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人》2007,(8):24-25
3月5日,《嘉兴日报》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和评论专版,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为了让“嘉兴评论”真正成为报纸的灵魂和旗帜,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宇,嘉兴日报社副总编辑杨自强在嘉兴在线新闻网站的“嘉宾访谈”中,就进一步搞好“嘉兴评论”这个话题,与网民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互动交流。下面就是这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相似文献   

2.
去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为配合山东日照市再次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日照日报·黄海晨刊》特地推出了“双拥潮”专栏。该专栏自7月中旬始,除正常专栏稿外,又相继拿出2个专版、3个二分之一版面、3个三分之二版面集中发稿83篇,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双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报道,  相似文献   

3.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台广播。何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大台播报一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时,  相似文献   

5.
徐宁  汪莹 《新闻实践》2012,(8):26-28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向纵深推进之际,新闻评论领域的改革如何进一步提升?地市级党报如何进一步完善评论记者工作机制?6月16日。“新闻评论改革暨嘉兴时评五年研讨会”在北京新闻大厦举行。研讨会由中国记协国内部、浙江省记协主办.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承办。与会人士对嘉兴日报实施党报新闻评论改革五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嘉兴日报是“走转改”活动的践行者,是评论改革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7.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河北日报的言论专栏“杨柳青”已经坚持了17年之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信赖。“杨柳青”的主笔储瑞耕关于评论创作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到现实生活中去,撷取一朵又一朵、一片又一片带着露珠的鲜花和嫩叶,编织成理性的花环,再献给读者。”此说法简称“花环论”。“花环论”是储瑞耕在评论创作方面的独到理念,也是储瑞耕主持“杨柳青”专栏17年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报刊阅评     
沈独石 《新闻窗》2008,(4):88-89
引导“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深入开展;贵阳日报“公推竞岗”宣传声势大效果好;黔东南日报热情为旅发大会鼓呼;为黔西南日报一组评论叫好;安顺日报开辟群众评论专栏——“声音”  相似文献   

10.
招聘“评论记者”,得之年薪十万。《嘉兴日报》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据称开了全国报纸先河,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航迅 《新闻实践》2005,(6):64-64
4月20日,由大连日报、无锡日报、宁波日报、沈阳日报、厦门日报联合举行的中国·日报“五强十城百企行”推介团活动在广州结束。  相似文献   

12.
嘉兴日报党报热线栏目创办十年来,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宗旨,关注热点,求证疑点,解决难点,是嘉兴日报第一个获“浙江省名专栏”称号的栏目。栏目善于从民生着手,“以小见大”,挖掘新闻最大价值,凸显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在新闻评论园地里,盛开着一株惹人喜爱的奇葩——微型化的专栏评论,简称专栏小言论。它可以1980年1月2日面世的《人民日报》“今日谈”专栏发表的新闻性小言论为代表。就地方报刊而言,目前尤以《新华日报》“细流集”、《四川日报》“巴蜀小议”、天津《今晚报》“今晚谈”等小言论专栏能经常坚持并办得富有特色,“细流集”专栏选题广泛,贴近生活;“巴蜀小议”专栏文画配合,相映成趣;“今晚谈”专栏置于报头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刊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启事,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反响。2月,嘉兴日报从应聘的556人中,录取5人,整个招聘活动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杨柳青》是河北日报头版的一个新闻评论专栏,六十年代河北日报在天津出版时,借印制年画而闻名的津郊杨柳青镇而得名。该专栏“文革”中夭折了。1988年河北日报又恢复了《杨柳青》专栏,由储瑞耕同志主笔。 10年过去了,《杨柳青》已成为河北日报一个名牌栏目,多次在省内外获奖,1995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专栏”。  相似文献   

16.
贾大雷 《新闻传播》2005,(10):28-29
很长时间以来,党报的很多新闻评论专栏给人的感觉是脸谱化、说教式且缺少可读性,而且专栏内容感觉大同小异,人云亦云,失去了一个专栏应有的个性和特点。自2002年年初,笔者在哈尔日报新闻周刊“流行版”开办了《时尚走笔》专栏。专栏开办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17.
陶克强  陈健 《今传媒》2007,(10):15-15
6月30日,《嘉兴日报》在杭州举办"《嘉兴日报》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研讨会".浙江省委宣传副部长高海浩,省记协主席马雨农、副主席傅上伦,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新闻战线》《新闻记者》等单位的3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对《嘉兴日报》的这一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陶克强 《新闻实践》2007,(12):12-13
11月上旬,由嘉兴日报、新闻战线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嘉兴日报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在党的诞生地——嘉兴隆重举行。这是全国  相似文献   

19.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20.
《河北日报》一版的“杨柳青”专栏评论,不但是该报的“名牌产品”,同全国各地党报的专栏评论相比较也有其独特的鲜明特色,几年来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94年度《中国新闻年鉴》作为“新闻改革典型经验”予以介绍。(一)“杨柳青”专栏能够在当前卓而不群,主要在于它具有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