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9):61-62
义东地区沙河街组发育多期砂砾岩扇体,根据其不同的岩性组合,通过正演模拟,分别研究各期次扇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从而识别不同期次扇体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现代沉积学、测井学和地震勘探等手段,对王庄地区砂砾岩扇体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艳 《内江科技》2013,(2):42-43
埕南地区砂砾岩扇体叠置发育,岩性组合较杂,描述较难,对圈闭的有效性也难以判识。本文在分析扇体地震反射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波形分类与时频分析,开展了扇体垂向和横向的精细划分,利用倾角属性与砂岩百分含量分析圈闭有效性,得到了有效圈闭分布与成藏认识,优选了有利勘探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贾若 《内江科技》2011,32(10):133+91-133,91
砂砾岩扇体是今后胜利油田增储上产的主战场,其扇体识别与期次划分、储层四性标准和油藏开发模式的研究对于此类油藏具有重要意义,从砂砾岩扇体的地震相特征出发,并结合测井、录井及试油试采资料研究砂砾岩扇体旋回体的划分和小层划分.确定了各砂组的四性界限,基于此制定了相应的滚动勘探开发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各砂组储层物性、层间干扰比较严重,油井初期产能差异较大的问题,为满足老油田合理的开采速度及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砂砾岩储层作为一种特殊的碎屑岩储层在我国东部各油田的隐蔽油气藏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砂砾岩储层在分布规律和储层地震预测方面存在许多难点,因而本次研究针对坨71区沙三段开展砂砾岩储层研究。研究区受古地貌沟谷控制,沙三沉积时期位于深湖中,沙三下砂砾岩储层属深水湖底扇沉积,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三个亚相;目的层主要为扇根-扇中沉积,在纵向上,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扇体范围逐渐扩大,在平面上,发育了多条水下辫状水道。在地质规律分析基础上,本次研究利用基于频率特征的三维地震储层解释技术—频谱分解技术开展砂砾岩储层预测研究。以井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储层属性研究的结果,认为研究区各小层砂体呈朵叶状分布,砂层厚度变化快,并且储层预测结果与地质规律认识吻合度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芳  张建芝  杜波 《内江科技》2011,32(7):136-137
盐家地区沿陡坡带广泛发育多期叠置的砂砾岩体,其结构特征复杂,难于勘探开发。本文在明确砂砾岩体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岩性、电性、地震反射、属性特征和反演资料等特征探索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资料的砂砾岩体期次划分方法;通过单井与地震资料的相互标定和约束,划分出砂砾岩体大尺度的沉积期次;根据地震响应变化规律,通过时频分析、约束反演等技术精细描述砂砾岩扇体内幕特征,将研究区沙四段划分为9个期次,圈定了砂砾岩体的分布范围。该方法在勘探生产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该类油藏由定性预测到定量描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震资料将沉积与地震属性相结合,是目前针对钻井资料较少的区域,开展沉积相研究最有效的方法。研究区主要以冲积扇砂砾岩沉积为主,地震反射杂乱,利用常规砂泥岩储层沉积相分析方法较难准确识别各沉积相带特征。通过岩心特征、测录井资料等地质分析,结合地震属性解释结果,确定了目的层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五3东区上乌尔禾组属于冲积扇沉积体系,物源来自西北方向,主要发育扇根、扇中亚相,有利微相以粗粒度、强振幅的主河道、主槽、辫流线为主。  相似文献   

8.
冀延民 《内江科技》2014,(4):64+63-64,63
<正>利津油田利96块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不同微相地震特征有一定差异,但有效储层扇中砂体与扇根、扇端砂体地震属性与波阻抗属性相似,准确区分有效储层与无效储层的展布范围有一定难度。本文在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相分析法、属性分析法、波阻抗反  相似文献   

9.
师涛 《内江科技》2013,(2):148+168
为证明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体的原生性,利用车镇凹陷典型井—车古25、车57和车66等井的地化、原油物性资料,分析了车镇凹陷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原生性。原生油气藏分布广泛,成藏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油气藏,根据原生油气藏的特性,说明了砂砾岩扇体储层物性后期改造、相带控储的储层特点,总结了原生油气藏成藏特点,阐述了石油地质意义,为砂砾岩扇体原生油气藏下一步勘探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C121井为例展示了离散合成记录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C121井的目的层为一套砂砾岩,砂砾岩及其上下各岩性的速度界面明显,砂砾岩目的层处常规合成记录与实际地震剖面吻合较好。利用离散合成记录分析了常规合成记录标定中砂砾岩底面所对应的波谷和砂砾岩顶面所对应的波峰分别是哪些地质界面的综合响应,并计算了各地质界面的贡献率。分析认为,砂砾岩顶面对应的波峰主要来自于砂砾岩之上泥岩-砂质泥岩的界面与火成岩内部泥岩夹层的顶面,而砂砾岩底面对应的波谷主要来自于砂砾岩底面。因此,利用砂砾岩底面对应波谷的地震属性预测砂砾岩的分布可靠性较好,在砂砾岩顶面对应的波峰和砂砾岩底面对应的波谷中应当选择后者开展砂砾岩储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规律研究的前提下,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对盐家地区中深层砂砾岩体开展成藏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家地区浅层砂砾岩油藏受扇根的侧向封堵、构造形态及烃类粘度差异等因素形成稠油成岩差异封堵构造岩性油藏、稀油背斜构造油气藏及稀油断层遮挡的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元坝地区陆相砂砾岩储层分布范围广,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复杂,测试气产量差异大。前人对区域砂砾岩的基本特征研究不足,砂砾岩储层预测受到制约。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砂砾岩具有岩石组分复杂、成熟度低的岩石学特征;砂砾岩储集空间具有多样性,溶蚀孔隙、原生孔隙及裂缝是本区陆相砂砾岩的三大储集空间类型,在局部井段见铸模孔和杂基微孔。同时,储层总体具有特低孔特低渗、局部具有特低孔中高渗的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6):67-68
高邮凹陷环邵伯次凹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而成的砂砾岩体,邵8、真X43-2等井钻遇砂砾岩油层并获得较好产能,而同区实施的邵X19、真X200等井虽然也钻遇砂砾岩体,但并没有油气显示和工业油流。本文从邵伯次凹砂砾岩体油藏地质特征入手,分析砂砾岩体油藏成藏的必要条件,认为在邵伯次凹同等油源、运移、储盖组合条件下,圈闭的构造、沉积相带及岩性等要素是成藏的关键所在,也是寻找砂砾岩体油藏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姚素君 《内江科技》2014,(2):131+133-131,133
<正>车西洼陷中深层砂砾岩体是车西地区一种重要的油藏类型,其分布广,勘探潜力较大,但物性差、产能低、岩性组合复杂、横向变化大等特点一直是制约油气勘探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砂砾岩体的层序界限特征入手,分析了不同岩性组合模式的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多种属性特征识别更加合理准确划分出层序界面,结合本区速度、压力、砂岩厚度等特征分析,划分出砂砾岩体与滩坝储层的有利发育区带,提高了该区中深层砂砾岩体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国内砂砾岩油气藏分布广、储量大,但其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因此深入研究砂砾岩形成机制及发展新的砂砾岩储层研究技术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砂砾岩油气藏储层研究的三大难点,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简明阐述了目前国内各大油(气)田针对砂砾岩储层的近二十种先进技术,最后提出了未来砂砾岩储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曲长胜 《内江科技》2010,31(5):124-124,207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潍北凹陷北部陡坡带孔二段砂砾岩体进行了研究,认为北部陡坡带发育近岸水下扇,并对其成因和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沉积相带是砂砾岩体的主要控制因素,扇中亚相物性最好。紧邻生油洼陷,成藏条件好。扇中亚相为主要勘探相带,主要为岩性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北带深层裂解气藏为凝析气藏和纯气藏,沙四下亚段高成熟烃源岩是其成藏的物质基础;膏盐岩、泥岩及碳酸盐岩是该区的三套优质盖层;发育在大断裂背景上的各种砂砾岩扇体储层是油气成藏的储集层。东营凹陷北部断裂陡坡带具有这种有利成藏组合条件,是深层天然气富集和分布的区带,也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应用地震资料、测井资料、钻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进行精细井震标定,明确含油砂体在地震反射中的位置;通过制作相干体切片指导断层平面组合,分析断层展布规律;通过目标砂体沿层地震属性切片、精细对比目标砂体在地震波形剖面和地震属性剖面上反射特征的变化综合描述储层平面分布形态,为复杂地区薄层砂体油藏评价和储量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是胜利油田下一步开采目标,因此,有必要探讨其开采面临的问题。结合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采特征,从技术、管理机制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探讨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油田分公司高效开采深层砂砾岩储量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娣 《内江科技》2013,34(3):149-150
在东营凹陷北带东段沙四段、沙三段砂砾岩扇体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层压力研究,深入探讨了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地层压力对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分析认为:沉积相和岩性是控制有效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效储层百分含量与沉积微相相关性最好;地层压力是通过抗压实作用、抑制胶结作用和形成裂缝来控制储层物性,成岩作用主要通过溶解作用来改善储层;通过分析对比说明地层压力对储层的控制作用要强于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