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吗,尹烨岷被选为学习文员了!要知道,学习委员可是个令人羡慕的清闲又气派的“官”:没有课代表的搬运之苦,没有劳动委员的监督之烦,更没有班长的“日理万机”。在高手如云的竞选中,他的当选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科“瘸子”呀  相似文献   

2.
上初中以后,我有幸地当上了学习委员(别笑话我,这是我有史以来当过的最大的“官”)。别看学习委员挺风光的.但是.当的时间长了,尝过其中的酸甜苦辣,你就会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当的“官”。  相似文献   

3.
辞典解释,遗产亦泛指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后者现在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小学课本中,有句话该是刻骨铭心的,那就是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字史,有造纸术、活字印刷等无可争议的四大发明,精美的瓷器古代就漂洋过海,高超的工艺震惊世界.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华先人留下的财富就足以令我们傲视世界.然而,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存在着很难弥补的缺失:我们曾经把京剧、昆曲等美不胜收的艺术斥之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统统赶下舞台,其代表艺术传承的大师们被无情迫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中国每一角落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将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技艺归为“四旧”一举破掉,还“踏上一万只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我们目前承受着的一笔遗产,只不过是“负遗产”.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有一段文字:“问何以为官?曰……堂上一呼,阶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这段对“官”的解释,活画出剥削阶级官老爷的横暴嘴脸。我们知道,原始的氏族社会中是无所谓“官”的。大概从奴隶社会开始,才有“官”。从那以后,“官”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们一提到旧社会中的官,便很自然地会联想到使人“侧目视,侧足立”的凶暴形象,也会自然地联想到“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句老话。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不止一次告诉我们的党员和干部 ,要永远真心诚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 ,要“先当群众的学生 ,再当群众的先生”。是先当“学生” ,还是先当“先生” ,虽一字之别 ,却差之千里。两者位置摆置不一 ,体现的却是对待群众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可是我们有的同志却不一定深谙此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本来就是从群众中来的 ,是从群众中推举出来的先进分子 ,因而总认为自己的智慧、才能要比群众高明 ,学不学无所谓 ,要学的话 ,倒首先应该是群众向他们看齐。持这种态度的人 ,他们当然不肯放下架子 ,先当“学生” ,再当“先生” ,毕恭毕敬拜群众…  相似文献   

6.
其实,我们的“学生官”大多是学生中的“领袖人物”,但面对个别“学生官”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善意的意见,所有的学生干部都应该认真反思一下,尽快为自己“摘帽正名”。  相似文献   

7.
《红领巾》2005,(10)
阳光姐姐:我是个内向的男生,平时不喜欢参加学校和班里组织的活动,只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书。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同学们却很信任我,这次班干部选举时把我选了上去,职务是劳动委员。唉,来得太突然了,我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当“官”的料,我该不该当这个“官”呢?四川大邑小金小金:你的同学投你的票,推选你当班干部,肯定是因为你具有能够服众的优秀品质和相当的威望,只是你自己没意识到。而你之所以对当不当这个“官”举棋不定,或许是因为你一向“闲云野鹤”,“自由”惯了,现在要你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出任劳动委员,你就产生了犹豫甚至逃避的心…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     
班委会要改选了,这次的大热门是一班之长的选定。有两个候选人,一男一女。我们班的惯例是男选男,女选女,所以我们男方胜券在握———我们比女生多出两人。可选举一结束,出乎意料,班长位子给了那个女的。“肯定有人当了叛徒。”明说道,接着他又补充了一点,“至少有两个。”从此,“武则天”时代开始了。新官上任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女班长“执政”的第一周,就整顿了“军纪”,清除了卫生死角,还宣布了一条死命令:“不准乱扔垃圾。”“我偏不信这个邪,我得给她一个下马威。”明私下和几个男生一边说着,一边随手丢了一个…  相似文献   

9.
“灯官”     
每个班都有很多“官”,有班长、中队长、小队长、小组长等,可你听说过“灯官”吗?我就是我们班的“灯官”,就是负责开、关教室里电灯的人。你先别笑,我们李老师说,这个“官”虽然不起眼儿,责任可大着呢!有一天,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美术教室上课。我因为忘记带彩笔,又折返回教室去拿。当我跑进教室的时候,看到李老师也在教室里,他一边摇着头,一边关了教室里的灯。原来我们去美术教室的时候走得太急了,没有一个人想起来把灯关掉。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不就一节课的工夫嘛,也浪费不了多少度电。李老师何必小题大做呢?我心中不由得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0.
甲:今天咱们说说学生官。乙:嗨,你说的是学生官呀!那可是够多的。比如,一个班级就有正、副班长,还有学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人称是十大委员!甲:还有少先队中队长、小队长,再加上学习小组、兴趣小组的组长,差不离三个同学就有一个是小干部啦。乙:你别说,别看这些学生官没有行政级别,没钱  相似文献   

11.
此“充电班”非彼充电班,这都是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占用我们的周末,请老师为我们补习奥数和英语的“充电班”。补习是苦闷的,但是,我们却能苦中作乐,因为我们补习班有几个有趣的同学。偷懒的“邋遢大王”一次上英语补习课,M s.周给我们听写英语单词,我们补习班的“邋遢大王”卓娃儿不会写,他便“滔滔不绝”地在英语本上写着“单词略”、“音标略”、“词性略”、“意思略”。听写完了,M s.周让我们“欣赏”一下卓娃儿的“杰作”,全体同学大笑不已。而这时,“哮喘病大王”阳光更厉害,不但“呜哈哈哈……呜哈哈哈……”笑得喘不过气来,而且还“…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现实生活的变化必然带来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无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吸纳进来,以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但我们要正视语文教学的特点,绝不能喜“新”厌“旧”,将传统的真正有价值的做法一古脑地抛掉。  相似文献   

13.
日前,在本区的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有幸听了多位有经验教师执教的课例.处处洋溢着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启发,其中最为深刻的是:当学生的思维“出轨”时,教师能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预设,把握机会,巧妙地把学生的“出轨”转化为课堂的“出彩”.现摘录部分教学片断与同行们共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借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观点:那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在“真”字上做研究。在“趣”字上下工夫。概括起来就是要了解童心、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代替他们的思想.用成人的语言去代替他们的语言,“把天真烂漫的儿童教成老态龙钟的学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探究,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方法都少不了一个“读”字,这足以说明语文教学中的“读”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所在,从“读”中来,向“读”中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史峰 《教书育人》2006,(10):42-42
不论在哪个行业里,当官者只有品性好,才能受群众支持拥护,教育行的“官”们更要具有优良的品性。在生活中常见一些中层教干品性不怎么好,比如官不大,架子不小;对上唯唯诺诺,对下则吆吆喝喝;工作中温暖人心的招术不多,但是打小报告整治老师的手段不绝。我见过这么一位教导主任:整天不是想着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是时时想着用怎样下作的制度来整治老师,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有的是办法儿整你们。”以至干这位主任得了一个外号叫“某老歪”。还有的中层教干为人不厚道,势利得很,处理问题“对人不对事”,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老师的身上,要看老师的“背景”如何,“背景”硬的大事化小。  相似文献   

17.
校长如何为“官”,如何为好“官”,已经成为很多教师和行政干部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着校长的为“官”之道。本期栏目,我们围绕校长的为“官”之道编发了一组稿件,意在表明,做好一个校长或做一个好校长,不能由“官位”或“官戚”来决定,而是需要校长正确理解教育的真谛,把握办学的规律,适应时代的要求,用爱、用智、用术,开拓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某学校一个班级56名学生竟人人都有“官衔”。而这种现象在不少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小学班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当“官”的意识太强了。据这位老师介绍,她所在的班级的班干部是这样设置的:班长一正一副2名、卫生委员2名、文娱委员2名、体育委员2名、宣传委员2名,全班56名学生分成8组,设组长2名,剩下的学生全部都是项目小组长。在这支庞大的“从政”队伍中,文娱委员和宣传委员的职能是重叠的,项目组长的工作也完全可以由各组组长来担任。…  相似文献   

19.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应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整合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科学而艺术…  相似文献   

20.
陈铁民《也谈王维与唐人之“亦官亦隐”》一文,无论是谈王维的“亦官亦隐”押或唐人的“亦官亦隐”,都与历史真实不太相符合。无论是唐人现实生活中的“休沐度假”,押或唐人诗中的“吏隐”,都是不能作证王维曾经有过“亦官亦隐”的生活经历的。而王维之所以成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的突出代表,也并非如陈文所言是其“亦官亦隐”的结果所导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