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拿着小旗子,充当导游的角色在前面喊,一队学生跟在后面走,学生必须细听讲解,而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按照要求进行观赏,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学生的学习只是走马观花,没有切身体验教学效果,只是停留在模仿和记忆上"。这就是以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但学生不是被动的容器,而是有主观能动作用的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余春光 《内江科技》2012,(6):202-203
不少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差距,产生了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了”的问题。如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则可以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异步迭标,发展个性,各展其长。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把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变“教师讲”为“学生展,学生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达到学习目的,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快快乐乐爱学习,扎扎实实打基础.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刘宇 《科教文汇》2013,(27):139-141
陶行知先生大力提倡“因材施教”,数学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充分指明了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不同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要求,通过多种评价方法手段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暂差生能获得学习自信,中等生不断进步,优秀生主动发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  相似文献   

6.
胡堂梅 《知识窗》2014,(22):74-74
中国教育家叶澜认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和研究学生。”学生不仅是教学对象、学习主体,而且是教学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笔者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活”起来,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沉浸在乐学、好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7.
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线教师,应从行动上彻底改变教师“主宰”、学生“依附”的局面,以学定教,把课堂转变为“学”堂。  相似文献   

8.
“研学后教”可以看着是先研学,再教.与以前的老师先教,学生再进行模仿地学习相比,不但在表面上的顺序是有更改,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教学思想、教学本质、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大的变革.“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研学后教”要做好学生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转变,在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中,充满学生活动的教学过程无疑是关键,教与学的顺序安排上,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提高学生学力的关键是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教师必须重新认识教学过程,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良好学习氛围,开展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教法”与“学法”,促使学生的学力不断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下面就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上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王凤珍 《科学中国人》2014,(7S):164-164
群文阅读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把怎样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这样,需要在教材的组织上,师生根据需要把各方面联系紧密或有相同之处的内容进行重组,使之构成一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有利于美德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张卫煜 《科教文汇》2012,(33):172-173
快乐体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得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地活泼地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到克服各种困难后的乐趣.让学生从最初的“想学”到“敢学”再到“乐学”,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上体育课的乐趣,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快乐体育”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闫增宁 《科教文汇》2009,(36):187-187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物理是一门较难学的学科,到了高三,大量综合题更是让学生感到困惑。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多听一点、多学一点,复习课上滔滔不绝讲个没完,教学容量大得惊人,而学生的收获远远达不到教师期望的程度。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在课前准备、课上讲解、课下思考、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下工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复习课效率,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晓燕 《科学中国人》2014,(3S):219-219
随着小班化课堂的逐渐推广,分层合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它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了公平的教育,真正使“面向全体,让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得以深化与体现。它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交流、沟通,参与课堂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要改变传统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实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7.
每当新学期开学,高一新生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到学校,只是由于成绩总有高低之分,当“不及格”或“满堂红”现象在某些学生身上集中出现后,才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心理,表现为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和抑制,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人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在教师确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最后使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现结合本人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兴趣的激发法的经历,谈些做法和体会:一、以情呼唤学生的成功欲情感作为一种非…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微课的作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可以促使教师利用更多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备课,改变传统的备课方式,使自己的课更加迎合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另一方面,微课对于学生有更大的价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微课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认真下笔写作,在会写的基础上学会自己修改,最终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必须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想要学生真正得到进步,必须从学生思考上大做文章。于是我探索由原来的老师批阅作文改为老师带领学生自己相互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不断相互学习,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