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火花     
识才用才,历代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毛泽东同志说:领导者的责任,“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是共产党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要善于识才、用才、爱才、聚才。 一、念好“三字经”,慧眼识英才 识才是用才的前提。校长识才  相似文献   

3.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决策者,如何用人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要职能,它关系到学校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因此说,一个好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用人素质,只有做到选人适当、用人得当,学校内部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会做到人在其位、各司其职,才会提高办学效益。一、选才,看其能人才是世上最宝贵的资源。学校中,干部、教师就是校长办学治校的财富。因此说,作为一名校长,选好人是合理用人的前提,校长要具备识才之眼,举才之德。伯乐慧眼能识千里马,校长就要学伯乐,用一双公正、诚信的眼睛去发现人。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校长要在长期…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这是共产党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要管理好一所学校,就要善于识才、用才、爱才、聚才。  相似文献   

5.
校长与书记是学校管理的两只"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实现了校长与书记的完美组合,学校的管理格局才会科学,学校发展才会拥有无穷的力量。当然,学校在校长与书记的"黄金搭档"下,就能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齐抓共管。这样,学校发展也就没有迈不过的坎、过不了的桥、闯不过的滩。校长与书记默契搭配,会给学校带来安定发展的稳定局面,会给老师的创新创造和谐向上的好形势。所  相似文献   

6.
人是企业构成要素及管理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领导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以激发出广大职工内在的潜力。为此,各级领导者要做到以贤知贤,提高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要唯才是举,抓好识才、选才、用才三个环节。要能够以情感人,着力培养企业人的共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校长教学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对"什么样的校长教学领导力是好的教学领导力",已往理论和实践界都没有明确的回答。"好的"校长教学领导力重在服务和引领,关键在于放权和用人。要把握好教学领导力与常规管理之间的张力。校长教学领导力评价的外部主体主要是学校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应包括学生。校长的自我评价对教学领导力的改进非常重要。在甄选校长时,要注重候选人在教学领导力方面所拥有的任职经历和所表现出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校长的责任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教育和教学工作。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的责任主要就是出主意和用人两件事。”学校的校长的责任也是如此。我结合工作实际及个人的心得体会试谈这两方面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端正思想,了解实际,集思广益,合理决策 学校管理过程的几十主要阶段是计划决策、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总结提高。“出主意”指的是一切计划、决策、命令、指示等等,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职能,是决定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端正校长的办学思想,才能出好点子,作出正确的决策。校长本身要  相似文献   

9.
校长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高领导者,是学校发展的引领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就表明了校长在学校办学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校长加上“现代”这样的定语,表明它具有时代性的概念,具有新的含义。现代校长正遇上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历史机遇期: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校本管理等,使学校管理具有新的内涵。笔者在学校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认识到:现代校长,除了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全面扎实的岗位知识,以及把爱与责任作为师德之魂外,必须要有思想、熟业务、会管理、懂经营。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这一广为流传的电影台词通俗地揭示了知识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时代,事业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如何识才用人?历来被仁人志士视为治国安邦之方略。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从古以来,人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人才更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巨大动力。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中,"人才开发"始终被视为管理之首,对人才的识别与使用也是考量领导力的重要标准,一个出色的领导必须具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通过对人才的合理利用,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的快速发展。那么,在新世纪的学校管理中,作为领导者的校长们,他们的选才标准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做到任人惟贤,德才兼备的?如何给人才以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这是学校管理的重大课题,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学校教育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本期中,我们特地邀请了一些校长谈谈他们在识才用人方面的看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1.
校长是学校工作的组织者。校长的责任除划计和决策之外,主要在于合理地组织教职工的工作,使学校各部门、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地运转和协调地进行。合理组织教职工的工作,关键在用人。一个称职的校长,在用人问题上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把学校成员进行最佳组合,形成最优智力结构的组织才能;二是要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的一把手校长,在教学管理(包括课堂管理,本组文章不加区分地使用这两个概念)中,应该站在怎样的"身位"才合适?由于工作关系,我有机会接触较多中小学校长。其间,见过以下一些情形:一所规模不人的学校校长一直上一个班的数学课,教学成绩不错,学校管理也井井有条,办学业绩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13.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学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诸多因素有关,但形成科学、正确、新颖的理念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下面,根据本人从事学校管理的体会,谈谈校长应如何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一、校长要乐于教育事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业才可能献身事业,才能成就事业。校长乐业有两层意思:校长应该是一个以教育事业、教育教学工作为快乐  相似文献   

14.
王薇  张建良 《云南教育》2009,(15):44-4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关键,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校长的管理理念又有着很大的关系。那么,作为相对滞后的边疆地区来说,校长要如何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呢?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校长要树立起“识才”的新理念 学校的发展是建立在广大教师辛勤劳动的基础之上的,学校取得的成绩,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校长不仅要善于抓重点,而且还要善于抓中心。学校工作有"三个中心",即"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这"三个中心"是教育者所普遍认同的,然而课堂占去了学生在校时间的80%,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任何学校管理都将是无效的。校长只有走进课堂,才能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班级管理,才可以掌握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校长听课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监  相似文献   

16.
林泽铃 《考试周刊》2014,(67):172-172
一个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想花较少的精力做出更多的事,"经营"出师生认可、组织认可、社会认可的好学校,即想事半功倍地"经营"学校,应从几个方面做好:一是教学制度管理;二是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校长自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行政的管理。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在学校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广大中小学校长,大多是由学校教学骨干成长起来的,但仅作为一个教学骨干来管理学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校长要有独到的教育观和治校思想,并付诸于行动,做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这样管理就有了基础,才会出成效。  相似文献   

18.
罗家平 《教师》2010,(12):29-30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有口皆碑之理。何为好校长,概而论之,好校长既要是通才,又应该是全才。不但要是有德有量、懂教育规律、有业务水平的高素质的教育专家,而且必须是一位能把学校工作,特别是能把教学工作抓得有声有色的有管理才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在总结一生的工作时说:"我在学校里工作了将近35年,直到20年前我才明白,在课堂上要做两件事:第一,要教给儿童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儿童变得更聪明。"充分说明了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只有高深的学问,而不懂教育规律,没有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就根本谈不上上好课。  相似文献   

20.
文化管理:学校高品质管理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管理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来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去管理学校,也有不少校长认为,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自己的办学实践,在学校逐渐呈现的"生活晶质教育"品牌特色中,感觉学校教育应追求"高品质生活和高生活品质",作为学校管理也要追求高品质管理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