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小学校长赴英国培训,考察了两所小学。其间,校长问一个英国老师:“你教什么?”(小学校长是想问一问她教哪一门学科),老师回答很干脆:“我教孩子!”参观另一所小学时,问同样问题,教师仍回答“我教孩子!”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的芝加哥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警察在街头抓到一个喝得醉如烂泥的酒鬼,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醉醺醺地回答:“我叫酒鬼。”警察怒喝道:“我知道你是酒鬼!我是问你叫什么名字?”那醉汉也不示弱,嚷道:“我不是告诉你我叫酒鬼吗?”  相似文献   

3.
中等吃饭的时候,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显得得神采飞扬。我问:“是下午有什么集体活动,还是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儿子回答:“都不是,是因为今天下午有两节好课。”  相似文献   

4.
寇丽娟 《幼儿教育》2011,(12):31-31
姥姥问:“想吃米饭还是包子?”宝宝答:“都行!” 爸爸问:“今天去姑姑家玩吗?”宝宝答:“都行!” 妈妈问:“宝宝穿哪件衣服,黄的还是蓝的?”宝宝答:“都行!”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管你说什么,宝宝总是一个回答“都行”。真的是都行吗?有的时候虽然宝宝嘴上说都行,可真要做起来,却又板着小脸,撅着小嘴,满脸都在告诉你:“我不高兴。”要么就是看似在做,但他的小心思好像又在惦记其他的,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的小脑袋里到底想些什么,你还真有点捉摸不透。  相似文献   

5.
“奶奶,小鸡出生了吗?”每天早上被奶奶叫醒,我一睁眼就问。“还早呢,耐心等着吧!”奶奶总是这么不紧不慢地回答我。终于放学了,飞奔回家的我,火急火燎地问奶奶:“奶奶,小鸡出生了吗?”奶奶笑笑,还是叫我耐心地等。  相似文献   

6.
在许多正规和非正规的场合,无论是面对大学的学生,还是新闻记者。每当有人问我:“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家是谁?”我便回答:“张抗抗。”问:“对你影响最大的作品是什么?”我回答:“《分界线》。”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常有人问:“教育是艺术还是技术?”我感到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此发问,把本来不是对立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技术人为地对立起来了。如果顺着如此发问的逻辑,我还可以问:“教育的首要条件是爱心还是智慧?”“学生应该获取知识还是能力?”“吃饭重要还是穿衣重要?”“父亲重要还是母亲重要?”等等。  相似文献   

9.
“玩笑”引出官司□刘臻荣案情:秦某好友史某对秦某刚从国外带回的袖珍收录机爱不释手,遂对秦某提出:“这小收录机真不错,给我吧!”秦某回答:“可以。”史某携收录机告辞。一个月后,秦某见到史某后问:“那收录机好用吗?”史某答:“效果很好!”秦某接着问:“那...  相似文献   

10.
校长,应该是一种思考的职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07,(17):40-41
曾有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多年的校长实践,你有什么样的深刻体悟?”我觉得实在难以用一两句话来回答,甜、酸、苦、辣,各种滋味都有,但我还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校长职业其实是一种思考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马祥勇 《师道》2012,(5):30-30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街上,一位教师遇到一个很久没见的朋友。朋友问:“现在在干什么?”这位教师说:“我在教书。”朋友又问:“干得怎么样?”“还不错,学生的平均成绩95分。”从这位教师的回答分析其职业定位,他将自己的职业关注到了书、分数这些狭小的空间。其实教育的空间天宽地厚,教育的田园卧虎藏龙.教育的事业彪炳千秋。今天,我应该怎样做教育?  相似文献   

12.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是R射线的发现者。一天深夜,他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学生仍然在做试验,便问:“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那位学生回答道:“我正在工作。”卢瑟福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呢?”学生说:“我白天也工作。”卢瑟福又问:“早晨你也在工作吗?”学生肯定地回答:“我从早到晚都没有离开实验室。”学生满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奖,谁知,卢瑟福又问:“这样一来,你用什么时间来反思呢?”  相似文献   

13.
朱国忠 《青年教师》2005,(12):35-37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在课堂上问了初一学生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令我意外的是回答“不幸福”的声音绝对压倒了寥寥的“幸福”声。我知道初一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的回答是遵从内心的。他们活在条件优越的当下。为什么会没有幸福感呢?  相似文献   

15.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开学才几天,讲台上就有了好几支铅笔。我问学生:“谁丢铅笔了?”没有人回答;我又问:“这支.红艳艳的,上海三星牌的,谁的?”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都很迷茫;我再举起另一支:“这支,刚卷了个头,几乎还是新的,谁的?”最后,我举起另一支:“这支.还是绘图铅笔呢,是漂亮的绿色,谁的?”依旧没有回答.小朋友们都瞪着无辜的眼睛瞧着我……  相似文献   

17.
枫景 《辽宁教育》2010,(3):27-27
那天,去给一个低年级的班级看自习。沿座间过道巡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嘁嘁喳喳,抓耳挠腮。我心中疑惑,就问他们:“.永们班主任老师不是给你们留学习任务了吗?”“留了,留的是教师节写给老师的作文。”他们回答。“那为什么还闲坐着啊?”我有些嗔怪。  相似文献   

18.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19.
提起牛,总会想起两个故事。 一是韩国的。韩国有位官员曾微服私访来到乡间,见一农夫正在用两头牛耕地,便大声问道:“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好?”不料农夫没有回答,等到了地头,才小声附在官员的耳边说一句:“左边的那头更好。”官员挺费解,问:“你刚才为什么不大声告诉我?”农夫回答:“另一头就能从我的表情动作猜出我对它的评价,它虽然尽了全力但没得到好评,心里头准会难过……”那位官员听了,恍然大悟,愧极。  相似文献   

20.
李小霞 《湖南教育》2006,(11):23-2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听众问正在做报告的著名企业家,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但并没有画圆满,而是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企业家反问道:“这是什么?”“圆”“零”“未完成的事业”……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顿了一下,然后告诉听众:“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下个缺口,让我的部下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