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他们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纪伯伦这是纪伯伦的一首小诗。我深知,给孩子一个快乐自由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在我殷切的期待中,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到了一首诗,诗的题目是"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诗中这么写道:放风筝的孩子,你到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孩子,就是堆雪人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粘知了的孩子,放风筝的孩子,就是捉萤火虫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父亲节,女儿从幼儿园拿回来一张蓝色的小卡片和一个杯子送给爸爸。卡片做得很简单:一串脚印和一首小诗,还有女儿的一个小脚印。诗中的一段这么说:爸爸,有时候你的脚步太快,有时候让我难以跟上,所以爸爸请你走慢一点,因为你在引领着我。短短的一首小诗,还有那个可爱无比的小脚印深深地打动了我。当我们和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请放慢我们的脚步。在孩子的眼  相似文献   

4.
从小爱读诗爱写诗的,都是些眼睛亮亮的孩子。 一首诗诞生了,看太阳从我们的手上慢慢地升起。 写诗的人,手上撒的都是香香的花种。 给你快乐给你诗,诗带来了我们美丽的明天。 牵牛花,又牵出了一个亮丽的早晨。  相似文献   

5.
主题词:孩子     
<正>孩子是一首诗。每每我总惊叹于他们不经意间创造出的神奇,他们总爱拉着妈妈的裙角说"你是花",他们和树问好,担忧塑料瓶子变形时的疼痛,不厌其烦地抚摸一只泛灰的白猫……童年是生命中最鲜活的状态,而孩子,一定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艺术家。孩子也是一座迷宫,复杂而难以琢磨。太多规则,太多理性,把成人挡在了孩子世界的门外。文化学者薛涌先生在《拒绝成熟》一  相似文献   

6.
等待     
"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是一首美丽的诗,诗中描绘的人物便是辅导员.辅导员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当你热爱这个岗位时,你的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你就会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有人说:站着扔给孩子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会掉在地上;如果蹲下来给孩子苹果,孩子会说:老师,您也吃.  相似文献   

7.
教孩子写诗,许多家长会认为很难,这也许是把“诗”看得太神秘了。其实,在启发孩子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教他说出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就可以称为幼儿的“诗”了。幼儿常有奇特之语,惊人之言,很有点诗的味道。试试看,说不定你的孩子是个小诗人。下面几首日本幼儿的明白如话的诗,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8.
“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能使人快乐/母亲是世界上最动听的乐曲/能让人得到生命/母亲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陶醉”,看着这优美的诗句,你恐怕不会想到它是出自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之手。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做一首小诗或一篇文章,对唐山市光明实验小学熊学恩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说已是很平常的事。做完诗他们还要为每首诗加上不同的色彩:赞美母亲的诗该是绿色的,像高山、像大海;赞美春蚕的诗是粉红色的,它默默的来,静静的去,是一种宁静的美。每当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朗读着一首首略显稚嫩的小诗时,…  相似文献   

9.
谁给乡村孩子一片多彩的天空?三、乡村教师问题:糊涂的先生陶行知先生有首诗,名叫《糊涂的先生》。诗中这样写到: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学校成了害人坑!你的墨水笔下有冤魂!你说瓦特庸。你说牛顿笨。你说像个鸡蛋坏了的爱迪生。  相似文献   

10.
诗眼是一首诗的精髓,更是诗的灵魂所在。引导学生牢牢扣住诗眼"三重奏",就能层层深入诗之精髓,步步逼近诗之灵魂,感悟诗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池上》这首诗时,执教者在"偷"字上下功夫,采用词、意、话"三重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弹奏出深刻理解诗境、诗情的最强音。【教学片段】师:看看文中的图,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这是个调皮的孩子,从他光着小脚丫,摘了许多白莲蓬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孩子是首诗,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我却觉得孩子其实也是一首歌,一首跳动的歌,每个音符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一生的主旋律。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必须慎重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慎重实施自己的教育评价,关心学生的每一  相似文献   

12.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13.
周晓琴 《江西教育》2012,(12):41-41
<正>诗眼是一首诗的精髓,更是诗的灵魂所在。引导学生牢牢扣住诗眼"三重奏",就能层层深入诗之精髓,步步逼近诗之灵魂,感悟诗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池上》这首诗时,执教者在"偷"字上下功夫,采用词、意、话"三重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弹奏出深刻理解诗境、诗情的最强音。【教学片段】师:看看文中的图,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孩子?生:这是个调皮的孩子,从他光着小脚丫,摘了许多白莲蓬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白秀明 《考试周刊》2015,(21):119-120
<正>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年,我一直在研究如何让学生爱上英语,并始终保持浓厚兴趣。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体会。1.深入孩子的内心备教材意大利的马拉古兹在一首诗中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并不一定是存在的世界,他们有时的想法会令你觉得不可思议。尊重孩子的天性,理解他们的不可思  相似文献   

15.
曾经看到这样一首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诗中这样写到: 接孩子的时候老师总是很忙,让人不好意思多站、多问. 问孩子的情况时,老师总会说:"今天表现很好啊……". 孩子,你在幼儿园真的快乐吗? 接你时,我真怕看到你欣喜若狂的表情,还带着哭腔说:"妈妈来接我了".难道,妈妈接你回家,是你一天最大的期盼和快乐? 我的孩子,妈妈像选择爱人一样地选择幼儿园. 不奢望她像我一样爱你, 但希望你像我一般地恋她. 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你能让他把这里当做另一个天地,另一个家吗? 因为,爱或不爱,孩子的感受是最真实,孩子的回报决不会虚假.  相似文献   

16.
周明霞 《早期教育》2006,(11):17-17
有一首小诗《幼儿园,当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一直戏说这诗是“第二眼美女”。因为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只是浮光掠影地扫过.而第二次读这首诗时.我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是,我成了新建的新城阳光幼儿园的老师。二是,我已是一位准妈妈!当我重新细细品味这首诗时,我的心情也发生了改变.不由得生发出一些感慨来。  相似文献   

17.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写给他12岁儿子的一首诗。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它代表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共同情怀。可是,所有为人之父,为人之母者,当我们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有几个人能无愧地说:我就是这样!倘若我们的所为使自己还不能这样自信,那么,从现在起,每天看着孩子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朗诵这首诗吧!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一首名为《等我的身体也有了曲线》的小诗火遍网络,感动了万千网友。让人惊奇的是,这首诗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只有8岁的小女孩。不过别看作者年龄小,许多网友读完这首诗后都赞叹不已,有网友甚至称这是自己2015年读到的最感人的一首诗歌。的确,这首诗中满含着一个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热爱与思考。读完以后,相信你也一定会被感动。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是周总理的诞辰一百周年。想起周总理, 我头脑中不禁涌出这样的诗句: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诗人柯岩在1977年在《涛刊》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诵的,后来竟不胫而走,许多报刊纷纷转载,电台纷纷播诵,多家出版社收入悼念周总理的诗集,还被收入初中《语文》课本。这首仅几百字的一首诗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深厚的感情。而这首诗恰恰用诗的形式表达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有人说,散文是美文,而诗歌是美文的美文。她的美表现在多方面,而这首诗的美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巧用辞格表达强烈的感情 多次用“反复”的手法,使作者要抒发的对周总理无限崇敬、怀念的感情一次次向前推进。 诗是主情的文体,这首诗一开始就用“呼告、反复”的辞格表达亿万人民对我们敬爱的周问题的无限怀念之情。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这里,第一句是呼告,划横线的是反复。反复辞格的使用,仿佛痛失亲爹娘的孩子在反复低吟对亲人的怀念,抒发无比强烈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正>泰戈尔有一首诗中写道"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用这首诗来形容留守儿童的心理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孩子没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得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