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过程,要重视引入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措施,从而才能保证水环境监测水平。基于工作实践,结合离子色谱技术,充分探索了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性能及实践运用策略。希望结合有效研究,能够为水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离子色谱技术对于水体中存在的常规水溶性离子能够实现有效的监测,与其他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采用的技术相比,离子色谱技术的应用成本更低并且有着很高的灵敏性,对水体环境的监测周期能够有效缩短,同时也能好很好的保证水环境的监测效率,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以及稳定的应用效果。当然,离子色谱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如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和精度准偏低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的改进和优化,从而保证我国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水环境中重金属的实时监测,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水环境重金属监测系统。系统主要由监测节点,网关,GPRS网络与上位机监控中心软件组成。系统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阵列检测重金属离子浓度,监测节点采用休眠管理机制。监测中心管理系统基于GIS技术实现对水环境重金属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数据展示、统计分析、超标报警功能。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水环境重金属实时、远程监测,系统传输稳定可靠,实时性高,组网灵活。  相似文献   

4.
曾秀华 《大众科技》2012,(7):105-107
针对惠州市各县区主要饮用水源地现状,结合流域历史水文资料、水利工程调度情况和水污染事件案例进行分析,指出惠州市饮用水源地突发事故风险主要来自水污染事故,分析其主要风险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惠州市应急备用水源初选方案,该成果对有效推进惠州市应急备用水源保障规划及工程建设、保障惠州市应急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而饮用水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资源,对人们健康起着很重要作用,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测,以避免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很多的企业、机构都是采用的离子色谱来对饮用水进行监测的,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可靠,而且方便操作。笔者针对离子色谱在饮用水监测中的应用作了一些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从河流的矿化度、电导率、酸碱度、总硬度和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方面分析惠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参数特性,并作出评价,认为对有效保护水源、保障惠州市供水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了离子色谱的定量方法对考核样品中的两个无机阴离子进行了测量,通过比对分析,从而筛选出合适的定量方法运用于离子色谱分析中,旨在为以后的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公益性服务资金短缺,水质、水量管理单位协调关系不顺,为此提出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同时进一步理顺水环境监测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0)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进步,在环境检测中离子色谱仪已经进入了广泛使用,因此离子色谱技术已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发展空间,逐渐在许多地方应用,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水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环境监测不仅是对简单的有机物进行分离和监测,而且包含了对环境中的无机物进行分离与监测。离子色谱仪已成为环境监测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水环境监测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公益性服务资金短缺,水质、水量管理单位协调关系不顺,为此提出加强水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同时进一步理顺水环境监测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评价单元,河流干流流经东阳和义乌主城区地带,由于建设用地比例过大,人类干扰活动强烈,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受破坏,生态安全状态一般;3东阳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城区人为干扰剧烈,非环境压力较大;干流水质状况较差,部分流域单元生态组织和服务功能较差;湿地退化较快,消落带受损较重。  相似文献   

12.
房岩  孙刚  刘倩 《现代情报》2010,30(12):51-54
按照安全性与开放性并重、领先性与成熟度并重、有效性与易用性并重原则,开发了基于GIS和网络技术的长春市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平台包括硬件条件、软件环境、网络支持和管护人员,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库、方法数据库、模型数据库、动态数据库、地图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子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动态监测子系统、分析预测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系统的应用将使城市水资源管理由经验管理、定性管理转向科学管理、定量管理,为建设节水型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隐患因素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一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压力;葫芦岛市、清原县、瓦房店市、宽句县和凤城市等生态安全性指数较高,其矿业生产涉及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矿产资源开采量较小,生态安全隐患的影响也较小.该模型科学、实用,为解决矿业城市在决策信息不完全确知情况下的生态安全评价问题提供了理论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外政治、治安局势的不断变化,城市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能打击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一种城市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及技术要求,并以此为框架进行概括总结,系统基本分为前端监控资源采集、监控资源接入、联网集中管理平台、图像资源存储以及图像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等部分。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保障基地。该地区当前面临严重的缺水和水资源分配不足问题,从而导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由此对未来农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存在诸多未知和不确定性,已成为当前农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以下简称"禹城站")/山东禹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16—2020年建成了16个地下水位可调控的封底样地群构成的地下水-农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综合试验模拟装置(以下简称"禹城GAS")。禹城GAS集成了大型封底样地子系统、地下水位自动调控子系统、土壤温度-湿度-盐分监测子系统、土壤水采集子系统、根系生长监测子系统、地下水水量-水质动态监测子系统、关键带动态监测子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碳氮交互作用研究子系统、近地面无人机作物长势-多光谱监测子系统等9个子系统;通过多方法定位监测、多要素分层解析、多尺度立体监测组成的综合监测体系,禹城GAS可支撑开展地下水动态变化情景下农田生态系统碳氮水养分循环、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环境安全相关的基础试验研究和国际前沿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城市大气环境安全监测的重要性,建立安全预警体系必要性及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构件组成。  相似文献   

17.
蔡爱民 《资源科学》1996,18(4):73-80
本文在广东省惠州自然及人文背景基础上,运用资源潜力面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地区旅游资源分类及其最大旅游容量,并预测了今后旅游资源开发速率。  相似文献   

18.
王平 《现代情报》2010,30(11):153-155,158
以网络为载体、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了长春市水资源优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组成,具有数据库、信息传递、预测分析、业务查询、电子地图、信息发布等项功能。从平台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操作安全和用户安全等方面,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该系统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效使用等提供技术支持,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雄安新区建设水安全保障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军  张永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1):1199-1205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是我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雄安新区位于华北白洋淀地区,面临缺水和水环境与水生态等多个影响的风险问题与挑战。文章从水安全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学科前沿出发,重点探讨了目前雄安新区建设主要面临的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安全等问题,分析未来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成因;提出应对风险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包括:开源节流并重,严厉控制污染排放;加强全流域生态修复和白洋淀生态补水等措施;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实现供水向需水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