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的青年业余作者来信说,经常在一些散文中读到引用的古典诗词,有的运用得好,有的让人感到挺别扭,倒不如不引用。在写散文时,究竟怎样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呢? 就这个问题,我在下面举出几例谈谈看法。散文中引用古典诗词,一不是为了装点。用古人名句为今人的作品增强点文学味道;二不是为了显示作者有无古典文学的知识;只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抒发感情之时自然而引用的,有助于传情达意和对艺术对象的描绘。对于读者来说,既能从中吸收一些古典文学的知识,也能引发多重联想,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所以说,古典诗词在散文中出现,是为作者表达  相似文献   

2.
三、古典诗词名句进入新闻作品的美学价值中国古典诗词闪烁着美的光辉,用它来作新闻标题,或充当其他新闻要素,既可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强新闻的审美情趣和宣传效果,使读者得到一种美的熏陶和享受.古典诗词名句用于新闻写作,可产生多种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多熟知武警甘肃总队新闻干事张红樱的人,喜欢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句古词称赞她事业有成,桃李众多。虽有些望文生义,但也切合实际。素有“才女”之称的张红樱,在文学领域里,小说、散文、诗歌都写过;在新闻报道中,文字摄影兼搞,是典型的多面手和“获奖专业户”,仅去年就夺得武警部队文学大赛散文、诗歌三等奖,现场短新闻奖等,《兰州晨报》、《兰州晚报》等先后为她开设过专栏。此外,经她带出的26名素质过硬的新闻报道骨干,其中有15名已被各类军事院校录取。张红樱从小痴迷写作,参军后,她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业余…  相似文献   

4.
从本篇起,我们着重讨论古典诗歌对新闻写作的借鉴。不过这种借鉴不同于前述两种体裁类比式的借鉴,因为新闻作品一般不包括诗歌这种体裁。古典诗歌对新闻写作的借鉴作用,主要表现在新闻美学方面,包括新闻作品的内容美、意境美、情操美、语言美、标题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写作漫谈”专栏是探讨各类文体(包括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政论等)写作理论和写作技巧的百花园,是研究写作一般规律、学习写作基础知识的园地。她既有别于“业务研究”(主要是新闻业务研究),也有别于“作品赏析”(主要是有针对性地评介一些作品)等专栏。办好这一专栏,有助于提高采编人员和通讯员的基本写作素质。本期发表的《曹雪芹写“笑”》就是一例。为了探索和界定这一专栏的内涵和特征,本刊拟筛选一些相关文章陆续发表,同时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也能推荐和撰写此类文章在本栏发表。  相似文献   

6.
跳跃式行文法,亦称间奏式、断裂式行文法,原本是散文作品中,特别是诗词作品中常用的写作方法。它最早被国外的新闻界广泛用于新闻写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我国一些新闻工作者也注意使用这种手法,并逐步形成了一股时兴的新闻写作潮流。一批行文活泼、语言精练、...  相似文献   

7.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8.
梁衡的新闻三部曲之一《没有新闻的角落──一个记者的内心独白》人民出版社出版,另外两部是《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出版已有8年,凡是读过该书的人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获得若干启示。这是一本体例独特的书,它不是一般的新闻作品结集,也不是新闻理论文集,而是以“新闻作品+独白”的方式,把自己在改革开放最初10年的作品遴选而出,又把写作这些作品的背景、经过、体验、感悟一一道来。同时还有论述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的理论文章。这样的结集,表面看似有点杂,但细读全书,你会发现它如同散文的“形散神聚”结…  相似文献   

9.
“古典文学”这一常见习用之语,其涵义按理说应是不言而喻的,指古代文学作品,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一些混乱。如作家徐迟在《关于报告文学问题》(见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艺和现代化》)中说“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将现代人的作品归入古典文学之列。又如湖北出版的《东坡赤壁诗词》1985年第2期114页称将出版的《中国当代诗词选》是“解放后第一部由当代诗人创作、由国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古典诗歌总集”,也给当代人的作品冠以“古典”二字。最为明确、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著名学者周汝昌在《〈中国古代文学词典〉序言》中对“古代文学”与“古典文学”涵义之辨了。周汝  相似文献   

10.
新闻、散文这两个名词,是经常使用的。但新闻散文这个名词,使用得还不太多。本文试图就什么叫新闻散文、当代中国新闻散文的表现特征作一初探。何谓新闻?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何谓散文呢?散文通常是指与报告文学、传纪文学等作品相并列的文体,它是这些文体中比较自由活泼、不拘一格、题材广泛、讲究文彩、具有诗的意境、形散神不散的写作形式。新闻与散文“联姻”后结出一个新品种:用散文笔法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的文体。这种新闻散文体的特点是:题材重要,内容引人注目,讲究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是穆青于60年代初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散文笔法”,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应该“向自由的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这个观点,提出了新闻写作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文字上,把散文讲究意境、讲究文采的特点融会于其中,以增加新闻作品的意境和现场感,使之鲜活、生动,有启迪,可读性强。长期以来,新闻作品尤其是消息类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入新时期,新闻创作也进入多元互补的时代,它表现为各种文体间的交叉渗透,即各种文体都在向自身以外的品种吸收新的艺术元素,新鲜血液而完成自身的蜕变,其中散对新闻创作的影响尤为强烈,散文倾倾向正在成为新时期新闻写作的一个潮流,在这个潮流中,报纸副刊充当了“排头兵”和“试验田”的角色,新闻作品散文化,或者说作用散文写作的某些手法写作新闻作品,不仅可以把新闻写活,更重要的是这样写,可以把新闻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达到记者期望达到的社会效果。而这一点,正是新闻界提倡新闻作品散文化的目的所在,纵观其表现手法,大致有三:要用生动的形象说话,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要有自由活泼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胡海林 《新闻窗》2007,(1):21-22
“新闻写作散文化”一直是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目前新闻写作实践中的一个潮流。新闻报道借助散文笔法,使新闻作品以鲜活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日益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欢迎,并展示出这一报道方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没有专门写过散文。但是,也许由于“以小见大”的新闻通讯同散文作品有某些相同之处,多年以来,我比较喜欢阅读散文作品,尤其是喜欢杨朔和秦牧的散文作品。我觉得散文是一切文学样式中最自由、活泼不受拘束的形式。如果新闻记者能  相似文献   

16.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题目,是 新闻基本内容的高度集中和概括,是读者阅读新闻的向导,也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如何把标题作得诱人传神,令读者“一见钟情”?笔者认为,在新闻标题写作中,恰当地引用、翻新、借助于古典诗词的点化,不但为报纸增添“文”采,而且使文章顿然生辉,使读者读起来有一种音  相似文献   

17.
散文一直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最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散文讲求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讲究诗一般的意境,讲求文采,要求语言优美,如抚弦美曲,娓娓动听;要求行文生动活泼,光彩照人。如果将新闻评论与散文“联姻”,从而把大道理说得优美动听,就能“优生”出更好的评论作品来,就  相似文献   

18.
作为爱好新闻写作的初学者,我很想看看引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南京化学纤维厂宣传部长凌大同志的作品剪贴集。“听说有好几大本呢!”我曾暗暗咋舌。一天,他如我所愿,带来了他精心装订过的剪贴本。“嗬!这么厚厚的5大本呀!”我的惊讶声脱口而出。匆匆打开剪贴本,只见包括新闻报道、照片、言论和诗歌、散文、小说等的作品,足有一千多篇。看到我惊愕的样子,凌大同志淡淡一笑,说:“不要大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文学作品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许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由于在文学作品中,散文的标题和形式比较自由、灵活,与新闻更为接近,所以,近年来,散文笔法在新闻写作中应用较为多见。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一直提倡用散文手法写新闻。他曾经指出:“我们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清新明快的写法。”  相似文献   

20.
散文与新闻是分属于文学和新闻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裁,然而,这两种体裁又是可以相互渗透的。散文式新闻就是散文与新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闻文体。 在文体分类史上,散文的定义和范围曾经有过一个演变过程。在我国,古代散文是对韵文、骈文而言,除了诗、词、歌、赋等有韵的作品外,其它不受格律约束的文章,便总称散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便成了一个独立的文体。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