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1,(5):53-53
内容:早在两千多年前,屈原带着对大自然的疑惑写下了《天问》,而庄子把大自然描述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古人关注"天地"、"四时"、"万物"的空间、时间的相互关联。大自然的结构、规律和关联是客观存在的。《天问:谁驱使了气候变化?》的目的是通过"天地之美","四时之法"和"万物之理",认识气候变化,探索驱动原因。  相似文献   

2.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1,(22):61-62
"大器晚成"的"大器"是什么? "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讲的是"道"的几种无为境界:最方正的东西没有棱角,最大、最贵重的东西总是最后完成,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最大的形象就是没有形象。  相似文献   

3.
《大闹天宫》《三毛流浪记》《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这些人物组成了我们记忆中的万花筒。随着日、美等动漫大国的市场开放,今天的中国儿童享受着由大量动漫、3D包围着的幸福童年。然而不少人开始担忧,这些"打打杀杀"的作品,是否会起负面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文娟 《知识窗》2013,(12):78-78
先来看两位教师在讲《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时的具体做法:第一位教师说:"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来进行交流。"学生马上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展开交流。虽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学生根本没有进入阅读的深层状态,小组合作形同虚设。第二位教师说:"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说明顺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六至第十自然段,在书上做好标记并认真思考这两个问题。"学生们立刻翻开课本,一边阅读课文,一边做好标记,并认真思考起来。  相似文献   

5.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1,(12):38-39
感动 一哥们酷爱踢足球,有天不小心把脚给踢骨折了。众球友前去看望,到了病床边,有人问:"我们这么多人来看你,感不感动?"那哥们回答:"不敢动,疼,等脚好了再踢……"  相似文献   

6.
美文共享     
亲爱的朋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刊登在本刊2006年第2期、第5期"每月一品"的《送你一支玫瑰花》和《感恩的心》?抑或记得刊登在本刊2007年第5期"每月一品"的《快乐的早晨》以及第6期"百草园"的《洗浴》?还有连续刊登在本刊2008年第12期~2009年第2期“百草园”的美诗——《恋爱的心情》《那一晚的等待》《芬芳的吻》,您还记得它们吗?  相似文献   

7.
2009年已经远去。回顾这一年,有太多的新闻、新发现、新技术、新突破不断涌现……不管是《科学》还是《自然》,不管是《国家地理》还是《时代》周刊,也不管是考古还是医学,又或是太空技术,本刊将所有这"新事物"一一进行盘点,给您带来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乐生 《世界发明》2011,(4):94-94
有多长时间没做过早操、没参加过运动会了?也许早已忘记《运动员进行曲》是什么样的了吧?当你把一张陌生的国外人做的专辑放进播放机,耳边却传来一阵《运动员进行曲》,你会怎么想?嗯,也许唱片被掉包了吧?  相似文献   

9.
曝光台     
《科技创业月刊》2008,(11):79-79
有关编辑①《创富指南》杂志是编给谁看的?答:《创富指南》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帮助无业者创业,指导创业者致富”,也就是说,《创富指南》是编给想创业、有创业潜质或正在创业(经商、办厂)的人看的。  相似文献   

10.
路过 《知识窗》2007,(10):26-26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或谣言的传布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穴:洞,孔.战国(楚)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gou,第一声,弯曲义)来巢,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中国周代的典籍.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我国著名国学大师熊十力先生,在其名著《十力语要》中说:"大哉孔子《周易》也;人天大典,镇国之宝."  相似文献   

12.
鸡蛋捏不碎     
有一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在打鸡蛋,我灵机一动想考考妈妈,就对妈妈说:"妈妈,你打鸡蛋的手法好熟练呀,可你能用手把它捏碎吗?""捏碎鸡蛋,小意思!"妈妈还挺有自信。"如果你能用手捏碎鸡蛋,我以后就不乱花钱了;如果你捏不碎的话,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2013,(19):45-45
你觉得《红楼梦》闷死人吗?我到现在都还是觉得《红楼梦》很闷,更不用说小时候了。有入跟我说《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付人的手腕特别厉害,我都很困惑:王熙凤这样就很厉害吗?有比妈妈的那些朋友厉害吗?大概因为我家里常常有“很多王熙凤”进进出出,所以我看《红楼梦》时,就觉得王熙凤还算“蛮正常”的嘛!  相似文献   

14.
《天演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起点,从此西方的学术思想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可是,《天演论》是一本译作;译者严复的学问经历与赫胥黎只有部分交集——海军;他们的终极关怀也只有部分交集——演化论的人文意义。严复自认为在宣传赫胥黎的"自强保种"之道,当年的读书人对《天演论》热烈反应,全冲着严复铸造的那套新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否则亡国灭种。至于赫胥黎究竟说了什么,他的论敌是谁,他的演化理论、政治立场又是什么?一个世纪之后,中国学界的流行见解仍然没有超越严复。本文指出,赫胥黎在《天演论》原著文本中提出了三个"演化"理论:人为选择(创造驯化生物)、自然选择(创造新物种)、文明(创造人文世界)。它们都以"选择"为核心概念,与中国传统政治理想的"选贤与能"呼应。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9,(3):62-62
问:“万千百十工程活动”到底是个件么概念?  相似文献   

16.
王晓贤 《知识窗》2013,(12):51-51
一、唐宋词人怀有孤独心态的原因李白在《将进酒》中曾说过:"古来圣贤皆寂寞。"虽然唐宋词人不能都称为圣贤,但他们普遍怀有孤独心态,致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思妇、游子、失意志士以及隐士等。为什么唐宋词人喜欢描写孤独形象,抒发孤独之感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外部环境方面的原因在恋情题材的词中,孤独心态明显来源于失恋或离别等外部原因。如温庭筠在《梦江南·梳妆罢》中描述了离别相思所致的孤独。此外,词人离开故土或亲朋好友而独处异乡客地,也容易引发孤独心态。  相似文献   

17.
邹丽霞 《科教文汇》2012,(26):65-66
《浙江新潮》是"五四"后浙江青年学生为适应新的革命潮流而创办的一个宣传新思想的刊物。施存统在第2期上发表《非孝》,《浙江新潮》被查禁,并引发了"一师风潮"。对新思想在浙江的传播,《浙江新潮》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崔梅 《科教文汇》2010,(1):51-52
《汉书》版本很多,现今使用最多的应首推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点校本。然而对于《汉书》这样一部流传了近两千年的巨著来说,历代辗转抄刻,错讹难免。作为宋代"四大类书"之一的《太平御览》,引书宏富,历来被学者视为校勘、辑佚的宝山。《太平御览》所引《汉书》资料计2823条,且与今本《汉书》有诸多不同,这便可以作为研究《汉书》异文的一条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9.
《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读《诗经》好处很多,最不济也可以多认识些动植物的名字。 然而,动植物名称因时、因地而异。《诗经》是西周到春秋的作品,要认识两三千年前的动植物名称谈何容易!以《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来说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到底是什么鸟?  相似文献   

20.
张焱 《百科知识》2010,(15):39-40
《礼记》中记载着孔子关于人生欲望的论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人的一生当中,有两件事最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欲望:一个是吃,一个是性。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于吃的欲望,只是吃饱不饿就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