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海英 《快乐阅读》2011,(9):125-125
1.梳理好知识网络。复习时,教师要以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文言虚词为"经",以高中语文课本(含归类练习)介绍的文言虚词用法为"纬",以"词性—用法—意义"为序列,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一次梳理,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网络。在梳理过程中,要做到"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干"知识,避免烦琐分类;  相似文献   

2.
学好虚词用法,是学好实词乃至学好《语文》、提高表达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文言虚词的阶梯式积累教学法":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找出文言虚词的多重意义在教材中的序列关系,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文言阅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辨析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都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这一考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①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的之、其、以等18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②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一、文言,文章,文化——文言教学三部曲"文言",指文言知识教学,包括梳理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类型,语句翻译等,以学生的反复诵读和自主积累为主;"文章",指读写结合教学,包括引领学生品味语言,赏析布局谋篇的章法,汲取对写作的启示等;"文化",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引领学生探究文本(包括作者、背景等)中体现出来的思想内涵、生命情怀、人格魅力等,以感受文  相似文献   

5.
朱庆和 《新高考》2011,(11):18-20
考纲回顾:明确常见文言虚词的性质与功用高考大纲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试能力层级为"理解"B级。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用法主要是连缀词语、标识结构、表达语气等。  相似文献   

6.
2007年的《考试大纲》对学生文言知识的要求,明确表述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理解"是指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确定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的能力。"常见文言虚词"一般指大纲规定的18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中的意义与用法"是相对于词典中的解释而言的,指在具  相似文献   

7.
判断词性法 很多文言虚词"身兼两类词性",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解题时,只要能确定虚词的词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8.
正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近年来,文言文虚词的考查日益受到重视,众多的模拟卷、高考卷根据新"考纲"精神将原先的对人物形象的考查题改为文言虚词题考查,就是对文言虚词采用直接考查的办法进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对"考纲"规定的"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进行学习之外,还加强了学生做文言虚词题能力的训练。在文言文虚词教学中,笔者遭遇到的最大尴尬就是"虚词多解",即课文中同一处虚词的用法,不同资料、不同  相似文献   

9.
"之乎者也以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文言虚词在古代诗文之中担负着表达情感与语气的使命.假若没有虚词,那文章便会丢失"性情",失去应有的活力.正因如此,在高考古代诗文阅读中,"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相似文献   

10.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据统计从1995~2003 年八年的高考文言虚词考查中,对“以”的考查就出现过六次,所以准确地区分文言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张衡 《语文天地》2012,(17):3-4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文言虚词的意义由用法决定,所以辨析文  相似文献   

12.
<正>文言虚词在中考试题中占分不多,但对于初三有限的复习时间和庞大的虚词体系来说,如果不掌握它的学习技巧,就会有一种"雾里看花"越做题越迷糊的感觉。下面笔者将结合近几年南宁市中考试题的特点,归纳文言虚词复习的有效方法。一、学会处理好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的关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基本上是比较"加点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标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从而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而目前文言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却是沉闷、枯燥、效率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课堂效率,部分教师积极  相似文献   

14.
解决文字障碍是文言文阅读的前提条件。而这些障碍中,文言虚词因其使用频率高,用法变化大,对师生的干扰也最大,因而对文言虚词的掌握,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固然,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的词性和用法作一全面的识记是必要的.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对文言虚词的词义和用法可以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设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教学目标】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  相似文献   

16.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必考的一个考点。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考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在句子中的意义是指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所谓在句子中的用法指的是词典中所列举的常见用法。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  相似文献   

17.
考点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就是指课内文言文中常出现的"之、其、而、以、若、然、则、于、乎、焉"等虚词,许多文言虚词常常兼有几种词性,如"之可作动词、助词、代词用。文言虚词,随着语言环境的不断变化,其用法常发生变化,理解词义时要注意加以区别,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这些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考点说明】从近几年全国高考试题看 ,文言虚词是必考内容 ,考查范围仅限于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 1998年考查了“以”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999年考查了“但、以、遂、且”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 0 0 0年考查了“每、故、因、及”四个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 ,对文言虚词的复习 ,尤其是对 2 0 0 0年《考试说明》中规定的 3 0个虚词的复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实词相比 ,文言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特点 :(一 )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 ,在一…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教学中,虚词的用法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内容,由于充作文言文虚词的字人多为兼类,使得文言虚词看起来量较少,似乎很简单,实际上用法灵活,比较复杂,不易掌握。而掌握好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又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文言虚词的教学,应给予充分重视,应通过一些灵活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虚词,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于如何更好地学习积累文言虚词和实词,笔者在《文学教育》2018年4期下和6期上分别做了分享。本文笔者不揣冒昧把自己日常教学中所编的常见文言句式口诀也分享给各位老师,以期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