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语文作为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语汇是民俗语言的活化石。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民俗语汇对于提高交际能力、学习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俗语汇的含义、特点、语文教学应用等几方面对民俗语汇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蕴含该民族的各种文化要素,正是这些民族文化要素赋予语言以丰富多彩的民俗语义。本文试从民俗语义揭示文化因素在哈萨克语汇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言语汇属于语言民俗,语言民俗体现民俗文化,文章通过辑录《龙泉号军烟云录》文本语境中的地名词语,考释了文本中地域名词的结构、词义和语用,分析了地名词语涵盖的民俗文化特征、词语构词理据,对深入了解语言民俗及其文化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俗语汇是民俗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色彩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不同色彩的不同信仰本身也是民俗的内容,因而民俗文化与色彩文化之间必然产生一种相融关系,色彩民俗语汇就是丰富的色彩民俗积淀的结果。色彩民俗语汇在语义上的特征,与一般的民俗语汇相比,突出了色彩语素在整个语义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方言语汇与民俗——以景阳镇为例》是将方言学与民俗学有机结合的一部力作。该书记录了整个恩施地区近百年来的方言特点,研究对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内容立足生活,丰富全面,应用范围广泛,研究系统性强,揭示出语汇特性,彰显出民俗文化内涵,探讨了社会巨变对语言和民俗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三明地区的客家方言民俗语汇,内容上反映了生动的客家生活习俗,体现了强烈的客家文化主体意识,表现出鲜明的客家地域色彩,充满客家人的智慧和情趣;形式上显得短小精悍、生动活泼、方音浓郁。三明地区的民俗语汇普遍反映出青山特征、理学特征和移垦特征,而移垦特征在客家民俗语汇中尤为显著。它与赣南、粤东的客家民俗语汇存在差异:赣南更多表现为走出围垦与回流的特点,粤东则更多地表现出漂泊的海洋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22,(1):39-44
陕西民俗语汇翻译有利于弘扬陕西文化。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既要最大限度地传播当地文化,又要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无疑加大了民俗语汇的翻译难度。以翻译传播学为理论工具,对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中的陕西民俗语汇翻译进行研究,并提出翻译传播策略:编码复制、编码改写、编码构建、编码复制与构建,意在更好地传播陕西民俗,增强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语言语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语汇是舞蹈作品创作和研究的基础材料,语言语汇和舞蹈语汇都承载着组合语义、表情达意之要旨。本文以杨丽萍的原生态舞蹈语汇和语言语汇体现的民族性进行对照,以期开阔新的语汇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与新疆地域民俗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汉语方言词汇系统的构成成分内容丰富:有继承中原化的基本词语;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基本词语,有反映新疆本地特色的语语,有大量的借词等。从这些词语中既反映了新疆汉语语方言的来源,特征也反映出新疆特有的地域民俗化内涵,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语言在其发展变化中具有的融合特点。  相似文献   

12.
谚语是民间口头流行的语言形式,谚语的通俗性特点与禅籍的口语化特征相一致。因此,谚语是禅籍中常见的一种语言形式。谚语是定型定义的特殊词汇成分,在动态运用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在禅籍这种特殊的语境中,谚语的意义出现了多种变化。  相似文献   

13.
学大师老舍同时还是一位语言规范化的积极宣传和自觉实践。在现代汉语规范化方面.老舍有很多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论述。以往这方面研究相对其学作品方面的研究显得薄弱。章对老舍有关“方言土语使用问题”、“词汇语法规范问题”、“标准音和汉字改革问题”、“民族性和句式选择问题”几个方面的论述进行总结评介,有助于从另一角度认识老舍。  相似文献   

14.
《山歌》吴语词汇试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歌>是明末文人冯梦龙编定的苏州一带的民歌小调集.这部几乎失传的<山歌>从内容上来说,绝大多数是不可取的,但它在语言上却客观地保留了明末苏州一带的许多吴语词汇.本文主要对一些前辈学者没有注释的吴语词汇进行注释,并对一些有待商榷的已释词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进一步增加了<山歌>的可读性,对现在我们进行的对吴语的历史研究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民俗文化的角度梳理《白鹿原》的物质民俗文化词汇,结合作品中的语言实例,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予以解读,以发掘其所蕴藏的关中物质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上个世纪前五十年关中农村物质民俗生活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黎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4):25+28-25,28
民俗语汇是语词中同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而民俗本身植根于乡土的特性,就使得其载体——民俗语汇具有较强的修辞功能。修辞构词,是指运用修辞手法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手段。《菽园杂记》的修辞构词主要有:比喻式、借代式、婉曲式、引用式、摹绘式、综合式。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概念隐喻运用于外语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及表达机制。把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看做是目的语概念系统的体现方式,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外语学习者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流利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达到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重点矿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词汇量与语言各项技能水平的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四级阶段词汇量平均达到4192个;词汇量与口语、听力、阅读理解、词汇结构、完型填空、写作及四级成绩之间在a=0.01水平下线性关系均显著;不同语言综合能力的学习者,其词汇量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词汇量的学习者,其语言综合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