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训练环节,特别是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更为重要。未来学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教学论中指出:"不是拿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1]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教会儿童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可解决一生之求。"[2]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阅读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学生在阅读中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更需要自我坚持不懈的摸索。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增长如同爆炸,知识物比过程缩短,知识废旧速度加快,人们已不再可能在学校一劳永逸地掌握知识,受用终生。因此,作为专门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其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不是拿所得到的结果教人,而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赞可夫语),教学生学会学习,不光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3.
教育名言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相似文献   

4.
所谓素质教育进课堂,其实就是说教育者在课堂上应按明确的目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天赋,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技能。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摸索中,我逐步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处理好下面三个方面的关系。教与学梁启超先生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到结果的方法教人。”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语文教学很容  相似文献   

5.
经典常谈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许多学问是集腋成裘的。一块块砖砌起来可以砌一个大房子。中国的传统方法要大家都守规矩,按部就班地使很多学生达成造一个大房子的地步。假如他们当初不受这种  相似文献   

6.
勤娘懒闺女     
《魏书生的“懒”》一文发表《山东教育》后 ,桓台县田庄二中分校师生 ,以“勤娘懒闺女”为教研课题 ,进行了大讨论、大争辩。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说“头脑不是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善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梁启超在《教授法》中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 ,最要紧的是拿怎得着结果方法教人。”世界通才学者奥本海默说得好“对现在和未来‘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教会了学习方法 ,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具备了自学能力 ,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离开学校以后 ,也能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 ,才能不断地…  相似文献   

7.
学法指导,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加快中职生学法指导的研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刘夫如 《考试周刊》2007,(1):106-107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教人以渔,则将终身受用无穷”。传授知识,只供一时之用,教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则学生终身受用。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  相似文献   

9.
“授人以鱼,只借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切实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指导学习方法能力的要求1.示范引导,授之学法教与学本是对立的统一,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是主要因素,教师的教法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教法的同时,考虑投之学法的问题。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着重描写了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表现了小女孩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梁启超曾精辟论述:“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善于教人者是教人的研究方法。”他的这一教学观点是可贵的,就划分段落的教学来说也是完全适用的。文章无不是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安排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作者作文,不管自觉不自觉,写不写提纲,总有个先后次第。”而给文章分段,无非要辨明这个先后次第。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是不难将文章的段落作出确当划分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德国作家莱辛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持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近代大学者梁启超也指出:“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在当今中国教坛上,继承和发展叶圣陶这一光辉思想并成功地实践了的,当数魏书生。笔者发现,在魏书生那里,教师“不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1995年冬天,我们在盘锦实验中学考察、学习,一个星期,魏书生没讲过一节课,全部由学生自学。对此,他这样解释:“过去还讲点儿课,现在连讲也不…  相似文献   

12.
吴青洪 《教师》2008,(2):124-125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用。”自古以来,学习方法都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下面就元素周期表一节以“读、联、写、练、创”方法,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仉威 《小学生》2010,(8):44-44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中,老师应始终遵行这个原则,注重传授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相似文献   

14.
任恒赛 《陕西教育》2011,(1):113-113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法的掌握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自学课本“三想、三要、三结合”泊头市光明小学郭瑞英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强调学到什么,更主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数学教师不应只教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应着力指导学生自己会学,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6.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益无穷。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便有了可靠的保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北宋哲人程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他就不喜欢上作文课,一拿笔就头痛。为完成任务,于是,绞尽脑汁,搜场刮肚,七拼八凑一篇即算了事.长此以往,永远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来.反之,如果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喜欢作文,他就会自觉地经常统笔,从而熟能生巧,在不断的写作中,写作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那么,怎样在写作典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一、作好指导作文指导课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是处在学习写作的阶段,作文时,还存在许多困难.作文指导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课前预习指导,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学质量才能稳步上升。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刚开始,由于学生还未养成习惯,兴趣容易转移,遇到问题会走过场,不会深入研究。在这...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尤其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明确学校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过去说“知识就是力量”,现在应当说“掌握知识的知识(即方法与能力)就是力量”。学会学习是未来人立身处世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首先就是提高人学会学习的能力。为此,我想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赵晓娜 《小学生》2013,(1):75-75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信息,提高阅读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探究式阅读教学既不是放羊式,也不是保姆式,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进行及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使学生真正地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学的探究,从而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