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伟亮 《网络传播》2005,(11):34-35
1新闻信息的界定 新《规定》第二条对“新闻信息”进行了界定,这是《暂行规定》所没有的。按照其规定,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冶、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而新“规定》对“新闻信息服务”的界定则突破了《暂行规定》单纯“登载新闻”的范畴,按照目前互联网站已存在的形式。分为“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2.
李宁 《新闻界》2006,(3):104-104,125
何谓新闻侵权?《新闻侵权法律辞典》对新闻侵权行为的定义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报纸、刊物、广播电视、新闻电影等新闻传播工具。以故意捏造事实或用失实报道的方式向公众传播有损公民、法人及其他单位合法权益的不当内容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破坏了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真实形象。降低对他们的社会评价,影响公民个人宁静的生活和尊严的违法行为。”按照民法理论和实践,新闻侵权属于民事侵权中的一般行为,但有其特殊性。新闻侵权除具备一般侵权的构成要件(即,侵权损害事实、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闻有因果关系、行为人的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以外,还具有特殊要件,即,侵权行为体现在新闻作品中、新闻作品刊播于新闻媒介并公开发表、刊播新闻作品的新闻机构具有合法性、新闻行为在新闻活动中有过错,同时具备上述一般要件和特殊要件才构成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3.
“新闻,说到底都是记者的一种发现,即客观事实的发现……记者的使命在于不断发现新事实。”(1)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不管是对媒体,还是对记者来说,无论技术水平多高,无论交往多么神通广大,都不可能发现其中所有的新闻事实,何况新闻事实有大量是意料之外的事实,是“非常态”的事实。但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只要我们能够把握“新生事物”(新闻事实从性质上说总是新生事物)孕育、萌芽、生长、成熟过程的基本规律,就能使“发现”本身成为一种自觉的、而非盲目的行为。 (一)…  相似文献   

4.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5.
电视民生新闻自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南京零距离》后,各地方电视台相继办起了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目前,武汉地区就有《现在直播》(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湖北经视)和《百姓连线》(武汉电视台)三档这样的栏目.。然而,在这股民生新闻热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潜在的危机。大多数民生新闻太过于关注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生活琐事;相同题材的新闻事件隔三差五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难免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加以改进,这类节目的路可能会越走越窄。那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应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6.
秦殿杰 《今传媒》2005,(10X):37-38
《今传媒》9月号(下半月刊),登载了郗望同志写的《怎样写出可读性强的新闻》一稿,读来受益颇多。这不由得引起笔者的联想。新闻稿件为什么“可读性不强”呢?如果能防止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那么自然就能增强稿子的可读性了。因此,笔者写了《论新闻稿件的不可读性》一文,求教于新闻同行。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有很大的差异,它是从人对新奇事件的关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专业传播,而新奇是与时效相关的,先睹为快。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惊奇是发议论的开端。(《形而上学》首篇)“雅典人和住在那里的客人都不顾别的事,只将新闻说说听听。”(《圣经·新约·使徒行传》)“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李成用诗,《全庙诗》19册7396、7408页)。显然,在古代,新闻已是一种人们精神交往的需求,只是当时没有形成规模而已。 哈罗德·拉斯韦尔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  相似文献   

8.
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伊莎 《青年记者》2007,(14):32-33
时政报道无疑是各种新闻题材中的“王者”,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有业界人士预言这是中国新闻界最后一块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大约在1999年末率先明确地打出了时政牌,随后许多市场化新闻周报、杂志都开始在靠前的版面设“时政”板块,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凤凰周刊》为代表的媒体走在这个潮头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新闻界和司法界所关注的新闻纠纷、新闻诉讼事件有增无减,其中以“新闻侵害名誉权、隐私权”作为内容占大多数。所谓新闻侵权,在《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律中心)中法律概念为:“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并对新闻侵权的形式亦有明确的界定:(一)内容严重失实;(二)评论严重不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的,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报道。它的内容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较之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艺新闻等,有更大的广泛性,加之它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所以,它拥有庞大的读群,报刊为了抢占读市场、力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加强了“社会新闻”、“焦点”、“特别报道”等专栏或专版,并精心耕耘和培育,使社会新闻十分抢眼,成为报刊的名牌专栏,然而,纵观当前报刊的“社会新闻”专栏,尽管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出现了不少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具佳的新闻作品,但除各级党报和品位较高的大报外,在各类小报上也出现不少倒人胃口,令人作呕的“字垃圾”。较突出的问题是庸俗、虚假和不重视社会效益,笔认为,要提高社会新闻的质量,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2.
到2014年4月1日,《科技日报》推出《总编辑圈点——环球科技24小时》栏目就将4岁了!按照最初设计,该栏目每个工作日推出一则当天最重要的国际科技新闻。并附简短评论。4年如一日的执着和坚守.无疑是新闻理想使然,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读者的首肯和鼓励。栏目推出后第一年.短评部分每天都由我操刀,尔后改由报社五六位年轻业务骨干“轮流坐桩”。每天一圈一点,自然让我们在新闻业务等各方面有许多收获,而其中最想与人分享的是关于科技新闻评论的心得。  相似文献   

13.
许加彪 《新闻界》2006,3(4):16-17
何谓社会新闻?一般而言,人们把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并列考量。是指以反映世俗生活、伦理观念、趣闻异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作品,属于“软新闻”之一种,俗称“八小时以外的新闻”。社会新闻主要以大众为主角,根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富有情趣,因而易于激发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4.
肖敏 《新闻窗》2006,(5):78-79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治新闻很大程度上也是经济新闻,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世界上权威的经济类日报《华尔街日报》在最近的几年跃升为美国发行量最高的报纸之一(200万份);世界主要综合性报纸中,除了要闻版外,都有经济版;我国经济新闻类传媒的种数和发行量的增长,以及同行之间竞争的激烈等等也说明,经济报道已发展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新闻的起源与发展社会新闻是新闻的“鼻祖”,自人类有原始的新闻活动以后,便有了原始的社会新闻.据考证,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社会新闻,是唐代尉迟枢所撰写的《南楚新闻》①,之后,宋代的小报上已有社会新闻.到了近代,报纸上的社会新闻逐渐多起来.较早刊登社会新闻的是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刊登过《忤逆子改悔孝顺》、《不忠受刑》、《官司受贿之报》等.在近代商业报纸上,社会新闻往往占据报纸50%的篇幅,其中灾祸新闻自然是重要组成部分.1872年在沪创刊的民营报纸《申报》,就很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刊登.  相似文献   

16.
陈思宁 《新闻传播》2009,(11):120-120
什么是社会新闻,什么是社会新闻采访?从其定义上看: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2页)。社会新闻采访实际上是新闻记者综合运用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过程(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01页)。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7):43-43
据近日《中国日报》报道:首届亚洲新闻摄影比赛颁奖仪式于6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摄影大赛由亚洲新闻联盟和中国日报社共同发起。来自亚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英国、美国、俄罗斯的500多位作选送了20000幅(组)新闻摄影作品参赛。其中亚洲6个国家的摄影师参评的8幅(组)作品,分别夺得突发性新闻、非突发性重大新闻、经济及科技新闻、新闻人物、日常生活新闻、化及艺术新闻、体育新闻、自然及环保新闻的金奖,另有160幅(组)作品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18.
赵雪 《新闻窗》2007,(1):98-99
邹韬奋(1895—1944),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活动家,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新闻出版者。他毕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先后主编了《生活》、《生活日报》和《全民抗战》等7种报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报风格和良好的职业作风,尤其是他的“真诚对待民众,时刻关心社会改进和国家的命运前途”的鲜明新闻思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独家新闻 关于“独家新闻”的概念,学界可谓众说纷纭。由于对概念的理解和偏重点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1)由一家新闻机构向外界发布的新闻。(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2)只有一家媒体报道或一家媒体率先报道的新闻。(《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3)独家新闻,就是“人无我有”的新闻,但并非任何一条“人无我有”的新闻都可成为独家新闻,它必须是影响较大能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赵晓力 《网络传播》2005,(11):36-37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暂行五年之久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同时废止。从“暂行规定”到“正式规定”,可以看出互联网新闻规管部门在规管思路上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