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产学研协同创新经过管理协同、组织协同、战略协同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当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科研管理存在着整合力度不强、管理过程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应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科研评价和激励体系,强化学科科研协同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延伸和发展,反映了当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产学研合作的关系,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有助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主创新能力是衡量当今世界各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是提升创新效率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美国、法国、日本及韩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发挥高校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优势,深化校企平台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法律政策体系,争创科技创新服务型政府,建立高度市场化的协同创新中介组织,着力培育协同创新文化等方式,可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提出到2020年成为科技创新型省份。科技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要为科技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为此,教育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针对文化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投入力度不强、产出质量不高和协同度较低等问题,只有加大产学研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文化产业人才的产出和协同创新要素的充分融合、提高知识创造与知识对接效率,才能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产学研创新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将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措施和必经之路。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研究主题,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概念内涵""生态视角""知识视角""机制视角""绩效评价"五个角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为未来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重大发展趋势。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多种作用模式,各主体以特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进行合作,不同模式的适用对象、合作内容、方式和效果各不相同。从组建方式、科研成果转化方式方面研究美国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从而对我国协同创新的模式优化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创新主体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推动力量,特别是科技中介以其自身的性质和功能在科研成果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成果转化法律保障体系,对规范科技中介组织运行,提高科技服务水平,深化产学研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迟遇 《考试周刊》2014,(67):149-150
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创新资源,将其转化为培养人才的优势,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剂。辽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着力点在于为地方经济服务,应做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协同创新为手段,打破传统壁垒,加强多方联合,促进资源共享,提升科技水平。研究辽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基本途径及保障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使教育和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着手构建协同机制,促进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合作对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具有促进互相发展、推进多方共赢的作用,如何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对提高产学研大合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提出了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整体设计,以L职业大学智能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例,分析该中心体系支撑机制、践行主体、实施载体等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总结出三条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细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明确各主体的优势、劣势,取长补短,充分整合各方主体资源,产学研合作中践行主体创新”“加大文化融合力度,实现实施载体的全方面开花和促进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3.
合作创新绩效是衡量产学研网络产出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衡量产学研网络是否成功的标杆。而产学研网络的基本特征又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现有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搜集网络特征变量的数据,缺少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搜集数据。基于网络结构特征视角探讨网络特征与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发现,中间中心度和联系强度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的影响,而结构洞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艺术类院校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营造政、产、学、研多方积极参与的合作环境,以互利共赢为根本目标,厘清合作主体的权责利分配,遵循分层次逐步推进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包括协调、保障、激励、扶持、投融资等职能的系统机制,助力我国文化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经济一体化促使美英两国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美国和英国分别形成了合作式创新生态和竞争式创新机制。美国在制度支持和产学研合作的良性循环中激活了学术知识的经济引擎作用。而英国低水平、不合理的政策干预未能扭转校企相对隔离的状态,大学在市场机制影响下难以充分发挥高质量学术知识的预期经济效益。为有效促进学术知识的生产与转移,政府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合理施为,成为政策目标的执行者、信息沟通的桥梁、政策实效的支持系统,直接并积极参与创新生态的构建、激活并稳固产学研合作的社会基础、保障创新活动的质量,促进产学研合作以保障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创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新时代高校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提升创新创业教学产出效果。通过优化师资来源与结构、培训培养与国际化、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配套校园服务,构建四位一体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架构。双创型师资队伍主要通过实践育人和产学研协同育人两种模式来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而通过两种育人模式的产出效果闭环反馈,支撑双创型师资队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存在教育理念滞后且不适应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产学研不到位,企业很少参与人才培养、教育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和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与创业训练不够重视等问题,提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构建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体系、校外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大学生科技训练第二课堂活动三个层面的工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取得较为显著的创新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不高、创新意愿低的问题,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博弈双方采用“积极合作”和“消极合作”两种策略,通过对协同创新行为的动态演化博弈和参数变化的分析,明确其演化机理与均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风险系数的增加、创新资源水平差距及学习能力差距的扩大,促使创新主体选择“消极合作策略”;协同创新预期收益的提高会增加选择“积极合作策略”的概率。并从政府引导支持、动态分配协同创新收益与成本、“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术团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航空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作创新系统中财务管理的利益分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组织机构,就技术创新建立一种合作关系,在一段时间之内,从事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机构之间保持着独立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分配,并且在完成共同开发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各自目标的一种技术创新活动。既然是合作,那么必然会涉及到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的相关问题,这是合作的基础,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后发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欠发达地区在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的单纯技术引进具有局限性。合作创新是满足欠发达地区企业获取技术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双重需求的有效途径。欠发达地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模式是:从参与委托研发到联合研发,再到自主研发,逐步培育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