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员工离职,往往令企业HR和业务部门领导非常头疼,特别是核心领袖人员的离职,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带走一些“干将”和商业机密,因此离职员工常被视作企业的“叛徒”、“仇人”。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非常担心核心员工的离职。调查表明,选择非常担心的企业中,高科技企业占到了45.5%,排在第二位的是制造行业,比例为27.3%。高科技行业是知识密集型,核心人员的保留对于企业技术优势等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
人员流失率过高会给企业带来多种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在酒店企业主动离职的种种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新员工与酒店心理契约的失衡。针对这类毕业生从企业中流失的情况.提出了酒店新员工主动离职分类模型.并针对该类型新员工的离职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探寻高职毕业生流失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人员流失率过高会给企业带来多种负面影响。高职毕业生作为企业新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是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生在酒店企业主动离职的种种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作为新员工与酒店心理契约的失衡。笔者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企业的流失情况,提出了酒店新员工主动离职分类模型,并主要针对该类型的新员工离职问题。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探寻高职毕业生的流失控制策略。高职院校对酒店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心里契约管理是酒店与毕业生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高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然而,进入企业不久的年轻大学毕业生跳槽却非常频繁,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本人带来了损失,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不仅仅受员工离职普遍因素的影响,也受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其中,缺少必要的感恩之心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企业人才流失的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的主动离职使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核心员工离职导致的集体流失效应,对企业的打击更是致命的。因此,在企业和人才双方的博弈中应充分考虑到集体流失效应,并将其和个体离职带来的成本损失进行分离。博弈分析采用复制动态方程技术,更加系统地分析了一定条件下企业和人才的策略转化,为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人才保持机制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迅速,国家与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表现在技术的较量上,即人才特别是知识型员工的较量上。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与开发,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很多企业的发展却遭遇了一个很大的困难:知识型员工固有的性质造成他们的流动比较频繁,这对于其离职的组织来说不仅意味着人力资源的削弱,甚至可能带来技术和商业机密外泄的危机。对他们的流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汽车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无疑是企业的最宝贵资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激励与保持这些研发人员进而减少给企业带来损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分析研发人员的特点和需要两方面出发,由此提出汽车企业应采取的措施,激励与保持这些员工.  相似文献   

8.
企业核心员工流失会导致组织技术的外泄和发展的不稳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员工的离职将会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已成为核心员工风险管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型员工流失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知识资本的知识型员工已经成为企业的最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知识型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笔者从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入手,提出了如何有效防止知识型员工流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据专家分析,一个员工离职后,一般从完成找新人到顺利上手的替换,其成本比离职员工的薪水高出15倍到25倍,关键人才的外流,还有可能造成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市场客户及营销网络的丧失,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轻者影响企,业的发展,重者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留住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下面是企业留住人才的12条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核心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许多企业都频繁出现核心员工不顾重托离职而去的情况,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如何留住核心员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医疗专家流失率过高会给医院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何减少医疗专家的主动离职成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医疗专家主动离职的原因最终都可归结为专家和学校之间的心理契约失衡.本文在对医疗专家特点及心理契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医疗专家心理契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员工产生离职意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离职问题在企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核心主力员工的离职会对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对员工产生离职意向的原因进行研究,有利于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员工的离职问题加以合理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年龄、工作、性别的员工进行调查,得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意义、工作的可替换性、自主性、自我效能和组织承诺这六个因素与离职意向间呈负相关;纽织承诺、工作的可替换性、工作意义三个因素是员工离职意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年龄员工离职意向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不同性别、职位的员工其离职意向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企业员工的离职成本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黑洞,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昂贵的问题,它正在不断吞噬着企业的利润,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员工的士气和企业的生产率,是企业利润的无形杀手.针对如此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结果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也会影响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因此文中针对企业离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当然如何控制及减少员工离职对企业来说确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届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不协调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本人带来了损失,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不仅仅受员工离职普遍因素的影响,也受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应当引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本人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饭店业作为我国最早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行业之一,也最早受到离职问题的困扰。本文通过对饭店员工的离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饭店业员工离职原因的定性研究成果,建立了包含员工离职意向影响因素以及离职调节因素的饭店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模型。并且通过对影响员工离职因素的分析,从饭店企业文化、工作内容设计、人员招聘、员工培训、薪酬制度、职业生涯管理以及饭店员工离职管理等层面提出有效减少饭店业员工离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应届大学毕业生高离职率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不协调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本人带来了损失,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不仅仅受员工离职普遍因素的影响,也受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应当引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本人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违背:高科技企业人才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彼此认同、无需条文约束的一种心灵感受与协调,雇员对心理契约违背行为的认知与不良的雇员行为(包括工作马虎、离职等)存在高度正相关。本文结合高科技企业员工的特点,对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高科技企业员工的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提出通过心理契约的构建来减少高科技企业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资本的核心员工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宝贵资源。在人员流动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降低核心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分析核心员工的特点、流失原因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入手,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两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核心员工流失风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企业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通过培训来获得,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将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发展空间.企业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由获得知识和技术进步的速度所决定,这就给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以及生产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员工培训就不可避免地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为企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因此,如何抓好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将是每一个企业十分关注的首要问题.企业人才的培训是一个系统过程,涉及人力资源开发、人才使用、再培养、再利用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