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初期 ,中共武装在开创敌后根据地以后 ,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心环节。华北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了政权建设 ,这种政权是真正坚持抗战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廉洁高效的政权 ,为其他地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2.
淮北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建发展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廉政建设的措施。提出树立“战斗的、民主的、廉洁的”抗日民主政权新作风,制定颁布一系列惩治贪污腐败的法规条例,确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廉政建设的群众监督机制。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淮北抗日民主政权的民主、廉洁和高效,淮北抗日根据地也成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一个缩影。这些廉政建设的经验为当下反腐倡廉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在政权制度建设、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完善上,一是实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二是在政权体制上推行参议会制,三是在政权机关人员组成上推行“三三制”;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首先是通过立法以规范和保障抗日民主的政治权利,其次是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制度建设,此外,在司法与行政执法活动中积极创新与发展;在民主思想的普及教育上,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进行抗日民主的宣传教育,并组织民众进行各种广泛的政治组织活动,另一方面则以党政干部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精神去影响和教育群众。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鲜明的开发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主的大旗,在领导解放区军民同残暴的日本侵略者作殊死战斗的同时,大力加强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普遍的直接选举,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经过1937年、1941年和1945年三次全边区的普选,建立和健全了乡、县、边区三级民主政权.敌后抗日根据地虽情况差异较大,发展很不一致,但也都先后开展普选,产生从村、区、县直至边区的民选政权.晋察冀边区于1938年成立边区行政委员会,统一全边区政权机构以后,经过了4次民主选举运动,即1639年的村政权选举,  相似文献   

5.
华中地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新四军在江苏淮海、盐阜地区创建的苏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敌后19块根据地之一。1945年夏季,苏北抗日根据地,北达陇海路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相联,南至宝应、盐城一线,与苏中抗日根据地相依靠,西临运河,与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相呼应,东濒黄海,有20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整个区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成立了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各级抗日政府。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减租减息运动经历了政策宣传、全面实施和查减巩固三个阶段,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王荣科,宋家标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抗日根据地内,民主建设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抗日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地人民充分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民民主意识的普及与提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根据地人民高昂的抗战积极性与斗争精神,而...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人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工人群众,参加根据地的开辟、政权和经济建设工作,在巩固抗日根据地,支持长期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有着自己光辉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它包括山西,河北、察哈尔、热河、辽宁五省各一部,在行政上划分为北岳区、冀中、冀热辽(初期叫冀热察,包括平北和冀东)三区,据1941年1月统计.所辖面积约为80万平方里,13个专区,98个县政权,人口1800万。抗战胜利时,根据地扩大,拥有20个专区.8个市,163个县,27个旗的抗日民主政权,人口达2500多万。本文主要介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各种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运工作卓有成效。通过“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和各类抗日救国团体,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对广大基层群众的动员、组织与领导,将民运工作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抗日民主政权的成立和巩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沂蒙抗日根据地民运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获取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1.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教育王冠卿,倪善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列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中,抗日民主政府没有条件大规模地举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了适应抗战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又必须普遍...  相似文献   

12.
1937年8、9月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后,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0月以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先后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山西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军事战略上,标志着我党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上,是华北三大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和出发地;在革命道路上,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民族战争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大力实行民主政治建设,其主要表现为从法律上确定抗日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和实施民主政权建设,以确保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治有其鲜明的特点,即民主与法制相结合、民主与改革相结合、民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正是这些表现和特点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民主政治的模范。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这个政权是当时全国政权组织的楷模,对以后的政权建设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章通过对当时“三三制”政权特点、性质、政权组成原则以及党和政权的领导关系等问题的论述,揭示了党如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如何体现民主集中制和这种民主政权对于党团结和领导各阶级、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发展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党实行这种民主执政方式所留下来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5.
政治民主化的量度是衡量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标准,它包括利益表征度、社会成员参与度、透明度。从这三方面来看。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在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所开展的政治民主化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更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晋绥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建立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抗日民主政权和各族人民群众,在大青山极其艰苦、复杂和残酷的游击战争环境中,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不仅在敌后的“蒙疆确保区”开辟了游击根据地,而且战胜了各种困难,使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坚持斗争直至最后胜利,这是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分不开的。财政经济工作,是大青山抗日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它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发展、坚持和取得最后胜利提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这个政权开创性地践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及纲领,在政权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使之成为当时各根据地的榜样。它积累的宝贵经验,多方面地作用于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至今仍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抗日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现代历史上经常遇到的一个名词。但是这个概念的内涵还应该先说清楚。这个问题说清了才好说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通常说的抗日根据地即敌后解放区,它应该包含以下的内容:一定地域上的政权;抗日的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人民和群众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政权和军队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华北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位于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德石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的广大地区,面积80万平方里,辖县108个,人口约2500万。该根据地东西南北分别与当时山东、晋绥、太行等抗日根据地以及沽源、宁城、锦州一线的外长城相连,对伪“满洲国”、伪“蒙疆”和伪华北政权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华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创建并发展起来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