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湘平说:我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我的心胸和视野更加宽广了;我以忠诚构筑人生和事业之基,我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我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个企业,这项事业,我收获了人生最大的快乐;生命不息,进取不止,我要在有生之年努力迈上事业和人生的更高处,力争实现人生境界和自身价值从蛹化蝶的蜕变。  相似文献   

2.
孙思忠 《职业圈》2007,(5X):155-15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考并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问题,有五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即学业、职业、创业、事业和家业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思忠 《职业圈》2007,(10):155-15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考并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问题,有五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即学业、职业、创业、事业和家业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考并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问题,有五种可以选择的策略,即学业、职业、创业、事业和家业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化》2010,(3):23-24
曾经红极一时的小品演员、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陈佩斯却因一场官司在其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跌入了他的人生谷底。在近乎绝望的时刻,妻子的鼓励和支持使他走上了荒山。开始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的种树生涯。但是,就是种树,不仅改变了陈佩斯的人生规划。更开启了他新的事业高峰,并使他那标志性的光头长出了黑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我大舅沈之瑜去世20周年。近几年,大舅母陈秋辉陆续整理出版大舅的著作、传记及亲朋好友、同事的回忆文章,从这些宝贵的文章资料和与舅母的交谈中,我了解和认识了大舅作为仁厚慈祥长辈的另外一面,即他在我国博物馆、文物考古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对革命理想、人生真谛的不倦追求,一名党的领导干部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7.
微观点     
《职业圈》2013,(22):10-10
林炳生 永和豆浆创始人 创业这些年来,我一直以三分傻劲、七分干劲和永不放弃的决心继续努力。从创业开始,我的人生经历了王国维所说的三境界。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并初步提出解决方案,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看到有的干部在人生的旅途上走向沉沦,内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像打翻的五味瓶。记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纪检监察工作职责,使我在工作之余常常放不下这份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亵渎自己的人生,用自己沉沦的代价给别人留下了一本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的人用别人的惨痛教训警醒自己,  相似文献   

10.
陈健 《文化学刊》2014,(2):171-176
宁完我是入祀贤良祠的清初辽阳籍名臣,其官场人生可谓跌宕起伏。在即将告别政治生涯的最后时段,宁完我却在陈名夏之死的问题上留下落人褒贬的污点和瑕疵,让人为之扼腕。  相似文献   

11.
人生因经历厚重而精彩,这一点在朱穆之身上体现得很透彻。当我们品读这位将近百岁老人的人生阅历时,仿佛置身于时光隧道,不断感受着历史的心跳和激荡。同时,朱穆之作为新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开拓者,让人感觉他就是一部展开在眼前的外宣史书。阅读中,我们不断感受着外宣事业脉动过程中处处闪烁的穆之同志的勇气、智慧与风采。  相似文献   

12.
党向阳 《职业圈》2008,(34):18-19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代表着我们对外部世界认识和理解的三个层次,它与人自身的修为息息相关。 推理而言,企业文化也有着与人生相通的境界分别。  相似文献   

13.
林森 《文化交流》2009,(1):81-84
国画大师和艺术巨匠张大干的一生,充满了曲折、浪漫和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在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向往敦煌,探访敦煌,梦圆敦煌,无疑是他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时,我发现了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  相似文献   

15.
迟宏丽 《职业圈》2011,(34):22-24
第一次走近孙俊鹏时,我发现了这位新时期的劳动模范与他的前辈们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把岗位当舞台,把工作当事业,把付出当追求,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而又妙不可测。当我50多年前第一次参观鲁迅博物馆、瞻仰鲁迅故居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后半生竟然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17.
养蜂岁月     
人生经历过的许多事会成为过眼烟云,即使这事在当时轰轰烈烈;人生有许多事会在大脑里驻留一辈子,哪怕这事在当时被看做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8.
韩朝华 《职业圈》2008,(19):95-95
我—直认为,顶尖级的优秀企业不仅创造财富,而且创造文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福特,六七十年代的丰田都是那样的企业,因为它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创造出了企业经营的新模式。企业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企业家的人生境界和经营上的文化品位。我要说的是我的知音——郭梓林先生。  相似文献   

19.
宗源 《生态文化》2002,(1):43-47
我喜欢森林,这种喜欢里还带有那么一点点遭遇惊险后的无尽的回味。因为,我不仅仅喜欢森林里的美,还喜欢森林里发生的一些故事,惊奇险恶不用谁安排都会自自然然地发生。在我生命的旅途中,就有几次生死攸关的小故事,都与森林有关,也都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森林里,而且又都能够有惊无险或有惊又有险地化险为夷,最后平安地继续走我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王崇 《文化学刊》2014,(1):10-15
<正>引言周有光先生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精髓,抽去文化,历史就成时间的空壳。文化是人生的精神,离开文化,人生就成有形而无神。文化是一种人类的独特创造物,也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存在物。正是文化的出现,使人类与动物区分开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