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语     
《天津教育》2009,(12):3-3
好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汲取营养,要学会做“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教育专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告诫青年教师,当教师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将教书当作一项工作,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按流程完成工作、领取工资;第二种境界,热爱工作,善于吸收新鲜元素,但过多关注自己,上课教书更多“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第三种境界,热爱工作和学生,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来凡成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第三境界。其实在我们的物理学习中也有这三种境界存在。现以弹簧振子模型为例,来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以较少的时间汲取前人的知识成果,变“前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与知识的中介,起着传递、引导和调控的作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也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重要的不是怎样做,而是做什么。语文学习是一种积累,良好的语文素养必定建立在广泛的阅读基础之上。剪报是开阔视野,主动阅读,加强积累,提升境界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有鉴于此,每接一个新班级,我总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个本,一本做语文札记,一本做剪报。本文谈谈我的剪报学习指导。我们的要求有三:一要注明剪报来源和剪报原因;二要圈点品评写出自己的感受;三根据“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原理,要求同龄人的文章适当少剪,至少也要剪学长的文章。因为和水平差不多的人下棋会永远长不了棋艺,所以看文章,剪文章也要高水准,…  相似文献   

5.
清末王国维曾有做大学问、大事业的“三境界”说,我以为当老师的也有三种境界。一、职业境界所谓职业,就是谋生饭碗,赚钱手段。你雇我,我干事;你给我多少钱,我做多少事。一本教案守五年十年不变,一套教法历百课千课常新。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只求课堂有序,只要学生听话;唯参考书是从,唯领导命是听。有考试评比之忧,无进修科研之累。墨守成规,熟炼、顺当;不思进取,封闭、呆板。匠气有余,而灵气不足,是为教师匠也。教师如果离开《教学参考书》便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课堂同步练习》便出不好练习…  相似文献   

6.
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多是经过反复修改的。怎样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这里介绍几种常见的修改方法。搁置冷却法文章写成后,因为写时自己已经尽力而为,即使想修改,有时也觉得无从下笔。这时可以把写成的文章放进抽屉里进行“冷处理”...  相似文献   

7.
有位朋友曾说,当领导有三种境界:一曰“怒而不威”;二曰“怒而威”;三曰“不怒而威”。其中,“不怒而威”是最高层次。思索良久,我把它运用到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班主任是管理者,工作本身就有一个管理层次和方法问题,与“领导三境界”相对照,可比之为“压服、说服、折服”。压服属于“怒而不威”的低层次境界。这是班主任常用的方法,学生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特别是有领导批评或科任老师告状时,碍于面子,班主任大声“吼叫”,想以威势震慑学生。我刚当班主任,就常常如此。老教师告诫我:“年轻人肝火太旺会…  相似文献   

8.
<正>学习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是人这一生须臾不能离开的。往大了讲,学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往小了说,学习可以让人长知识、添智慧、强本领,可以让人知世事、洞人生、济天下。王国维讲过读书的三种境界,也是学习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种境界,代表人生漫长学习旅程中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课堂教学内容比作食物,那么,课堂师生关系有三种境界——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有营养,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是否会消化不良;当然也有“高明”的教师,将食物嚼得很碎,然后一点一点地喂学生。——应该说,这种“填鸭式”现在没有了市场。第二种是“诱导式”。教师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语言激发学生食欲,使他们自己动手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这种“诱导式”在教学上也叫“启发式”,比起“填鸭式”无疑是了不起的进步,因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方兴未艾。第三种是“共享式…  相似文献   

10.
祝明富 《新高考》2005,(1):19-20
文章靠材料“拼就”,境界依思想升华。你用什么眼光去选料.选择怎样的材料来行文,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得分的档次,这是得分高低的一条“标尺”。同一款式的衣服,尽管花色相同,如果布料质地不同,穿在身上就不能“同日而语”了。质地好的,穿上便能显出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情致;假若质地一般,甚至低下,那就大煞风景了。其实作文的道理亦如此,材料不同,文章的境界、格调也会不同,高下粗俗便一目了然,所以,选择有底蕴的材料来行文当是高分作文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怕作,一是怕“没材料”可写,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识过,没有经历过,或经历过的事情不“典型”不“突出”,不值得写;二是怕不知怎么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详写,怎样详写,心里没谱;三是怕任务重,没兴趣写。一次作从审题、确定中心、选材到打草稿、修改、誊写,相当费神费力,学生不想耐心去写。  相似文献   

12.
如何面对幼儿家长的指责文/戴向阳当幼儿家长指责教师或保育员过失的时候,教师或保育员或多或少有些想法。有的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别人的理解而委屈,便在家长面前发牢骚;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便不理睬家长。我认为这两种做法部是不正确的。当遭到幼儿家长指责时,教师...  相似文献   

13.
书学三境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辞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则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阐珊处”。我以为.书法事业亦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生的孜孜追求.在过程中需要保持持久的高度自觉状态,这种理性的自觉是主宰和支撑生命价值的灵魂。在教师生涯发展中有效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让三重境界各放异彩,让整个从教生涯完满幸福。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鉴赏》2006,(7):76-77
《人与猴》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寓言式小说。读第一遍时也许只觉得挺好笑,可几乎就在同时.脸上的笑便被深深的思考取代了,随后便急切地再读一遍,恨不得将眼前这些字句挨个儿把玩琢磨,直到有所领悟才长舒一口气。文中的“人”以为自己聪明,以为“猴”是供己取乐的;而“猴”照样以为自己聪明,以为“人”上当了。的确,若完全站在各自的角度观察、思考,他们都应当自豪——“人”之所以抛花生,目的是看“猴”如何以嘴接以爪剥食;“猴”上蹿下跳,意在赚取花生吃,得到了,便以为赚了,耍了可怜的“人”。  相似文献   

16.
角色变谈     
曾有一个智者就“快乐”送给少年四句箴言: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超然物外);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能这样处理角色,自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联系近十年的为师经历,仔细思忖这几句话,觉得回味无穷,联想颇多。不揣浅陋,把其移植到教学上,变成这四句话:把教师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把教师当成教师。自己以为,应该是很有启示的。把教师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的是更好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请你看看这次“佳作展评”中的作文,三年级的小朋友陈嘉卉同学看见下了一场秋雨,于是把这场雨带给自己的感觉,以及自己在雨中和雨后看到的高楼大厦作了一番对比,写成了《秋雨》这篇佳作;四年级吴倩倩同学的老师做了一个科学实验,吴倩倩觉得有趣,便把这次实验的经过及同学们看实验时的神态作了具体的叙述和描写,写得生动形象;桑银秋同学在养小鸡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也把它写了出来;唐天瑜同学从咕咕叫的泡菜坛中发现了“厌氧菌”,也写成了一篇佳作。还有,张翔宇同学因为无知而“害死”了可爱的小蝌蚪;“吹牛大王”张晗…  相似文献   

18.
也许因为我在当学生时也有过视作文为“畏途”经历的缘故,在做了老师以后,便更加理解也更加同情我的学生作文时“自眉担耳咬笔杆,下课急胡作文选”的无奈与为难。和我一样,他们也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难题所苦。怎样消除农村的小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消除们见,格把素材很多农村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写一种动物,宁肯搜肠刮肚写那些少见的珍奇动物,也不习惯于描写那些身边的家禽家畜;写“我的妈妈”,总觉得自己当农民的妈妈远不如人家当教师、当医生以至当清洁工…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些诗句是读师范时历史老师背给我们听的。十几年来,我一直牢记在心头.并暗暗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至今。  相似文献   

20.
不记得是在某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专家指点,铭记于心,还是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心得,总觉得“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是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走向最佳境界的必备素质。这十二字不仅包含了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法的教学要素.而且也指出其内在的关系:“心中有本”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前提;“目中有人”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关键;而“手中有法”是走向最佳教学境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