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雪菲 《兰台世界》2016,(17):114-118
首先从《周礼》产生的渊源上来看,周公执政期间所传世的"周公之典"与"周公之德",分别在文献层面与思想层面为《周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从《周礼》形成的过程上来讲,穆、共以降逐渐发展完善的周代礼制,分别在制度层面与实物层面为《周礼》的产生提供了素材;最后从《周礼》成书的时代上来讲,战国兼并战争与诸子学术争鸣,分别在需求层面与理论层面为《周礼》的出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周礼》一书对图学的记载颇多,其内容之详,用图之富,种类之众,论述之精是其他典籍所不能比拟的。从《周礼》对图学的载录,我们不仅可以窥见先秦时代中国图学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可以考察当时科学的社会化程度。因此,对《周礼》图学思想、图学在周代社会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就具有文献学和科学史学的双重意义。本文拟就《周礼》中有关图学记载为主要研究目标,探讨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及其文献价值。一图是人们在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自人猿别  相似文献   

3.
《周礼》是主讲西周官制和礼制的政治著作,其中也有对经济管理的丰富论述,它所蕴含的经济制度显示了西周统治者对待社会经济的态度。本文从农业、工商业、财政管理三方面对《周礼》中的相关经济制度及其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进行阐述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在《周礼》记载的各类档案中,地图档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周礼》一书中,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国家对地图的绘制、收藏和保管已有了较为完密的管理制度。通过与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的比较可知,《周礼》所载地图与地图管理制度,反映了周代地图学成就和地图档案管理水平,在当时的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马卫东 《兰台世界》2012,(18):18-19
《周礼》一书所载的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通过与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的比较可知,《周礼》关于地图档案的记载,反映了从西周到战国的地图种类及其使用情况,证明周代地图学在当时世界已处于领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周礼》记载的文档工作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它在记述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记述了与之相关的档案工作情况。要研究中国先秦时期的档案工作,《周礼》不可或缺。其所记述的档案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档案人员、制度、内容等等,而本文仅述《周礼》各系统中所记载的文档工作主体。  相似文献   

7.
《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也相朝也。许多学者都把上句"邦"字与下旬"交"字相属连。唐代贾公彦最早采用这种断法,其疏语称:"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来一往为交,谓已是小国朝大国,已是大国聘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故《司仪》有诸公诸侯皆言相为宾是也。"这以后许多学者持此观点,如清末孙诒让《周礼正义》更是加以发挥:"此云‘凡诸侯之邦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周礼》中文档名词的数量(68个)和流传后世的文档名词数量(27个),并通过与其他先秦文献的比较,说明了其在档案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梳理了《周礼》各篇章中所使用的文档名词并将它们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文档名词进行统计,分别为18、48、5个,说明了双音节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再次,对《周礼》中的通用文档名词(5个)与专有文档名词(63个)进行了区分;最后,介绍27个《周礼》中的文档名词在后世的延续使用情况,分别说明了《周礼》中的通用与专有文档名词的重要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档案史中,《周礼》是极为重要的一部经典,它是一部较早、较系统地记载先秦档案工作的古籍。《周礼》在记录当时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庞旭  夏红娟 《兰台内外》2022,(28):64-66
《周礼注疏删翼》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叶培恕于昆山县署刊刻之后,流传开来,到清乾隆时期,该书版本产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四库本。总体而言,《周礼注疏删翼》版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明崇祯十二年叶培恕昆山县署刻本为基础,翻刻、重刻而来,该类在《周礼注疏删翼》版本流传过程中占据主流,另一类是清乾隆四库抄本及其之后的影印本。四库影印本出现后,传播很快,数量日益增多,目前国内外均有不少收藏。  相似文献   

11.
《周礼》是先秦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史料,作为描述国家行政体制类著作,它涉及大量档案方面的内容,对档案史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档案界在运用《周礼》档案史料方面,既卓有成效,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和误用问题。笔者从档案史料学角度,借助语言文字演变规律、二重证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周礼》的成书时间、内容、天府、龟室等史料误读问题做出了较全面的梳理。指出《周礼》约成书于战国或秦初;区分了《周礼》内容中先秦制度的实录与作者主观设计两部分不同性质的内容;指出“天府”兼有职官和机构名称两重属性,以及“龟室”为保管待卜用龟之处所,而非存放甲骨档案的库房。  相似文献   

12.
吴琼 《兰台世界》2016,(3):125-127
李无未先生于1998年发表《〈周礼〉"诸侯之邦交"断句正误》一文,以"诸侯之邦"断句。"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最早断句"诸侯之邦";其后王引之《经义述闻》对此大加反驳,并校订《大戴礼记·朝事》经文的衍文讹误;继而孙诒让、王树枏都采用王引之的观点。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韩艺娜 《兰台世界》2017,(14):112-115
《周礼》中的要会文书是一种统计文书,它的统计内容非常广泛,在《周礼》中最常出现在财产相关的部门,但并不代表要会文书就一定是财产的登记文书或者会计报告,要会文书的性质取决于它所记录的内容。要会文书以年、月、日为统计周期汇总成册,各级对其非常重视因为它同时也是官吏考核的依据,在国家行政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薇 《兰台世界》2016,(5):145-147
作为一部重要的先秦古籍,《周礼》对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礼仪制度以及审美风尚、工艺水平等等,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档案史中,《周礼》是极为重要的经典。它对研究先秦时期及整个中国古代档案史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所记述的档案工作情况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周礼》中所记述的档案收集制度、保管制度、利用制度以及副本制度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吴琼 《兰台世界》2016,(8):101-103
"邦交"句读问题一直聚讼莫辨。笔者通过文献搜集和分析,认为《周礼·大行人》、《礼记·朝事》句读应为"诸侯之邦交",在上博简《曹沫之陈》中也有"邦交"之文例,否定了"邦交"一词为较晚时期才出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武英殿本《周礼注疏》的校勘有以下几个特点:(1)沿袭闽、监本的优长;(2)间接据宋刻旧本校勘;(3)改字与《考证》多有可称道之处。殿本校勘的失误在于:一是沿监本而误;二是对毛本的忽视。《考证》是非常重要的校勘成果,校勘记长编对经书版本的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礼》自问世之日起,人们就对其真伪性、作者和成书时代等议论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几成千古悬疑.论文试从名称、作者及成书年代三个角度对《周礼》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9.
论《周礼》所记载的经济管理文书与档案丁海斌《周礼》是一部描述我国先秦国家管理各项制度的典籍,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对后世制度的影响极为深远。目前,我们对这部著作的研究远不够深入,特别是对这部著作所广泛涉及的国家管理的各个方面的具体研究更觉不足。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20.
专门将《左传》礼文与"三礼"比较者:陈汉章先生《〈周礼〉行于春秋时证》辑证52例,刘师培先生《〈周礼〉〈左传〉相通考》辑证19例,许子滨先生《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年代》辑证35例关于《左传》与《仪礼》聘礼相合的例子。而关于《左传》礼制与《礼记》的比较,目前还未见到。"三礼"有合有不合,《左传》礼文与"三礼"皆合者24例,皆不合者9例;《左传》礼文与《周礼》相合者78例,与《仪礼》相合者40例,与《礼记》相合者42例;且《礼记》所记,为《周礼》《仪礼》二礼所阙者,恰与《左传》礼制相符。以甲骨文、金文相参证,可知所合者,盖《周官》典章;所不合者,盖诸侯国百年之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