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初探科技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决策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被专家统治的领域,不具有专门知识的公众被认为无法了解科学技术的复杂性而被排除在这一政治过程之外。但在这种被专业知识所支配的科技决策领域,由于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逐渐成为公众关切和忧虑的对象。传统的排除公众参与的专家决策模式也日益受到持续的挑战,科技决策的民主化因此日益成为人们不断关注的课题。文章从探讨科技决策公众参与的理念根基——参与民主与协商民主入手,介绍了最近二三十年来西方在科技政策方面所引进的各种创新性的公众参与模式,最后讨论了我国科技决策中公众参与模式构建的尝试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我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春良  佟明 《科学学研究》2008,26(5):897-903
 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是近年来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广为流行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动因,把发达国家经验的主要经验概括总结为:政府促动,科学协会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方法的多样性和制度化,对建立我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对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提出了需求。公众参与科技决策,不仅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而且也保障公民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决策民主化的表现。本文在论述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客观需求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的需求,分析现有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公众参与科学技术决策的目标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非政府组织的决策参与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政府组织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性机构,是政府科技决策可依靠的参与力量。我国的科技社团、行业协会是典型的科技非政府组织和科技决策参与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科技决策中已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还需引入利益诉求和协调机制,非政府组织则是这种协调机制的组织平台。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众参与环境问题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环境问题的解决速度,更好地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把公众参与环境问题提到参与决策的高度,并对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决策理由进行了充分必要的论述:一是由环境的基本特征决定的;二是我国民主发展的必然;三是控制我国环境恶化的必然选择,最后就如何让公众更好地参与环境问题的决策给出三点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汪骏良 《科教文汇》2014,(22):224-225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发展民主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公众参与可以使行政决策的过程更加民主,程序更加合理,效果更加突出。但是,目前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本文立足于对行政权发展民主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发展民主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公众参与可以使行政决策的过程更加民主,程序更加合理,效果更加突出。但是,目前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本文立足于对行政权发展民主化趋势的分析,对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提出了若干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进程的推进,西方"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内涵与形式在20多年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从以科学共同体为主体的公众理解科学发展到科学共同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科学理解公众.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公众理解科学"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和研究了科学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变化的原因、解决方案,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科技政策领域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科技决策的制定还使用基于定量的风险评估与标准化的方法,缺乏对公众风险感知的考虑,使隐含着复杂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的科技决策问题,被局限在纯科学议程的藩篱中,缺乏多元化视角。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了解公众对科技风险的认知、感知与评价,揭示其对科技决策的出台造成一定的"困惑":标准制定的模糊性;科技决策的不确定性;议程设置的困境;两难悖论的选择及其分配的尴尬。通过考虑公众的风险感知,建立"民主模型",正视理性不信任的功效,提升科技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技术决策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欧美国家当前普遍采用的四种公众参与技术决策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全体参与者职能与责任、参与者和管理者不同定住、信息与知识和技能要求、力量对比与决策结果等参量,对这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出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从而为我国公众参与技术决策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论技术决策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慧敏  陈凡 《科学学研究》2004,22(5):476-48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国家技术决策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合法性与障碍、基本条件进行了论述,接着评析了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四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前欧美国家在技术决策过程中用于吸纳公众参与的主要实施工具。最后,本文对我国公众参与技术决策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谈毅 《科学学研究》2006,24(1):30-35
“科技民主”的理念打破了“专家”与“普通大众”之间的界限,认为专家的意见只是社会总体决策的参考,公众应当具有参与科技决策的权力,这也为公众参与技术评价范式的兴起奠定了政治基础。本文以国外围绕转基因技术所进行的公众讨论为例,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评价的目的与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公众参与科技决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从科技自身的文化和体制特点、社会形态和政治文化的变化、责任文化的兴起,以及科技与社会的交界面上社会动力等三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合法性。其次,从知识布局的变化、地方知识的作用、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知识质量的新观念、对公众参与的目的与阶段的不同理解、对公众“身份”的不同假设、实践经验等五方面,分析了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能力来源。  相似文献   

14.
“民主模型”强调公众通过参与科技决策,同科学家、政府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实现科学传播。在交流即参与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下,“民主模型”提供的只是科学传播活动的理论构想。这就需要论述“民主模型”的实践前提、目标及方案,由此展开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理论研究,揭示“民主模型”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地方频发的重大建设项目事件折射出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环节的严重缺失与薄弱,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参与项目决策遭遇着重重困境与障碍,突出表现在参与主体的范围受限、参与时间和阶段的滞后、参与方式的流于形式、参与过程的信息公开不足、参与结果的反馈缺失等。迫切需要采取完善制度设计、规范信息公开、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前置参与时间和阶段、开展实质性的多元参与方式、加强参与结果反馈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推进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切实尊重和维护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地方频发的重大建设项目事件折射出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环节的严重缺失与薄弱,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参与项目决策遭遇着重重困境与障碍,突出表现在参与主体的范围受限、参与时间和阶段的滞后、参与方式的流于形式、参与过程的信息公开不足、参与结果的反馈缺失等。迫切需要采取完善制度设计、规范信息公开、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前置参与时间和阶段、开展实质性的多元参与方式、加强参与结果反馈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推进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切实尊重和维护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公众参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自然资源决策过程中的法定必要程序。但不合理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能导致决策的接受度和满意度降低。本文根据自然资源决策的特殊性对企业决策制定管理领域的Vroom—Yetto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契合自然资源决策领域的Vroom—Yetton修正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修正模型的运用,并总结出公众参与模式选择程序和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技术预见本质上是一项开放性的活动,其特点在于其社会学特征。研究了国外促进公众参与科技决策及技术预见的主要途径,并分析了各种途径的主要优缺点及应用范围。针对我国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我国技术预见知识推广和公众参与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众广泛参与决策是《21世纪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公众参与应在制衡型环境政策中发挥独立机制作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多元化和社会自治组织能力是公众参与的基础,政府对民众的权力转让与分享是公众参与发挥机制作用的前提,环境法律中的制度规定是公众参与实际的形式保障。  相似文献   

20.
赵喜凤  蔡仲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28-1133,1205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的"可信性"依靠"科学的"标准,科学变成了决策的依据。但是科学本身的不确定性不但使科学所树立的权威形象难以维持,而且还可能给政治决策带来失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科学与政治备受质疑。科学所面临的"可信性"危机使人们开始从科学内部反思科学在解决问题中是否充分。对公众维度的忽视,是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的重要原因。具有经验型技能的公众参与科学,不但使公众的参与从口号走向了现实,也使科学从独断走向生活。食品安全的"可信性"是科学、政治、公众三者共同参与的结果,公众的介入使"科学的可信性"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