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着眼于研究语言如何将人们经验中的现象建构成意义,这种将经验转变为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选择和建构,这一过程很好地体现了语法和语义,意义和形式之间地辩证统一关系。语法隐喻概念的提出正反映了这样的理念,它体现了语言与其所表现的现实之间的对应和变异关系,它是扩展经验建构语义资源的手段,是语言自身意义潜势的自然延伸。名物化是语法隐喻最强有力的实现方式,它在英汉语篇中均大量存在,但表现形式有异,本文试图探讨名物化在翻译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形式和意义转换的。  相似文献   

2.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语篇分析与精读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供人们选择的语义系统网络,即意义潜势。语言选择是根据社会交际功能决定的,教师在组织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依据的精读教学时,应以语篇分析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语篇分析本身不是教学法,但它提供了自上而下描述和理解语言的理论框架和实践途径,本主要介绍了个人把语篇分析运用于精读教学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语言产生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同时又反过来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语言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著名语言学家Brown&Yule曾经说过:“语言主要有两种功能:用于表达内容的事务(transactional)功能和用于表示社会关系和个人态度的交往(interactional)功能。”一种语言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语法和词语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中,语法规则是相对固定的,而词语,特别是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却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在讲授词汇时,我们应该既要注意词汇的外延意义,又要学习和实践它们的内涵意义,在一定语境中习得词汇,在交际过程中应用词汇。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法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两个部分,但这不是两种语法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完整的语言理论框架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从韩礼德时语言学和语言的一些基本观点,本文进一步探索贯穿于他的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核心。本文主要讨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六个主要思想:纯理功能的思想,系统的思想,层次的思想,功能的思想,近似的或盖然的思想,语境的思想。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思想时外语教学具有深刻地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把外语作为系统来教,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在外语教学中并重,在语境教学中进行词汇的文化和语用知识导入。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结构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觉,而语义结构受人的认知结构的影响。文章从认知语义和认知图式两方面说明进行体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是过程性,它表示一种暗含始终而又不计始终的展现变化的动态过程或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语言教学要求语法教学应突破传统的句子模式,上升到语篇层次和真实的语境中,应服务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语法与句子语法相对立,注重语境下语义和表达的过程分析,突显了语言使用者在使用语言时所作的语法选择,建构的是互有联系、上下连贯的信息,使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同一个句法结构中得以实现,从而使学生不仅仅是"学"语法,而是"用"语法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7.
主要讨论语境对语篇的制约功能。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系统功能语法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语境支配言语活动并决定意义的选择。语境对语篇的制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语境制约语篇的类型。二、语境制约语篇意义的选择。语境的这种制约功能是通过语义结构(semiotic structure)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持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常常受化干扰,这些干扰往往使人们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而产生种种焦虑,甚至导致不愉快的结果。本在了解英汉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上的语义差异的基础上,引用实例说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不对应。其中,主要是对比词汇意义的民族性及语法表达手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语义是语言交际的核心。对外汉语教学应遵守人类语义的普遍原则,需要经过对母语和第二语言的语义系统的检索,构拟跨文化语义场:再寻找义素对应关系,中间经过文化语义置换和语法同构与异构的过滤,最后实现语音兑现。  相似文献   

10.
语法隐喻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非一致性,这种非一致性是与典型的、无标记的表达方式相对而言的。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出于交际的需要或语用的目的而对语言系统做出非一致的选择,这便使得属于某一范畴的语言表达式边缘化,甚至脱离该范畴而实现非范畴化,非范畴化后的表达式在不断使用的过程中逐渐固化而直至语法化。正是从这点出发,在此对语法隐喻的本质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语法隐喻的语法化功能,并发现"非一致的选择"、"非范畴化"和"重新分析"等既是语法隐喻手段又是语法化的机制。因此,语法隐喻具有语法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交际性英语语法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是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缺乏互动性,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交际性语法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组织真实生动、互动性强的各种交际活动,充分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促进学生的语法知识向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mmatical aspect and event conceptualization. In addition, it has been proposed that grammaticized concepts that do not have obvious counterparts in the world, like aspect, would be more resistant to restructuring when acquiring a second language. Russian and Catalan both have grammatical aspect, though their habitual uses do not completely overlap. In two studies, we analysed the oral narrative production in Catalan of advanced L2 speakers of Catalan whose L1 is Russian and of native Catalan speakers. In study one, we analysed the aspectual framing of the narrative, while in study two, the participants described 48 short video clips depi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translational movement. Although Russian L1 speakers have acquired the means to express aspectual nuances in Catalan, they consistently differed from Catalan native speakers.  相似文献   

13.
准确且细致的描写语言现象及语法规则,既是语言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现实需求。语料标记、语法单位界定方法符合语言习得规律,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语言观并构建科学的语言学习系统。语言描写法在现代哈萨克语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和语法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识别语法现象并正确使用语法规则,加深对现代哈萨克语内部结构的认知,进而有助于深化现代哈萨克语句法结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法研究大体经历了从借鉴到描写到解释三个阶段。通过对早期规定语法、描写语法、转换 -生成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过程的分析和阐述 ,以说明在现代语法研究和我国英语教学中应把语法运用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在交际活动和与自然语言接触中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Halliday的语篇纯理功能指的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如何组织要表达的信息,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整体。语篇纯理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主位——述位系统、已知信息——新信息系统和衔接系统。运用这三个系统对《春晓》原诗及英译文进行分析,说明翻译过程中考虑语篇功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法能力是语用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足条件;就发展顺序而言,在外语学习初期,学习者借助普遍语用原则和语境,完成语用目的,同时学习语法知识,其学习路径是从语用到语法;随着学习者语法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要学习各种语法形式所蕴涵的语用功能,其学习路径是从语法到语用。  相似文献   

17.
语法的基本特征如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等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归纳出来的,并未真正触及语法的本质属性,即语法实质:语法是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表达习惯。语法依存性作为语法的一个本质特点也长期为人们所忽略,它指的是语法在人类大脑里的内化,对语言现实的不可剥离性。而正因为对语法实质及语法依存性的认知不足,使得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重心产生偏误,违背了最初的学习目的。母语习得过程中的非语法程序安排对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实践应该有更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几种类型的定中短语为对象 ,分析研究了在语义组合上 ,修辞手段与语法手段的区别 ,指出 ,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的不对应 ,是现代汉语的特点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 ,如果不认识或者忽略这个特点 ,片面地从语法关系的角度去考察语义关系 ,就会作出不符合语言运用实际的分析。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做定语的 ,具有语法关系与语义关系不对应特征的定中短语 ,对其类型、语义组合方式、构成条件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副词“就”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学习副词“就”时的表现,以及学习策略一母语迁移、过度泛化等对学习者偏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礼德系统语法语言分析的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研究。该文从六个方面简单阐述了系统语法大师M .A .K .Halliday语言分析的模式 ,主要内容包括 :语言的层次 ,链轴和选择轴 ,语法结构 ,语法单位 ,语法的级阶和语法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