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学术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理论,有多种不同的观点: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论;按劳动经营成果分配论;按资本雇佣制与按劳分配结合论等等。笔者不同意这些观点,并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阶段性特点,只有坚持按劳分配,才能实现社会消费品的公平分配,达到共同富裕。同时,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按劳分配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我国已实行几十年了。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不得不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按劳分配原则。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笔者以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按劳分配不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两者有明显区别,不能等同;同时两者又存在有机联系,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统一共存。  相似文献   

3.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这个原则在理论上是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也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特别是按要素分配方式。因此,既要看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同一性,又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搞好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实质上是: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按劳动者提供的超额劳动分配。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但都必须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及市场经济法则。劳动力的商品化是实现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前提。只有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宏观调节,才能实现个人收入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的分配原则,它既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特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虽然在存在基础、分配客体、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和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有效弥补按劳分配的现实不足,有助于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相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它反映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它是市场配置劳动力商品的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主导,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从属于按劳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的结合,既保证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又能做到合理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9.
按劳分配原则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劳动力要素市场配置,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商品。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下,按劳分配也就转化为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提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计划条件下的按劳分配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如要求任何人都按照劳动这个共同尺度领取个人消费品,否定按资本和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资金所有权分配,按经营成果分配等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特殊性.这个特殊性表现在分配制度上,就是必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为补充,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同时注意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和实现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否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也在变化。与资源配置方式从计划转向市场相适应,按劳分配及其实现形式从产品型向市场型转变,尽管不同于按劳分配的经典观点,但没有脱离按劳分配的本质规定,且有利于发挥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与此同时,所有制关系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范围逐渐缩小,并且在理论逻辑上难以与市场经济按要素分配的原则相兼容。共享型按劳分配拓展了按劳分配的理论内涵,能够有效发挥公有资本和劳动要素的作用,与市场经济高度融合,是按劳分配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学说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按劳分配学说的前提是社会主义产品经济模式。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而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不仅是商品,而且成为资本。劳动力的资本化是指工人一方面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领取工资,另一方面,凭劳动力资本分享企业利润,这并不违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商品论与劳动力非商品论是经济学界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力图证明劳动力商品论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是可行的,而且在理论上也是能够成立的。但它与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着本质区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化,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主要是通过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一形式来实现,而这一分配方式同样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分配形式,既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否认按劳分配在现阶段存在的现实性,认为它只是"一种趋势";同时也不能通过混淆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区别,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成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谢云 《中国高教论丛》2004,26(1):142-14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原则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不适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要求.承认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使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统一分配原则,对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全国学术界对如何理解和贯彻十五大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并形成若干不同的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劳动力也是一种生产要素,按要素分配已经涵盖了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分配制度。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对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管理分配等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公有资本分配受公有生产的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了双重分配模式,即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结合的模式。公有资本生产、流通与分配的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迂回发展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作为社会分配方式体系中一种主体分配方式,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随着按经营成果分配、按资金与资本分配、接风险分配及按直接个体劳动的分配等多种分配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怀疑。一些同志认为,按劳分配原则在我国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则更不可能实现,因为按劳分配是一种非商品经济的分配方式,这种分配不承认参与经济活动的人们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因而与市场经济不相容①。显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