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晶 《山东教育》2013,(12):39-40
设计意图爸爸是宽厚、力量、智慧的合体,是家庭中不可替代的角色,爸爸妈妈共同"养育"起幼儿完善的人格。由于孩子小,多数情况下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导致孩子对爸爸的了解不够。本活动通过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爸爸的外貌特征,了解爸爸的工作,知道爸爸工作的辛苦,大胆表达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的快乐,从而以自己的爸爸为骄傲,培养幼儿对爸爸深深的爱意和敬意。  相似文献   

2.
注:适合小班幼儿挎吊篮目的:1.锻炼幼儿的上肢力量和腹肌力量。2发展幼儿全身动作的协调性,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玩法:l爸爸、孩子、妈妈面向同一方向平行站立,孩子在中间当“吊篮”。2游戏开始,爸爸、妈妈同时用内侧臂钩住“吊篮”的腋下,拎起“吊篮”,使“吊篮”在空中像秋千似的前后自然摆动。(如图)老虎山洞目的:训练幼儿手膝着地钻爬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的灵活性。玩法:五爸爸、妈妈相距适当的距离,同时做上体前屈、两腿两手撑地的动作,使身体成倒“V’字形。三游戏开始,孩子分别在爸爸、妈妈的胸腹下匍匐钻爬,…  相似文献   

3.
为使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积极创设环境和氛围.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明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和行为品质。一、抓住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进行礼仪教育幼儿一日生活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礼仪意识.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利用幼儿入园和离园时间对幼儿进行礼仪用语教育。每天幼儿来园.见到教师要问早、问好。这是对孩子最起码的礼貌教育。教师先主动热情地向孩子问好.为幼儿做表率.并且肯定和表扬讲礼貌的孩子.然后再教幼儿与家长分别时说“妈妈再见”或“爸爸再见”。课间盥洗和喝水时对幼儿进行交往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去年上半年,我和学生分别到10所幼儿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315名幼儿进行了“你比较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为什么”的调查。从孩子们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1.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互树成信 “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好凶。”“妈妈不好,爸爸说妈妈小气。”“爸爸不好,妈妈说爸爸又胖又懒又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贬低对方,这势必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到教育效果。为了更有效地教育孩子,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互树威信,多表扬对方的优点,多说说对方如何辛苦、如何为家庭或社会做贡献等。 2.对孩子的态…  相似文献   

5.
幼儿偏亲症是幼儿心理方面的一种疾病,多由爸爸妈妈的教育不当而引起。主要表现是对爸爸或妈妈的态度不一样,绝大多数是恋母,少部分是恋父。恋母的表现是见了妈妈亲亲热热,让妈妈喂他吃饭,哄他睡觉,妈妈往哪里去,他总是跟着,左右不离妈妈。可是对爸爸的态度就不同了,见了爸爸总想躲着走,不跟爸爸在一块玩,妈妈不在家时,他会哭闹不安,不吃饭不睡觉。恋父的表现则与上述相反。幼儿的这种病态心理和行为,不仅使爸爸或妈妈感到不舒服,同时也影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家长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早进行纠正。首先,爸爸或是妈妈,不要过于娇惯孩子。当孩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力量,增进亲子情感;提高幼儿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玩法: 父子一起脱去鞋子,在地板或地毯上玩。直立走:爸爸双脚稍分开站立,孩子面对爸爸双脚踩在爸爸的脚背上,双手抱住爸爸的腿。爸爸迈开双脚往前走,孩子随之向后退;爸爸向后退,孩子随之向前。斜着走:父子同上方法站好后,爸爸双手拉住孩子的双手,父子挺直身体,孩子斜着站在爸爸的脚上。爸爸向前或向后走,孩子随之向后或向前;爸爸转圈,孩子跟着转圈。钻到背面走:父子同上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期初我们班作为实验班参加了耐力跑课题研究.所以添加了由家长陪幼儿进行晨跑的训练内容.这个训练项目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积极配合.于是每天清晨我们都会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身影。有的孩子牵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跑.有的孩子撒开妈妈的手冲向操场的另一头.还有的孩子找个伴两个人一起赛跑。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幼儿的启蒙教育的地方,对幼儿发展,个性的形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父母是幼儿最亲的人,孩子的许多第一次,都有父母的直接或间接参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其他人都替代不了的。父母在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教育中,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角色呢?一、父母在孩子心中的角色(1)英雄。在许多孩子的心目中,爸爸妈妈都是英雄,都很崇拜。家长在孩子心中是无所不能的,孩子一言一行都要进行模仿。(2)"坏人"。有的孩子对爸爸感觉不冷不热,没感情。传统观念中,爸爸一直是"严父"的角色,家里对宝宝批评、惩罚都是父亲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为其身心健康成长准备了良好条件,将使幼儿终身受益。我班有一位特别内向的孩子,针对这位幼儿我进行特别观察与分析。婷婷是我班新来的小朋友,对周围一切还不熟悉,刚来的那一个星期,早晨爸爸把她送到幼儿园来时,总是缠着爸爸不放手,不愿意一个人留下。好不容易劝说他送走爸爸,默默坐在位置上流着眼泪。她从开学到现在仍然不会交往,不会与老  相似文献   

10.
图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为父亲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入点。本文重点分析《我的爸爸叫焦尼》《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爸爸》《朱家故事》这几本图画书中的父亲形象,总结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最后,期望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父爱,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我会做     
幼儿常有一种好奇心,每每看到大人在劳动,便会产生模仿的欲望。这本是件大好事,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一定都能理解和支持。这首歌的构思很巧妙,它没有直接去劝诫年轻的父母们,而是通过孩子向爸爸、妈妈的诉说,表达了幼儿急切地希望做一些日常家务劳动的愿望。唱起这首歌,孩子和他们的家长都会愉快地明白:孩子应该  相似文献   

12.
亲子乐园     
《山东教育》2004,(9):48-48
宝宝飞机目的: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方法:爸爸躺在床上,双腿并拢抬起靠近腹部,幼儿趴在爸爸小腿上,张开双臂像飞机一样,爸爸可用双手轻轻扶着幼儿,通过双腿的反复曲伸移动,让幼儿的身体上升、下降,要求幼儿尽量保持平衡。在游戏熟练后,可让幼儿以相同的形式仰躺于爸爸腿上进行练习,达到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目的。摘星星目的:培养幼儿的跳跃能力,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材料:写有谜语和字宝宝的小星星若干方法:1、家长将谜语或字宝宝写在“小星星”上吊起来。2、让孩子跳起来摘,摘到后幼儿猜出谜语或读出字宝宝。游戏说明:家长根据幼儿不同年…  相似文献   

13.
开花店     
为了丰富幼儿对家庭成员的情感,我设计了“手指大家庭”游戏。首先,我告诉幼儿:“五根手指长短不一,但它们都同时长在一只手上.好似一个大家庭。”其次,我伸出大拇指说它是爸爸,并问幼儿:“爸爸会干什么?”有幼儿说:“爸爸会开车。”我便把它编入手指游戏中:“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嘀嘀嘀,嘀嘀嘀。”  相似文献   

14.
注 :适合中班幼儿过小桥目的 :1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2.培养幼儿遇到困难时的反应能力。准备 :场地上画两条间距20~30厘米的平行线 ,当小桥。玩法 :1 .孩子和爸爸(或妈妈)面对面站在平行线(小桥)的两端。2 .游戏开始 ,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 ,当走到“小桥”中间相遇时 ,互相扶着对方的身体 ,侧身同时经过“小桥”。然后继续沿各自前进的方向走到终点。3 .爸爸、妈妈、孩子两人一组重复游戏。钻山越岭目的 :1 .锻炼幼儿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准备 :皮球1个。玩法 :1 .孩子、爸爸、妈妈面…  相似文献   

15.
亲子游戏     
小飞机张凌云目标:训练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腰部的力量。方法:爸爸双手夹住孩子的胳肢窝,举起孩子,孩子用双腿夹紧爸爸的腰部,使身体前倾,同时两臂侧平举,作机翼状。爸爸转动身体,父子齐念儿歌:“我是一架小飞机,张开翅膀飞呀飞,围着妈妈转三圈,落在妈妈怀抱里。”念完最后一句,把孩子送到妈妈的怀里。适合2~3岁幼儿。  相似文献   

16.
1.活动背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的孩子特别爱买零食吃,而且特别爱攀比,说我爸有钱,我叫我爸买什么买什么……我妈更有钱,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为了让幼儿感受爸爸、妈妈当家的不易,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教育活动《今天我当家》。  相似文献   

17.
逗孩子     
事件:妈妈抱着孩子,要他打爸爸,孩子便使劲地拍打着。爸爸夸儿子能干,奶奶也在一旁喝彩。 分析:一些父母和成人因为喜欢孩子的笑脸,就用种种方法引逗孩子。牙牙学语的幼儿,别的话还未学会,有人就指着别人教他:“骂他大王八,就给你糖  相似文献   

18.
奶嘴真大     
爸爸来了 星期一的早上,幼儿园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新来的一名幼儿大声对老师说“我爸爸来了,我爸爸来了”,可老师怎么也看不到有一个大人的身影。孩子指着冉冉升起的红旗说“在那里,在那里”,这时老师恍然大悟,原来她爸爸的名字就叫红旗。  相似文献   

19.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意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们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要跟着家长回家。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1.让幼儿在“家庭树”上摆放自己和父母的照片,帮助幼儿了解自己与家中成员之间的关系。2.让幼儿体验父母爱自己的具体行动,引导孩子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3.认读汉字:爸爸、妈妈、我。二准备1.父母、孩子单身照片各一张,兔爸爸、兔妈妈、小免图片各一张,“家庭树”纸板图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黑板上有放大的“家庭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